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沒有“潛規則”:讀懂財務把握財富

財務沒有“潛規則”:讀懂財務把握財富

《財務沒有"潛規則":讀懂財務把握財富》由任小平著:財務沒有“潛規則”,看似噱頭,實則根本。就功能看,財務像個“跟屁蟲”。你怎么做,財務就怎么說。做得好不好,財務早知曉。知而不言,財務失職;知之亂言,財務失德;知規不行,財務失范。“三失”不去,要想登大雅之堂,還是很難的。好的財務,服從人、服務人、改變人;好的管理,相信財務,幫助財務,用好財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財務沒有"潛規則":讀懂財務把握財富
  • 作者:任小平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2355663, 7302355665 
  • 外文名:fortune for long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218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財務沒有"潛規則":讀懂財務把握財富》是為那些正在或將要尋求“財務自由”的創業者、經營管理者、財務分析者、風險控制者、證券投資者乃至個人理財者等相關人員所貢獻的讀物。一家之言,未可借鑑,但借力財務的“慧眼”,希望可以幫您更好地讀懂財務、把握財富。

作者簡介

任小平,男,生於1972年,四川達州人,1996年參加工作。現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財務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管理學碩士,中國註冊會計師。主要從事財務會計、企業管理和勞動關係等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參加工作以來,參與和主持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兩項,學院重點課題兩項和學院一般課題多項。在《財務會計》、《學術研究》、《學海》等全國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7篇論文分別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書報資料中心》和CSCCI等全文轉摘或者收錄,出版專著3部,參編教材3部。專著之一的《會計信息與工資集體協商》是我國第一部將會計數據引入勞資談判領域的著述,對工資談判中的財務數據進行了系統分析,為工資談判中的“數據說話”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股東是財富之“母”
第二章企業還是“他養”好
第三章看好自己的“錢袋子”
第四章資產配置很重要
第五章“賺錢”是個關係活
第六章要勤勞,也要富有
第七章利潤是個真實的“謊言”
第八章競爭的密碼:成本
第九章基業長青的財務常識

序言

由於職業原因,我對企業很關注。活在企業化社會的當下,芸芸眾生對企業的感知或許就兩個字:“賺錢”。只有企業賺錢,工人才有工資、股東才有利潤、政府才有稅收……
一個理性的社會,不希望企業好的人應該不多,即使被“瘦肉精”、“蘇丹紅”、“毒奶粉”等傷害過的人,仍然願意相信,絕大部分企業還是好的,雖然“謀財”,但不會“害命”,他們不會拿自己的“命”開玩笑,也不會拿別人的“命”開玩笑。所以,在一個社會中,“謀財不害命”的企業越多,應該越是國民之幸、國家之福、社會之望。
遺憾的是,很多企業並未做到這一點。同是“謀財”,“阿里巴巴”類“紅紅火火”,“中國遠洋”類“緊緊巴巴”,“萬福生科”類“生不如死”i而更為悲劇的是,“德隆國際”類不得不“死”。
凱恩斯曾說,“從長期來看,我們都要死去”。如果企業是一個“物種”,估計也難逃凱恩斯“魔咒”。想想那些已經死去的企業,“紅紅火火”的日子也可能有過,但為什麼好日子總是“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呢?企業日子不好過,要么是自己“瞎折騰”,要么是被人瞎折騰。
被人瞎折騰,基本上是看你不順眼,羨慕嫉妒恨,這種原因,加強防範就行了,畢竟,我們已經遠離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荒唐時代;因此,企業搞不好,基本上都是自己瞎折騰的結果。
企業為什麼要瞎折騰,原因很簡單:謀財。為了“財”,啥夢都敢做、啥話都敢說、啥事都敢幹、啥人都敢用,做人無底線、做事沒標準,當然,結局就一個:“命”丟了,損己不利人。
所以,好的企業,一定要明白三件事:生存、發展、賺錢。生存是基礎、發展是手段、賺錢是目標。道理誰都懂,但“知易行難”。因此,管理的核心任務就是:“知行合一”,而財務呢,就是告訴你是否做到了這一點,做的好不好,能否做得更好。
財務沒有“潛規則”,看似噱頭,實則根本。就功能看,財務像個“跟屁蟲”。你怎么做,財務就怎么說。做得好不好,財務早知曉。知而不言,財務失職;知之亂言,財務失德;知規不行,財務失范。“三失”不去,要想登大雅之堂,還是很難的。好的財務,服從人、服務人、改變人;好的管理,相信財務,幫助財務,用好財務。
財務財務,為“錢”服務。因此,財務可歸結為一個字,“錢”。古今多少事,皆因“錢”而起。“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司馬遷老先生的話說得真好!
