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時輝

賴時輝,(1819~1884),字夢修,號省齋,清嘉慶廿四年(1819),生於台灣嘉義縣公館莊(今中埔鄉和睦村)。通文墨,工詩,遷居嘉義市布街,懸壺濟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賴時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平生,人物貢獻 ,

人物簡介

賴時輝
(1819~1884),字夢修,號省齋,清嘉慶廿四年(1819),生於台灣嘉義縣公館莊(今中埔鄉和睦村);通文墨,工詩,遷居嘉義市布街,懸壺濟世。

人物平生

同治元年(1862),彰化戴萬生事變(戴潮春事件),累次圍攻嘉城,肆擾三年,郡城援軍不至,餉械斷絕,民搗龍眼核和米糠名「太平餅」充飢抗戰,士氣堅剛未餒。是時賴時輝辦保全局,縣主白鸞卿,命率義民專責守城,乃捐資募勇,辦理團練,與參將湯得升協力守御。城中糧盡兵缺,危在旦夕之際,知縣白鸞卿率團練賴時輝,士紳王朝輔,陳熙年等眾信者,求告於城隍廟,蒙城隍賜諭籤詩:「合家人安泰,名利兩興昌,出外皆大吉,有禍不成殃。」一首,訊息傳聞,人心遂定。同治三年(1864)農曆二月十四日,城圍始解。邑宰請獎,戴藍翎,即用分府之職,委辦嘉安總局,乃與歲貢陳熙年,倡辦慈善事業,以抒民困。設育嬰堂收容貧家子弟,設義倉以平糶救飢,造義渡,僱工撐筏濟渡行旅,人無病涉。與陳熙年合資,改造嘉邑西南永安橋,並立碑於舊永安橋北橋頭舊址右側,碑文載於《台南縣誌‧古碑誌》。鋪設城西新店尾路側(今府路巷)石版;開北香湖;自備消防器物,遇火警輒救之;開張和藥鋪,有貧病則義務施療。時輝與夫人陳氏,教督子孫,五子皆登科第,世稱燕山之有義方,光緒十年(1884)歸道山,享壽六十有六。

人物貢獻 

同治元年(1862)戴萬生起事,嘉義城受困,奉命率義勇與陳熙年等官紳守城有成,並協助善後事宜,倡辦公益事業:設育嬰堂;創設義倉;鋪造府路;開北香湖;造永安橋等。另設立義學、倡修廟宇、捐款建祠,有助安定社會人心。畢生勤儉力行,治學嚴謹,用心教導子女,五子皆登科第,四女皆配豪門,其靠捐納得五品同知銜並藍翎頂戴,遺訓「讀書明理,造福鄉里」,為賴家後裔家規,留傳至今。
賴時輝,嘉義城賴家第四世後裔,出生於今嘉義縣中埔鄉和睦村。清道光三十年(1850),地方擾亂,物貨價增,販賣特產配運藥材,得有微利。經營賴集義大租館,廣達六莊,續墾百餘甲,化瘠壤為腴田。財富累積使其有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與本錢,得以遷居嘉義城布街,建立賴家百年發展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