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成本會計

資本成本會計是以現代金融市場和企業制度為依託,以企業資本成本為對象,將企業成本概念及計量引入產權領域,全面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資本成本信息的一個新的會計領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本成本會計
  • 外文名:Capital Cost Accounting
  • 屬性:會計類別
  • 相關領域:經濟領域
  • 相關專業:會計學
資本成本會計的基礎,建立資本成本會計對現行有關方面的影響,建立資本成本會計的現實意義,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框架,資本成本會計理論框架的影響,資本成本會計的帳務處理,

資本成本會計的基礎

會計主體和成本是建立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基礎。這是因為:
1.會計主體是現代會計學賴以存在和的前提條件,現代企業制度是現代會計主體概念發展的學基礎。
在19世紀,所有權觀念主宰著財務會計。當時,大部分企業組織都是獨資或合夥形式,由其所有者直接管理,公開持股的公司十分罕見。在這種情況下單獨確認和計量股權資本成本沒有多大意義,相反更重要的是要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成本。從所有者角度來看,債權人才是唯一真正的“外來者”,在滿足了這些“外來者”的權益之後,剩下的就是業主的利潤。因此,在金融市場不發達和企業組織形式以獨資或合夥形式為主體時,重要的是如何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成本而不是股權資本成本。以後,隨著金融市場和企業組織形式的變革,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式後來居上。這時財務會計的基本觀念發生了相應的變革,原來的所有權觀念轉變為主體觀念,公司被認為是一個與其所有者獨立的個體,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與發達的金融市場相聯繫的公司通過兩個渠道來籌集其所需的資本,即從債權人那裡籌集債務資本和從投資者那裡籌集股權資本。這時,從公司作為一個獨立主體的角度來看,是主體而不是其所有者擁有資產,是主體而不是其所有者結欠債務,無論是債權人還是股東相對於公司這個獨立的“人格化”主體而言都是外來者。根據主體觀念,所有原始資本都是由公司主體“外來者”提供的,無論從哪個渠道取得的資本,對於獨立的“人格化”主體而言都是有代價的。根據主體觀念,無論是債務資本成本還是股權資本成本都應作為成本處理,因為從公司作為獨立主體而言,它們都是公司使用資本的代價。然而遺憾的是現代財務會計一方面傾向於接受主體觀念,而另一方面卻在會計實務中的某些領域繼續採用所有權觀念,股權資本成本的處理就是其中一例。
2.成本是指在成本客體上耗費的全部資源的數額。
眾所周知,在現行的財務會計實務中,僅僅確認債務資本成本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利息費用,而沒有確認股權資本成本。安東尼教授認為利息費用不僅包括債務資本成本,而且還應包括股權資本成本。股權資本成本與債務資本成本,以及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間接費用等成本項目在性質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因為債權人不會為需要資本的公司提供資本,除非這樣做他們可以得到回報,這個回報在會計上稱為“利息”,就是公司使用債務資本的成本;而股東也不會為需要資本的公司提供資本,除非這樣做他們也可以得到回報,這個回報就是公司使用股權資本的成本。根據主體觀念,股權資本的成本與套用債務資本的成本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從形式上看股權資本成本屬於隱含成本,而債務資本成本屬於顯現成本。