個人也好,企業也罷,手中有的,都是別人給的,只不過方式不同:“等價交換”者有之,“巧取豪奪”亦有之。“等價交換”,我們鼓勵;“巧取豪奪”,後果嚴重。當然,財務崇尚“等價交換”,財務鄙視“巧取豪奪”。
企業謀財,應該鼓勵,但需要處理好許多關係。這些關係看似複雜,實則簡單,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可以謀財,但不能害命,害己不行,害別人更不行。不謀全局者不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謀一時。但就企業來講,先謀一域,再謀全局,先謀一時,再謀一世。在所有的目標面前,生存不僅僅是最高的,也是最難的。
當然,企業謀財,必然涉“錢”;拿“錢”不攤事,至少不攤大事,是商業社會芸芸眾生的基本訴求。訴求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豐滿與骨幹之間,考究的是管理智慧、經營智慧、社會智慧,更重要的是人的智慧,所以,謀財之旅,沒有點財務常識還真不行。
拿“錢”就不要說後悔,想拿“錢”也不要1、白後悔,這是你必須承受的成本與風險,也是你必須面對的“忐忑”與“糾結”。世上沒有後悔藥,財務也一樣。
商業社會要避免後悔,特別是潛在後悔的最好辦法就是:給自己一雙慧眼,把這個世界看得明明白白。所以,我們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要善用財務之“道”、善用財務之“器”、善用財務之“規”,謀財不害命,利己亦利人,而這正是本書要探討的財務經,也是謀財之人應循的基本常識。
一個有良知的社會,應該學會尊重股東,善待股東,要把股東當回事;收穫尊重是股東的權利,因為,股東是財富之“母”;沒有股東,沒有企業:沒有企業,沒有財富,而一個財富“荒漠”的社會,還談得上“禮義廉恥”嗎?還能奢望社會進步嗎?還能妄談個人之夢嗎?
以財富為己任的股東,離開企業將一事無成。所以,“養好”企業是股東的責任,也是企業的目標;當企業到一定規模的時候,股東要敢於、善於和樂於把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這樣,股東對企業的“溺愛”才能變成“大愛”,這既是股東之福,更是社會之幸,因此,企業還是“他養”好。
錢袋子,命根子,所以,要想辦法看好自己的“錢袋子”。對企業來講,最怕的是沒錢,凡欲把企業搞好的人,需要掌握一項基本的財務本領:管好現金流。
企業要賺錢,沒有資產不行,因為,資產是企業的利潤之源。俗話講,“吃不窮、用不窮,計畫不周才受窮”,因此,要想多賺錢,企業就得把資產計畫好,要處理好資產的結構,長期資產和短期資產的比例要協調,以便於企業遊刃有餘地應對經營環境的變化,進而為企業的持續經營創造穩定的條件。
經營企業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企業賺錢,看似利己,實則利他,就此來看,企業實際上也是一個為他人謀福利的“慈善機構”。股東紅利、銀行孳息、雇員工資、政府稅收、客戶利潤,一個沒有錢的企業能夠做到嗎?所以,好的企業,一定是會賺錢的企業,這就要求把企業的利益關係搞好,因為,賺錢是個關係活。
企業是在“社會理性、制度健全、行為適當”條件下謀財的最佳組織,沒有企業,就沒有財富。企業要勤勞,也要富有,也只有企業富有,所有人的勤勞才有了能富有的可能。因此,需要把手頭的那點東西利用好,堅持資產利用的效率,提升資產利用的效果。
利潤很重要,沒有利潤,就沒有企業,也就沒有管理;搞企業的人,離開利潤不行,唯利潤行事也不行;好的管理,要做到“不為利潤遮望眼”,要看清利潤的實質,可以為利而生,但絕不能因利而廢,因為。利潤是個真實的“謊言”。
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企業謀財,競爭力很重要,好的競爭力,應該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但要做到這一點,成本問題是關鍵,這就是競爭的密碼:成本萬歲。
