贈崔十三評事公輔

飄飄西極馬,來自渥窪池。颯飁定山桂,低徊風雨枝。

我聞龍正直,道屈爾何為。且有元戎命,悲歌識者誰。

官聯辭冗長,行路洗欹危。脫劍主人贈,去帆春色隨。

陰沉鐵鳳闕,教練羽林兒。天子朝侵早,雲台仗數移。

分軍應供給,百姓日支離。黠吏因封己,公才或守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贈崔十三評事公輔
  • 年代
  • 作者:杜甫
  • 體裁:五排
作品原文,注釋,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飄飄西極馬,來自渥窪池。颯飁定山桂,低徊風雨枝。
我聞龍正直,道屈爾何為。且有元戎命,悲歌識者誰。
官聯辭冗長,行路洗欹危。脫劍主人贈,去帆春色隨。
陰沉鐵鳳闕,教練羽林兒。天子朝侵早,雲台仗數移。
分軍應供給,百姓日支離。黠吏因封己,公才或守雌。
燕王買駿骨,渭老得熊羆。活國名公在,拜壇群寇疑。
冰壺動瑤碧,野水失蛟螭。入幕諸彥集,渴賢高選宜。
騫騰坐可致,九萬起於斯。復進出矛戟,昭然開鼎彝。
會看之子貴,嘆及老夫衰。豈但江曾決,還思霧一披。
暗塵生古鏡,拂匣照西施。舅氏多人物,無慚困翮垂。

注釋

飄飄西極馬,來自渥窪池①。颯飁寒山桂②,低徊風雨枝。我聞龍正直,道屈爾何為。且有元戎命,悲歌識者知。
(從崔敘起。馬來漫窪,比崔之才俊。桂摧風雨,比崔之困抑。龍屈當伸,而元戎見知。言崔之遭遇,三用比喻,意各不同。《杜臆》:元戎不記其名,蓋薦崔使教練羽林者。悲歌,謂崔有憂世之心。)
①《漢·禮樂志》:“天馬來,從西極。”漢郊祠歌:“馬生渥窪水中。”②《唐韻》:“颯飁,大風也。”謝靈運《入華子崗》詩:“南州實炎德,桂木凌寒山。”
官聯辭冗長①,行路徙欹危。脫劍主人贈②,去帆春色隨。陰沉鐵鳳闕③教練羽林兒④。
(此送崔還朝。辭冗長,離散職。徙敬危,將出峽。贈在元(,) 戎,去指評事。鳳閥,謂宮殿。羽林,乃衛士。【朱注】評事掌出使推按,不為冗官。此雲“官聯辭冗長”,下雲“教練羽林兒”,蓋崔自外僚征入朝,為羽林幕職。評事恐是兼官,或先曾以評事貶斥者。)
①《申屠嘉傳》:“冗官居其中。”師古曰:“冗,散輩也。”《文賦》:“固無取乎冗長。”鄭曰:“長,直亮切。”②《吳越春秋》:伍子胥解劍贈漁父。③《文心雕龍》:天高氣清,陰沉之氣遠。”《漢書》:建章宮,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西都賦注》:“圓闕上作鐵鳳凰,令張兩翼,舉頭敷尾。”陸倕《石闕銘》:“銅雀鐵鳳之工。”④《漢·宣帝紀》:“羽林滅兒。”註:“天有羽林星,林喻若林木之盛,羽有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焉。”《百官表》: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曰羽林孤兒。
天子朝侵早,雲台仗數移。分軍應供給,百姓日支離。黠吏因封己①公才或守雌②。
(此則有慨時事。《杜臆》:朝侵早,世亂多事。仗數移,(,) 乘輿括遷。供給,謂軍需之急。支離,謂民力已罷。封己,有害於民者。守雌,無益於民者。二語說盡官曹之弊。公才,泛言在位者,不指崔君。)
①《國語》:叔向曰:“引黨以封己。”註:封,厚也。《晉書》: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②《老子》:“知其雄,守其雌。”
燕王買駿骨①,渭老得熊署②。活國名公在③,拜壇群寇疑④。冰壺動瑤碧⑤,野水失蛟螭。
(此謂元戎得以靖亂。駿骨、熊羆,言主帥能用崔。名公,即指元戎。群寇驚疑,則國多全活矣。冰壺句,言將令肅清。野水句,言餘孽銷除。)
①《戰國策》:涓人為君求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大怒。渭人曰:“死馬且買之,況生馬乎?”不三年,千里馬至者三。②渭老熊署,注見三卷。③《南史》:王廣之子珍國,為南樵太守,高帝手敕云:“愛人活國,甚副吾意。”④拜壇,用漢高拜韓信事。⑤【遠注】冰壺,即冰雪靜聰明意。鮑照詩:“清如玉壺冰。”
入幕諸彥集①,渴賢高選宜②。竅騰坐可致③,九萬起於斯④。復進出矛戟⑤,昭然開鼎彝⑥。
(此謂崔公能顯功業。《杜臆》:崔蓋先入幕而後被薦引也。騫騰二句,比其名位之遠大。復進,再升遷也,矛戟謂專閫,鼎彝謂勒功,此又望其將來也。)
①鮑照《別賦》:“舍金閨之諸彥。”②《孔叢子》:子思對魯穆公曰:“君若饑渴待賢,納用其謀。”《潘岳傳》:“楊駿輔政,高選吏佐。”③《孟子》:“可坐而致也。”④《莊子》:“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⑤《世說》:見鐘士季如觀武庫,但睹矛戟。⑥任昉序:“功銘鼎彝。”
會看之子貴,嘆及老夫衰。豈但江曾決①,還思霧一披②。暗塵生古鏡③,拂匣照西施。舅氏多人物④,無慚困翮垂。
(未贈別而致稱羨之意。昔聽崔(,) 談論,如懸河之注。今想其丰采,如披雲見天。其先屈而後伸,又如拭塵照面矣。舅氏之門,多材如此,亦何慚困抑乎,末蓋幸之也。此亦三用比喻,與起處相應。此章,首尾各八句,中四段各六句。)
①《莊子》:“決西江之水而活汝。”②《世說》:“衛瓘見樂廣曰:“若披雲霧睹青天。”③鮑照詩:“明鏡塵匣中。”④《杜臆》:舊注皆以崔為公舅氏,今詩中稱崔為之子,自稱為老夫,其非甥舅可知。後有《毒熱簡崔評事十六弟》詩,亦自稱老夫,而稱崔為內弟。又知二評事皆公中表,以生於舅家,故云“舅氏多人物”耳。

創作背景

單復編在大曆元年,今姑仍之。題雲“評事”,而篇中言羽林,言入幕,崔蓋先為評事,繼膺幕僚,後以元戎之薦,補羽林軍職也。【張遠注】評事為公諸舅之子,題下疑脫弟字。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期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大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