建立資本成本會計對現行有關方面的影響

(一)對會計的影響。
第一,對會計理論的影響。資本成本會計理論構想沖淡了傳統資本要素的地位衝破了現行會計理論與以資本為中心的局限,突出地強調公司主體權益,拓展了會計學的視野,溝通了會計學與經濟學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會計學就是產權經濟學。
第二,對會計核算的影響。根據主體觀念,資本成本會計的確認與計量,把會計恆等式變為: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主體權益。使債權人、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權益在會計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改變了傳統的會計觀念。股東權益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及股權股利,應明確的是資本公積中只包含資本的溢價、資本外匯折算差額。因為接受捐贈的資產,從捐贈者來看,是為公司或經營者而捐贈,非投資者;資產重估增值,是經營者對資產投資、保管和使用得當而帶來的,非投資者帶來的,所以這兩項應作為主體權益,單獨設定一個“主體公積”科目來反映;股權股利是留存於公司尚未分配的股權資本成本。另外從保護股東權益出發,還應設定“經營風險準備”科目,計提了經營風險準備,就不再計提法定與任意盈餘公積,但仍應計提公益金,這時的公益金不再是職工集體福利基金,而是員工離退職及遣散安置等費用的準備金。這樣主體權益包括:經營風險準備、主體公積、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潤。
股權資本成本會計的建立將使公司成本發生三大變化:
第三,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不管公司的盈虧,投資者都可以取得股權資本成本,所以公司的經營風險從投資者轉向經營者,從而大大地降低了經營者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有利於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傳統會計把股權資本成本當作淨收益的組成部分,從而高估了淨收益,使淨收益的信息失去了真實性,可能導致公司管理階層和股東等信息使用者決策失誤。資本成本會計確認和計量股權資本成本,相應地減少了淨收益,按照資本成本會計理論的構想,這時的淨收益才是真實的利潤,這個真實的利潤將顯示出公司扣除其使用的資本成本之後還賺了多少,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眾所周知,會計信息系統應該反映主體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資本成本會計確認和計量股權資本成本,將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主要表現在:
(二)對公司的影響。
通過資本成本會計的處理,公司的經營風險從投資者轉向經營者,由於經營者要承擔更多風險,必須賦予其更大的權力,所以經營者的權力得到進一步的強化,重大決策權發生了位移。而董事會的權利應相應弱化,但其監管地位應得到加強,所以應該修改公司法:
第一,將現有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合併設立一個監事機構,該機構處於重大經營決策的備案和監督地位,經營者應定期向監事機構報送財務報表,但其仍保留解聘或聘任經營者的權利。該機構人員由股東和債權人構成,對股東大會和債權人負責。若該監事機構未履行或不盡力履行其職責,而給股東及債權人帶來損失,要承擔經濟及法律責任。
第二,當公司實現利潤時, 應按規定比例計提風險準備金,當風險準備金達到股東權益的50%時,可不再計提;當公司發生虧損時,可用風險準備金彌補虧損,補虧後的風險準備金不得低於股東權益的25%;當累計虧損額達到風險準備金時,應準予其破產。
第三,經營者加入本公司,可根據股東的要求或雙方協商確定,由經營者先期注入一定的風險準備金。當監事機構發現經營者從事高風險業務時,可要求其退出該項業務,或要求其提高計提的風險準備金率。
第四,當公司破產時,以破產的財產先償還債務, 有剩餘的可在股東之間償還,如還有剩餘的才可在經營者之間分配。
第五,股利發放的最終決定權屬監事機構,但應充分與經營者協商,取得一致。另外以股東、債權人為代表的委託人與經營者之間是通過雙向選擇,不斷“博弈”達到均衡,以此來確定股東的投資報酬(即股權資本成本率)和計提的風險準備金率。
(三)對股市的影響。
股權資本成本的確認與計量,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使風險報酬率降低,投資者的報酬較為穩固,使股市真正成為投資者投資及轉讓股票的場所,而非投機的主要場所,投機應在金融期貨、期權市場上,從而大大地減少了投機行為的發生,有利於股市健康平穩發展,同時也避免或降低股市的泡沫,也就避免或降低了經濟中泡沫成分,有利於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

