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倫茨·弗里喬伊

費倫茨·弗里喬伊

費倫茨·弗里恰伊(Ferenc·Fricsay,1914年8月9日—1963年2月20日),匈牙利指揮家,20世紀重要的指揮大師之一;生於布達佩斯,15歲指揮樂團演出,初露鋒芒;1936年在塞格德開始指揮生涯;1938年任布達佩斯歌劇院指揮、音樂總監,1945年任布達佩斯愛樂樂團指揮;1947年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代替奧托·克倫佩勒指揮,大獲成功;1950年他首次在英國亮相,1953年赴美國首次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1961年在奧地利獲教授學位,著有《莫扎特巴托克》一書;1963年2月20日逝世於瑞士;弗里喬伊1949--1961年的歷史錄音雖是Mono之作,卻是珍貴的音樂史料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人物錄音,經典系列,指揮系列,

人物簡介

費倫茨·弗里喬伊(1914年8月9日出生在布達佩斯, 1963年2月20日逝世於巴塞爾) ,是一位活躍在匈牙利奧地利德國匈牙利指揮家。
費倫茨·弗里喬伊(1914—1963)費倫茨·弗里喬伊(1914—1963)
弗里喬伊在布達佩斯音樂學院學習,之後在軍隊裡面當樂長,後來還在賽格當樂隊長。 後來他以樂隊長和指揮的身份前往布達佩斯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弗里喬伊成名於1947年,在當年的薩爾斯堡音樂節上代替奧托·克倫佩勒指揮《丹東之死》 。
1949年弗里喬伊成為柏林市立歌劇院首席指揮。但他很快就離開了,轉而到了柏林美占區電台交響樂團(柏林RIAS廣播交響樂團)上任,直至1954年。
1956年到1959年他成為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音樂總指導,從1961年起同時擔任柏林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和柏林德意志歌劇院藝術總監。
費倫茨·弗里喬伊是指揮界第一位"媒體明星",很早便涉足廣播和唱片錄製。1949年他為德國唱片公司錄製第一張LP,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的交響曲,而且是立體聲錄音的先驅人物。
費倫茨·弗里喬伊與安達合作錄製巴托克作品費倫茨·弗里喬伊與安達合作錄製巴托克作品
雖然他早逝,但他為後世留下了超過200部經典作品,並且從1948年起,將柏林美占區電台交響樂團(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提升到可與柏林愛樂樂團並立的地位。
出名的錄音有,和戈扎·安達合作錄製的巴托克三首鋼琴協奏曲,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三重協奏曲。
費倫茨·弗里喬伊是劇院導演安德拉斯·弗里喬伊的父親,後者曾導演彼得·馬斐的《塔把魯加》。