謀財之人,都有個夢想,叫“基業長青”;要把夢想變成現實,自生能力很重要。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記住的財務常識就是:不僅要活著,活好,更重要的是,要活出點品位。
作為序言,筆者也冒昧地給未來的“財勢”算一下命,準不準不知道,這個世界算命先生太多了,不準的多於準的,蒙的人也不少,蒙對了叫“專家”,蒙錯了也叫“磚”家。筆者自認為,當“磚”家的機率要大一些,如果錯了,懇請諒解。
第一。緊制度、松經濟。或者說,“制度向‘左’、經濟向‘右”’,原因有五:
一是我們的國體、政體擺在那,這個事不是你認還是不認的問題,你可以不認,但也必須服從,有些時候,“奴”從一下也是需要的;就財務的常識來看,如果這些東西對商業決策有影響,也只能把它當成系統風險,非個體之能所能改變的;但無數個體一塊兒努力,還是有改進的希望的。
二是經過幾十年的辛苦,絕大多數人總體上是難以接受“破壞性”的改變,或者說,今天的歷史是我們用近億先輩的身家性命換來的,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當然更不願意再用如此多的生命去推動或者完成另一次制度架構重整。
三是賺錢是硬道理,不管什麼制度,如果希望它永續,必然要讓這個制度下的人能夠敢於賺錢、善於賺錢、放心賺錢,如果沒有經濟的自由,顯然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要給國民、給子孫講清楚這一點,要告訴他們:謀財之人,好好賺錢就可以了,有了錢,所謂的問題不都好解決了嗎?當然,需要時間。
四是對絕大多數國人來講,“麵包”還是第一位的,只要能讓其獲得“麵包”,並且拿這些“麵包”的時候也感覺到比較體面的話,他們都會接受這個制度,“端碗吃飯、放碗罵娘”這種事還是少做點好,至少在道義上還是要有所顧忌的。
五是我們可以追求改變,也可以渴望改變,但已有的事實和正在發生的事件都證明,這種事只能以“我”為主,任何外來的或者想依附外來的想法,一時之利可能無憂,但一世之利估計很難。原因很簡單,財務看這些所謂外來者,也是無利不起早的,扮演的是財務投資人的角色,目標就是“剪羊毛”,不管我們“有毛沒毛”、“毛多毛少”或者“毛好毛坏”,自己咋剪都沒問題,要是讓別人來剪,至少在心靈上的成本不會很低。
第二,“松經濟”的關鍵在於制度的趨同。也就是說,同一制度下的國民,財富的級次可以分階層、分貧富、分結構、分區域……,但是,在謀財這一事實面前,必須要讓所有的人有一個均等的機會;機會的起點可以不同,機會的結果也可以不同,但機會的獲取一定要公平,達成目標的過程一定是公平的。因此,既往路徑下的、以制度非均衡而導致發展非均衡乃至財富的非均衡模式必然要尋求改變。當然,公眾等待制度趨同的時間應該不會太長,原因有四:
一是經濟民主的趨勢使然。同樣的創造,必須承受均等的成本和分享均等的利潤,傳統的“成本外溢、收益內卷”模式必然要變革,否則,承擔發展主體的個人和組織將很難持續。
二是權利訴求回應使然。今天的中國,已經初具做夢的“本錢”,這點“本錢”能否保值增值,除了國人的努力,更重要的還是制度的推動,這就需要讓每一個夢想的參與者從制度層面獲取信心,因此,“制度區隔”的現狀必須改變。
三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現實需要。要做到這一點,只有制度賦予的權力歸位,或者說只有權力回歸到“籠子裡”,並且要把“籠子”紮好,市場的參與者才有積極性,否則,改革的紅利將無從談起。
四是“權力經濟”回歸“市場經濟”的必然。一國需要一些權力經濟,但權力經濟不能傷害、侵蝕和抑制市場的經濟活力;否則,權力經濟下的利益“雙軌制”將無法消解,基於利益“雙軌制”的制度歧視將無法根除,這顯然不是“有夢就有希望”的人所願意看到的。請記住,支撐我們商業利潤的基礎是“市場關係”而非“權力關係”,是“市場契約”而非“權力契約”,是“市場分享”而非“權力分配”,是“制度均衡”而非“制度區隔”。
