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成本預測

質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國質量專家A.V.菲根堡姆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來的。其定義是:為了確保和保證滿意的質量而發生的費用以及沒有達到滿意的質量所造成的損失,是企業生產總成本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將企業中質量預防和鑑定成本費用與產品質量不符合企業自身和顧客要求所造成的損失一併考慮,形成質量報告,為企業高層管理者了解質量問題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進行質量管理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此後人們充分認識了降低質量成本對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巨大潛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質量成本管理在企業經營戰略中的重要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質量成本預測
  • 外文名:Quality cost forecasting
什麼是質量成本預測,質量成本預測的依據,質量成本預測的目的,質量成本預測的程式,質量成本預測的方法,

什麼是質量成本預測

在反映實物量的基礎上進行價值量反映,以補充實物量反映質量管理效果的局限性,取得綜合的質量管理數據,考核質量管理效果。

質量成本預測的依據

預測時要求綜合考慮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競爭對手質量水平、本企業的歷史資料,以及企業關於產品質量的競爭策略,採用科學的方法對質量成本目標值作出預測。

質量成本預測的目的

質量成本預測主要有三個目的:
(1)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質量成本指明方向;
(2)為企業制定質量成本計畫提供依據;
(3)為企業內各部門指出降低質量成本的方向和途徑。

質量成本預測的程式

質量成本預測的程式。質量成本預測首先要掌握大量的觀測數據和資料,主要收集以下資料:
1.用戶資料,收集用戶關於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的要求;
2.競爭對手資料,包括產品質量、質量成本、用戶對競爭對手產品質量的反應等;
3.企業資料,主要包括本企業關於質量成本的歷史資料,如質量成本結構、質量成本水平等;
4.技術性資料,即企業所使用的檢測設備、檢測標準、檢測方法以及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外構件對產品質量及質量成本的影響資料,還有企業關於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新工藝使用的情況;
5.巨觀政策,即國家或地方關於產品質量政策等。
然後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中尋找質量成本變化的規律、用戶需求的規律、質量成本不同構成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等等,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作預測。

質量成本預測的方法

質量成本預測時要求對各成本構成的明細科目逐項進行。由於影響不同科目的方式不同,表現出來的規律也不同,所以對不同科目可採用不同的預測方法。通常有下列方法:
1.經驗判斷法。
當影響因素比較多,或者影響的規律複雜,難以找出哪怕是粗糙的函式關係,這時可組織經驗豐富的質量管理人員、有關的財會人員和技術人員,根據已掌握的資料,憑藉自己的工作經驗作預測。此外,對於長期質量成本也適宜使用經驗判斷法。
2.計算分析法。
如果經過對歷史數據作數理會計方法的處理後,有關因素之間呈現出較強的規律性,則可以找到某些反映內在規律的數學公式,用來作預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