建立資本成本會計的現實意義

(一)建立資本成本會計的構想在一定程度上協調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這兩個會計分支學科,從某個側面展示了當代會計學科的發展趨勢。
因為當代發展的總體特徵,總是表現為分化與融合的辯證統一,會計學科也不例外。管理會計確認和計量一切成本包括顯現成本和隱含成本。而現行的財務會計卻僅僅確認和計量顯現成本,對隱含成本卻視而不見。兩者之間缺乏統一性,既對會計學科的理論建設造成了不良影響,也為它們的實際帶來諸多不便之處。例如:在投資項目立項時,按管理會計要求對此項目進行評價,當投資項目建成投產後,卻由財務會計來評價和考核,由於兩者的評價標準不一致,使得人們無法據以了解投資項目立項時,所要求達到的投資報酬率在以後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是否實現。資本成本會計理論構想解決了這個無法迴避而又亟待解決的。它不僅統一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成本”口徑,而且協調了投資項目的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協調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這兩個會計分支學科。
(二)建立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構想使的淨利潤更具有經濟意義。
首先,實現了對會計利潤的經濟學改造,使會計利潤向經濟利潤靠攏,也拓展了會計學的視野,將會計學成本概念及其計量引入產權領域。在現行財務會計程式和下,淨收益包括股權資本成本和真實的淨收益兩部分。把股權資本成本當作企業淨收益的一部分,虛增了企業的淨收益,從而高估了企業的經營成果。資本成本會計理論構想還其本來面目,使企業的淨收益真實地揭示了企業的經營成果。這樣,會計學的淨收益實際上就是經濟學界流行的經濟增加值。經濟增加值是近年來最引人注目和廣泛使用的企業業績考核指標,它是企業息稅前利潤與企業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從而消除了會計學與經濟學對企業利潤在認識上的差異。
其次,傳統財務會計不確認股權資本成本,出的淨利潤包含股權資本成本,因此,淨利潤指標並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也就缺乏其應有的經濟意義。引入股權資本成本會計後,在損益表上的淨利潤,就是扣除股權資本成本後的淨利潤,將更具有經濟意義。
另外,建立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構想,沖淡了傳統資本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強調企業主體利益,更加全面地體現了會計主體觀念。在資本成本會計下計算出來的淨收益指標,有助於會計的焦點轉向企業主體而不是基於股東進行信息披露。知識經濟與人力資本會計則突出人力資本要素的地位,它們的結合,有助於我們構建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相結合的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建立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構想,通過會計學科確認與計量資本成本,提供資本成本信息,將企業與外部經濟環境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將收益與風險聯繫起來,反映企業實際已承擔的風險與報酬,實質上體現了未來會計的發展方向。從而將企業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在會計信息上得到反映。在有效金融市場上,資本成本代表著金融市場的一般預期收益水平,標示著企業的市場地位,從某個側面反映了社會資源的最佳化與配置。另外在已實現的股權資本成本中用於再投資的可免稅,用於發放股利的應補交所得稅,有利於鼓勵投資者再投資此外,通過在會計學科中確認與計量資本成本,有利於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有利於建立有效的資本市場並提高管理效能,使公司的價值在證券交易市場上得到合理的反映。有利於解決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代理矛盾,降低代理成本,從而約束代理人(經營者)短期行為、保守行為、“消費”行為和偷懶行為的發生還有利於促進職業經理(即經營者)人才市場的建設和發展。