人物生平

指揮家一般都較長壽,斯托科夫斯基95歲,托斯卡尼尼90歲,蒙特89歲,伯姆87歲,奧曼迪86歲,布魯諾·瓦爾特86歲,赫伯特·馮·卡拉揚81歲等。也有英年早逝的,如弗里恰伊年僅49歲,他似乎是被人遺忘的指揮大師。
費倫茨·弗里喬伊錄製的經典音樂唱片封面費倫茨·弗里喬伊錄製的經典音樂唱片封面
1914年8月9日,弗里恰伊(Ferenc Fricsay)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父親是軍樂隊指揮,在家庭音樂環境薰陶下,弗里恰伊從小就喜愛音樂,而且才智過人。
弗里恰伊學於布達佩斯音樂學院,導師都是匈牙利著名的音樂家巴托克科達伊、恩斯特·多納尼和韋納(L.Weiner)等。在校期間,弗里恰伊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幾乎學過所有的管弦樂器,為他日後從事指揮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5歲那年,弗里恰伊代替父親指揮軍樂隊廣播演出,初露鋒芒,才能過人。19歲在匈牙利南部城市塞格德開始了他的指揮生涯。25歲的弗里恰伊被聘為布達佩斯歌劇院指揮,後晉升為音樂總監。併兼任布達佩斯愛樂樂團指揮。由於封閉自守,與世隔絕,二戰前弗里恰伊的名聲不為人知,二戰後他才有機會在國際樂壇上大顯身手。
1947年薩爾茨堡音樂節準備首演艾內姆的歌劇《丹東之死》,指揮克倫姆佩勒突然病倒,弗里恰伊臨陣受命代替指揮演出,大獲成功,弗里恰伊也就一舉成名。翌年重臨指揮演出馬丁的神劇《藥酒》。
1949年又3度登臨薩爾茨堡音樂節,指揮演出奧爾夫的歌劇《安提戈涅》。此後,他在國際樂壇演出頻繁,先後出任柏林美軍占管區廣播交響樂團(RIAS 即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前身1949—1954)、柏林德意志歌劇院(1948—1952)、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1956—1958)、等指揮或音樂總監。活躍於西柏林的弗里恰伊和東柏林的凱爾伯特(J.Keilberth),兩人近在咫尺,卻遙遙相對,成為當時東西柏林指揮界的兩大巨匠
費倫茨·弗里喬伊錄製的經典音樂唱片封面費倫茨·弗里喬伊錄製的經典音樂唱片封面
1950年,弗里恰伊首次在愛丁堡音樂節亮相,成功指揮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1953年,首赴美國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會。次年,弗里恰伊出任美國休斯敦交響樂團指揮,但1年後辭職回到歐洲。1961年,他在奧地利獲取音樂教授頭銜;著有有《莫扎特與巴托克》一書。
弗里恰伊的最後一場音樂會是1961年9月7日在倫敦指揮倫敦愛樂樂團演出貝多芬《第7交響曲》,全場Standing Ovetion,向大師致敬。1963年2月20日,弗里恰伊因癌症病逝於瑞士巴塞爾
弗里恰伊是20世紀優秀的音樂會和歌劇指揮家,擅長指揮莫扎特、貝多芬以及一些現代作品。尚需一提的是他還長期擔任DG唱片公司音樂總監,並錄製有他指揮的唱片,1994年DG推出《弗里恰伊肖像》CD系列(10CDS 445 400-2),收有他1949—1961年的歷史性著名錄音,雖是Mono(單聲道)之作,卻是珍貴的音樂史料
2008年推出的《回憶弗里恰伊》(Medici Arts DVD 3078528)是弗里恰伊唯一的影碟,在介紹大師不屈不撓的一生過程中,穿插了大師指揮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1960)、柏林廣播交響樂團(1961)、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1957)、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樂團(1961)、巴伐利亞國家樂團(1958)等排練斯美塔那《伏爾塔瓦河》、杜卡《小巫師》、華格納《齊格弗里德牧歌》(1957)、莫扎特《唐·喬萬尼》(1961)、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序曲等精彩片段。
費倫茨·弗里喬伊錄製的經典音樂唱片封面費倫茨·弗里喬伊錄製的經典音樂唱片封面
他是徒手指揮,手勢不是很規範,卻很形象,採用講故事的排練方法是一大特點。他要求苛刻嚴厲,一絲不苟,盡善盡美,不放過任何音樂演繹上的瑕疵。

人物錄音

經典系列

中文名:貝多芬 第九交響曲“合唱”Symphony no.9 in D Minor
費倫茨·弗里喬伊錄製的貝多芬九交(1)費倫茨·弗里喬伊錄製的貝多芬九交(1)
版本:Ferenc Fricsay, BPO, 1958
發行時間: 1958年
弗里喬伊是匈牙利20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他在五六十年代在DG公司留下了不少錄音,他執掌的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在德國的人氣已直逼柏林愛樂樂團,他的巴托克德沃夏克貝多芬乃至莫扎特都是極棒的演繹。
這張錄音的重要性,在於它是DG在進入立體聲時代初期(1957-1958年)的里程碑錄音之一,樂團不僅動用了柏林愛樂,四位獨唱家皆是當時就實力而言最具人望的選擇,早期立體聲錄音效果亦令人非常滿意(個人認為此張效力等同於他那張著名的德九)。
另外,補白部分也收錄了從LP大禾花系列直接轉錄下來,首度以CD型式發行的“艾格蒙特”序曲,同樣是很有藝術價值的演出。
費倫茨·弗里喬伊錄製的貝多芬九交(2)費倫茨·弗里喬伊錄製的貝多芬九交(2)
這位功力非凡的匈牙利人指揮柏林愛樂的貝九完全擯棄德國樂團常有的缺點,既繼承發揚了寬厚的音色,又能帶出更多的清新氣息。樂句的層次線條清晰分明,完全沒有過分的雕琢和凝重。
尤其是在末樂章中,弗氏的功力表露無遺,層疊遞進,高潮迭起。幾位領唱者表現出色,菲舍爾-迪斯考作為弗里喬伊重點栽培的對象在這次演出中十分爭氣,特別是合唱進入前的一段男中音引子宣敘調,菲舍爾-迪斯考的氣魄會使人為之一振——這個版本給立體聲時代的《合唱》開了個好頭。

