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弟蟲病

賈弟蟲病由賈弟氏原蟲引起的輕微的腸道病。感染動物(犬、貓、水癩、嚙齒類)的糞便可發現此原蟲。若飲用未經消毒的地表水(池塘、湖泊、溪流)將增加感染的危險。整個感染期間均有傳染性。會再感染。無證據表明患者對再感染有免疫力。一般不需隔離,但食品從業人員、幼稚園雇員、醫務人員患腹瀉應離任,直至症狀消失。應實行嚴格的個人衛生。經由包囊,糞-口傳播。食物和水均能為感染者或感染動物的糞便所污染。或由於直接接觸了糞便。

疾病描述,症狀體徵,疾病病因,診斷檢查,糞便檢查,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治療方案,疾病預防,

疾病描述

寄生蟲病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多發病,對小兒危害大,重者可致生長發育障礙。人體寄生蟲病對全球人類健康危害嚴重,廣大開發中國家寄生蟲病廣泛流行,在經濟發展的國家,繼承蟲病也是公共衛生的重要問題。1988年—1992年在我國首次寄生蟲病流行病學調動顯示:我國寄生蟲平均感染率為62.5%,0—15歲兒童寄生蟲感染率為55.3%—73.7%,說明我國廣大兒童的寄生蟲病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藍氏賈弟鞭毛蟲簡稱賈弟蟲,賈弟蟲病是由於藍氏賈弟鞭毛蟲寄生在人體小腸所致的疾病。為人體腸道感染的常見寄生原蟲之一。本病曾在國際旅遊者中流行,一度有旅遊者腹瀉之稱。

症狀體徵

潛伏期為1—3周,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腹脹、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大便稀爛有粘液,鏡子下面可見膿細胞核紅細胞,並可找到包囊及滋養體。重度感染者可有爆發性腹瀉,水樣便,惡臭味,腹脹明顯,病程3—4天,也可持續數月轉為慢性。慢性者病程長,間歇性腹瀉,稀便惡臭、呃逆、腹痛、腹脹、食慾差、乏力、消瘦、營養不良,貧血、生長發育遲緩。少數病人病程和達數年,也有排包囊而無症狀者。
如蟲體寄生在肝膽系統,可出現發熱、乏力、厭食油膩、右上腹疼痛,肝功能大多正常,極少發生黃疸。若侵入闌尾可引起急性或慢性闌尾炎

疾病病因

藍氏見弟鞭毛蟲為單細胞原蟲,主要寄生在小腸上段,尤其是十二指腸內,有時也寄生在膽囊、膽道和肝膽管內。藍氏賈弟鞭毛蟲及發育分為滋養體和包囊兩個階段。滋養體形如縱切的半個倒置梨子。前端鈍圓,後段細尖,背部隆起腹扁而平,腹面前半部向內凹陷形成吸盤,藉此吸附於腸壁上,有4對鞭毛,活蟲體藉助鞭毛擺動作活潑的翻滾運動。滋養體無胞口,通過體表滲透作用攝取營養,以二裂法繁殖。包囊橢圓形,成熟包囊有4個細胞核,是該蟲的傳播階段,隨大便排出體外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包囊壁較厚,對外界抵抗力氣強度,在水中可存活1—3個月糞便中能活10天以上。包囊可在蒼蠅、蟑螂消化道記憶體活,故它們也是傳播媒介。
本病分布甚廣,全球均有發生。美國1992—1997年監測結果表明全國發病率為9.5/10萬。國內分布廣泛,1988—1992年全國30省市調查結果顯示總患病率約2.52%,兒童明顯高於成人,發病高峰為5—9歲,新疆、西藏、河南患病率高,吉林、遼寧、內蒙古患病率低。病人和包囊攜帶者為傳染源,通過包囊污染水源或食物而傳播。

診斷檢查

凡小兒長期腹瀉、腹痛、一般治療難於根治者,應考慮本病,做下列檢查以協診斷。

糞便檢查

在於糞便中找到滋養體和包囊可確診,光鏡下新鮮稀薄便中可找到滋養體。在成形便中須用碘液染色才能找到包囊。由於包囊的形成具有間歇性,應隔日檢查糞便,連續3次以上。

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

如多次檢查糞便均為陰性,臨床上又不能排除本病者,可作十二指腸引流,在引流液中尋找滋養體。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用於檢查血清中賈弟蟲抗體,特異性及敏感性均較高,快速方便,陽性率>92%。

治療方案

1、甲硝唑為首選藥,小兒用量為每日7—15mg/kg,分3次口服,連服5—10日。副作用有噁心、眩暈、白細胞下降。
2、呋喃唑酮劑量為每日6—10mg/kg,連服7日,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瀉等。此藥為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對G—6PD缺陷者可引起溶血。

疾病預防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培養衛生習慣,注意飲食管理,加強糞便管理,治療患者及攜帶者。不飲未經處理的水(池塘、湖泊、溪流)。可疑水應煮沸,或飲用前加氯或碘處理。便後,特別是準備食物前應仔細洗手。兒童避免接觸動物排泄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