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框架

關於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框架,會計理論界曾出現過許多的觀點,尤其以安東尼教授提出的理論構想最具代表性,因此,我在此就在安東尼教授的觀點引導下做一下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框架分析:
1.關於會計要素問題。
會計要素是會計對象的具體化,它把會計對象用會計特有的語言加以表述。另外,它還是財務報表的組成項目,會計恆等是描述了各個要素的數量關係,按照安東米教授提出的資本成本會計理論構想,在資本成本會計中,會計恆等式應修改為:“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主體權益”。與此變化相適應,安東尼教授對會計要素及其相關問題也進行了討論:
單獨設定“業主權益”要素。會計要素及其設定數量的多少,主要應該取決於會計信息系統的目標。雖然會計要素本身就是一種信息,但是它畢竟是一個綜合信息,根據安東你教授所提出的資本成本會計構想應該單獨設定“業主權益”要素取代原來的“淨收益”或“全面收益”要素。它在數量等與資產總額與負債和股東權益之和之間的差額。其主要來源是主體的經營活動。
對資產、負債和股東權益要素的重新定義。安東你教授認為現行的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無法提供解釋會計主體實際發生情況的信息,同時,它對“資產”要素的定義不具有實際操作性,因此,安東尼教授在資本成本會計中對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的概念作了重新定義,具體表述如下:
2.關於會計目標問題。
會計目標是會計系統運行的必然趨勢,是會計系統運行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表現位於其應達到的目的。它的基本目標時提供有助於人們進行有目的的控制和決策的財務信息計其他有關信息,這是一切經濟條件下的會計所共有的,並不以經濟環境的改變而變化,資本成本會計業不例外。但是,現行的財務會計實務中,僅僅確認顯現成本,即債務資本成本,而沒有確認隱含成本,即權益資本成本。安東尼教授認為資本成本中不僅包括債務資本成本,而且還包括權益資本成本,因此,在資本成本會計中,會計信息系統所提供的有目的的控制和決策的財務信息中應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切成本,既包括顯現成本,又包括隱含成本。
3.關於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問題。
關於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研究在西方財務會計文獻中早已存在。例如:美國會計學會認為會計信息系統所提供的信息必須符合相關性、可驗證性、公正不偏性和可定量性四項準則。資本成本會計信息在質量特徵方面也符合這四項準則。
4.關於會計基本假設和會計原則問題。
會計假設侍從會計實踐中抽象出來的,是最基礎的一個層次,使整個財務會計結構的基礎,是會計理論的最高層次,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具有普遍有用性。資本成本會計作為會計的分支,它只是強調在確認成本是,不僅包括債務資本成本,而且還包括權益資本成本。在會計所處環境、核算對象等方面無很大區別,因此,財務會計上的四個基本假設: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仍然適用於資本成本會計。
會計原則既是會計假設的延伸,以溝通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又是對會計實務中存在的某些共性的高度抽象。它的基本原則同樣適用於資本成本會計,只是在穩健性原則的問題上,有些爭議:按照資本成本會計的基本原理,在確認權益資本成本時,借記“資本成本”賬戶,貸記“留存收益”賬戶。據此,有人認為這是在計量權益資本成本的同時,也就確認了權益資本收益,在收益實現前便確認的做法,違背了財務會計的穩健原則。但若從資本成本會計的角度看,事實卻不盡如此,①在現行財務會計程式和方法夏,企業當期的淨收益包括權益資本成本和真實利潤兩部分。若把本應屬於成本的部分作為淨收益,實際上是高估了當期的淨收益。如果按照穩健性原則的定義,應該說,違背穩健性原則的不是資本成本會計而是現行財務會計。②隨著經濟環境的變革,經濟流動的不斷創新,旨在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穩健性原則及其相依存的實現原則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面對全球性的金融工具創新,現行財務會計的理論如會計的確認基礎、會計的計量屬性等將受到衝擊與挑戰,因此,穩健性原則仍應作為資本成本會計的一項基本原則。
5.關於安東尼教授的資本成本會計的理論構想的簡略
安東尼教授提出的資本成本會計理論構想主要涉及兩個問題:①資本城本,尤其是權益資本成本的計量問題;②資本成本會計本身的問題,即如何將權益資本成本計列於產品成本以及由此導致的一系列問題。
對於上述兩個問題,安東尼教授分別提出了構想,首先,第一個問題,他建議可以由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確定權益資本成本率;其次,第二個問題,它在題為“權益資本成本”的論文中對資本成本的核算程度提出了具體的構想,這一部分將在後面的章節中重點論述。