指揮系列

EMI20世紀大指揮家系列唱片品評
20世紀指揮家系列/費倫茨·弗里喬伊20世紀指揮家系列/費倫茨·弗里喬伊
編號:EMI CLASSICS/IMG ARTISTS CZS 5 75109 2
杜卡斯:《魔法師的學徒》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1961年11月14日 柏林 Grosser Sendesaal
科達伊:《加蘭塔舞》 維也納愛樂樂團 1961年8月 薩爾茨堡音樂節
蕭士塔高維奇:《第九交響曲》 柏林美占區廣播交響樂團 1954年4月30日&5月3日 柏林
欣德米特:《威伯主題交響變形曲》 柏林美占區廣播交響樂團 1952年6月3日-4日 柏林 Jesus Christus Kirche
約翰·史特勞斯:《藝術家生活》 柏林美占區廣播交響樂團 1950年6月6日 柏林
貝多芬:《萊奧諾拉序曲第三》、《第三交響曲(英雄)》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1961年2月5日 柏林
莫扎特:《女人心》序曲 柏林美占區廣播交響樂團 1951年1月18日 柏林
“20世紀偉大指揮家”系列是IMG Artists和EMI Classics之間的一個聯合項目。第一批投放市場後,如果反響良好,就證明該項目是值得繼續的。在這兩張一套的費倫茨·弗里恰伊(1914-1963)專輯裡,指揮家率領他的親兵演奏了大量管弦樂作品,其中不乏真正有價值的演繹。
費倫茨·弗里喬伊經典錄音CD封面費倫茨·弗里喬伊經典錄音CD封面
弗里恰伊的職業生涯在他即將年滿50歲時悲劇性地終止了,他留下了許多質量上乘的珍貴錄音,本專輯收入了其中的一部分。他的音樂會因其對傳統、規範的古典曲目大膽、創新的重塑而著名,從這套唱片中就能窺斑見豹。比如1954年他指揮蕭士塔高維奇創作於1945年的《第9交響曲》,在這部當時仍被看作是“新音樂”的作品中,弗里恰伊的演繹可謂活力四射。這套唱片的錄音完全可以接受,唱片中幾個1950年代的錄音比其同時期的其它錄音要好一些。
第一張唱片由杜卡斯的《魔法師的學徒》開始,指揮家敏銳的判斷,色彩豐富的戲劇效果,加上1961年的錄音保證了它的音效,這些都使其成為了一次非凡的演釋。同樣的評價也適合於接下來魅力十足的《加蘭塔舞》。弗里恰伊似火般熱情的演繹使這部凝聚了作曲家巨大靈感的輝煌作品更加壯麗。
跟著是欣德米特的《威伯主題交響變形曲》 ,然而這是1950年代早期的錄音。問題出來了,這部原本燦爛而有趣的作品並沒有給人留下什麼印象。從這一點上說,預期的購買者冒了一次險。問題當然與藝術家的演繹無關,雖然人們有理由懷疑戰後的柏林開展音樂活動的客觀條件,但弗里恰伊的大師水準和與之合作的天才音樂家們使這一切擔心成為多餘。毛病出在錄音上,模糊的錄音使我們無法抓住音樂的靈魂。這的確是個遺憾,因為事實上在這個演繹中,弗里恰伊營造出來的激烈的節奏真是恰到好處地滿足了作品的需要。第一張唱片上的補白曲目——約翰·史特勞斯的《藝術家生涯》——也遭到了同樣的厄運。
第二張唱片上貝多芬作品占了較多時間。同樣,它們的錄音效果也不甚理想。《萊奧諾拉序曲第三》的演繹激動人心,張弛平衡把握得極有分寸,人們可以發現分句的微妙處理敏感地影響了感情的變化。除此之外,就一無是處了。
整套唱片中份量最重的就要數偉大的《英雄交響曲》了,但它的開頭卻不順利,第一下和音竟然不連貫,雖然很快就改善了。總的來說,新近的錄音大多傾向於較快的節拍,這樣做的目的是出於音樂處理的需要。相比之下,弗里恰伊的處理有一點拖拉(各人口味不同),但它卻也為樂曲積聚起力度,並在著名的慢樂章——葬禮進行曲——中爆發出悲劇性的莊嚴。樂隊在後兩個樂章中有著值得稱頌的活力,諧謔曲中的柏林號也因為他們的指揮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莫扎特的《女人心》序曲是作為補白出現的,如果這個1951年的錄音能夠稍微減少一點對音調的關注的話,那它就可稱得上是完美了。整套唱片附有翔實、優秀的文字說明,生產標準極為嚴格。重申一次,這套唱片旨在重現被記錄下來的聲音,它們的音質有好有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