資本成本會計理論框架的影響

第一、資本成本會計是連線財務會計與管理塊的橋樑
在現行會計理論體系中,財務會計主要側重於“對外”,管理會計主要側重於“對內”,資本成本會計則起到了兩者之間的橋樑作用,它“對內”可提供決策信息,以有效控制企業所有資金的使用,提高資金利用效益,“對外”可提供真實和相關的會計信息,不僅可讓投資者更深入的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還可為國家、主管部門和銀行等提供制定有關政策的依據。
第二、資本成本會計協調了會計學與經濟學的關係
經濟學對於費用或成本的解釋從來就有其高度的理論概括,而“會計學則會因客觀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賦予其各項要素以不同的構成內容”。另外,經濟學認為,企業所有資本的來源都是對一定資源的占用,應該是有償的。資源的機會成本也應該是成本的一部分。資本成本會計是兩權分離的產物,權益資本成本實質上代表著一種機會成本,在經濟學的收益計算中,它是被扣除的部分。然而在會計學中,權益資本成本卻與債務資本成本一樣,都是能較為直接的取得的社會資本形式,對資本所有者與使用這而言,其經濟意義是相同的。而且,在會計上,在我國的現行的現金流量表里,把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同化分為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入,把利息支出和股利支出同化分為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出。這更加表明,權益資本成本與債務資本成本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因此,在資本成本會計中,將權益資本成本作為成本項目,在收益中減除,是與經濟學一致的。
第三、資本成本會計的出現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價值,從而有利於企業形成正確的生產經營決策。
在資本成本會計中,資本成本是資本預算中的重要參數,在企業的長期投資中起決定性作用。首先,由於自有資本成本從企業利潤中分離出來與借貸資本成本合為資本成本,可以通過資本成本與資本收益進行對比分析,形成投資等決策方案。其次,計算了資本成本,使得自製資產與購入資產、租賃資產的成本可進行對比分析,決策時就有了統一的比較基礎。最後,企業資本成本結構(借貸資本成本與自有資本成本的比率)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決策分析指標,當借貸資本成本低於自有資本成本時,企業利用債務(借貸)資本可降低資本總成本,增加企業的利潤;當自有資本成本低於借貸資本成本時,企業應充分利用自有資本擴大其利潤。

資本成本會計的帳務處理

首先,設立資本成本會計後,為了使債權人、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權益在會計上得到充分的展示,需改變傳統的會計恆等式變為: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主體權益。設定“利息匯總”、“應付債權利息”、“股權股利”和“經營風險準備”及“主體公積”等帳戶。“利息匯總”是費用歸集分配帳戶;“應付債權利息”是負債類帳戶;“股權股利”是股東權益類帳戶;“經營風險準備”、“主體公積”是主體權益類帳戶。“主體公積”包括:接受捐贈的資產和資產重估增值,因為接受捐贈的資產,從捐贈者來看,是為公司或經營者而捐贈,非投資者;資產重估增值,是經營者對資產投資、保管和使用得當而帶來的,非投資者帶來的,所以這兩項應作為主體權益,單獨設定一個“主體公積”科目來反映。股東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及股權股利。主體權益包括:經營風險準備、主體公積、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潤。
其次,每期根據計算出資本成本總額,計提資本成本時,借記“利息匯總”,貸記“應付債權利息”(債務資本成本),“股權股利”(股權資本成本)。
再次,期末將資本成本總額除以使用中的資本總額,得到資本成本率。再將計算出來的資本成本率乘以各個成本目標所套用的資本數額,便得到各該成本目標所應分配的資本成本數額,借記有關資產、費用類帳戶,貸記“利息匯總”。
第四,支付利息時,借記“應付債權利息”,貸記“銀行存款”。當監事機構與經營者協商決定發放股利時,借記“股權股利”,貸記“應付股利”、“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當留存於公司中股權股利用於轉增資本時,借記“股權股利”,貸記“股本或實收資本”。
第五,當經營者加入本公司時,可根據董事會的要求,或通過雙方協商確定,由經營者先期注入一定的風險準備金,借記“銀行存款”,貸記“經營風險準備”;當公司實現淨利潤,按規定計提風險準備金時,借記“利潤分配”,貸記“經營風險準備”,當經營風險準備金達到股東權益的50%時,可不再計提;當公司發生虧損,用風險準備金彌補虧損時,借記“經營風險準備”,貸記“利潤分配”,補虧後的風險準備金不得低於股東權益的25%;當經營者退出本公司時,可根據協定規定返還或延後返還其所享有全部或部分風險準備金時,借記“經營風險準備”,貸記“銀行存款”。當公司破產時,以其破產的財產先償還債務,有剩餘的可在股東之間償還,如還有剩餘的才可在經營者之間分配。另外計提的風險準備金率,也應由經營者與委託人通過不斷的博弈來確認。
第六,當公司接受捐贈或資產評估增值時,借記有關資產類帳戶,貸記“主體公積”、“遞延稅款”;當資產評估減值時,借記“營業外支出”,貸記有關帳戶。當公司發生虧損時,也可用“主體公積”彌補虧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