第三。未來財富的累積將圍繞“寬口徑、厚基礎”展開。前者強調經濟的寬度,即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寬泛的“通用性資產”,比如基礎設施、基礎能源和基礎技術等,這塊領域的蛋糕將為大資本所分享,重點是在產業領域進行分工;後者強調經濟的厚度,即要為經濟發展提供競爭力強的“專用性資產”,小資本將分享這塊蛋糕,重點是對產業鏈進行分工。就個體而言,未來的財富之旅將高度依賴知識、信息和技術,這方面的“專用性資產”越多,獲取競爭優勢的可能性越大。原因有:
一是更加完善和發達的資本市場將讓知識創造財富變得更為可行。在強大的資本市場面前,夢有多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越大,事就越小,財富就可能變大;在財富的示範效應下,以知識為產品的行業極具潛力。
二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技術發明與創造會讓“供給生產需求”變得流行,所以,消費趨勢比消費需求更重要。
三是基於知識所產生的智力產品的保護力度將越來越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善於利用知識所形成的技術將會獲得穩定的“制度利潤”,其安全性、體面性和可持續性比“權力利潤”更可靠。
四是信息的傳播與流動將使財富的穩定性面臨挑戰,所以,謀財之旅一定要有“底線思維”,要做好最壞的打算,要理性計算最壞情況的可能成本,並根據個人的承受力決定怎么做。
第四。每個人的財富之旅,總體光明。但過程曲折。為此,可能需要關注以下三點:
一是要有一個好的財務結構,尤其是流動性要在財務結構中占一定比例,流動性的底線應保證滿足兩方面的需要:
(1)教育的成本,包括孩子教育的成本;
(2)滿足一個合理的生活水準,這點需要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
二是可以借力,但不能“啃老”,借力謀財,只能是錦上添花,千萬不能把它當成“雪中送炭”;而“啃老”這個事,實事求是講,雖不可恥,但絕對不體面。要記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組織乃至一個人,不管它多么富有,如果不努力,總有一天會被啃光的,如若此,財富的保值增值將成為奢談。
三是財富需要傳承,有形財富的傳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無形的財富。作為財富的傳承者,一定要相信繼承者的智商、情商和財商,“三商”不行,是傳承者而非繼承者之過,我們能做到的,只要方法適當,繼承者一定能做到,所謂的“官二代”、“富二代”或者“權二代”,非其同類不宜有“羨慕嫉妒恨”的心態,更不能有這樣的行為;要相信,財富的繼承靠機遇,但財富的創造靠能力,機遇再好,家底再厚,如果能力不濟,富個兩三代可能沒問題,要富N代,難度還是蠻大的。
第五,要對財富充滿敬畏。謀小財,滿足自己;謀大財,造福社會。當然,謀大先謀小,小財不聚,大財何來?有了大財,一定要懂得“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做到:
一是善謀大財者,一定要善謀小財,道理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差不多,所以,“散”小財聚人,“善”大財聚事,人不聚,事難成。
二是要善待你的財富夥伴,要做到“人為財不死”,利益方面要尊重夥伴,但心靈層面更要尊重。今天的時代,是一個“心”時代,心順了,事也就順了。要讓心順,給點“硬通貨”沒問題,但更需要對話,需要包容,需要溝通,尤其是在利益紛爭的時候,要少點“戾氣”,多點“和氣”:如果說“對話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工具”,那么,對話也是推動人類財富增值的重要法寶。
三是要敬畏規則。謀財無矩,紛爭難免。今天的規則是寫在紙上,未來的規則呢,一定是寫在心裡,謀財之旅,要“心行合一”,要“言由心生”,所以,誠信很重要;而財務從不說假話,實質上就是財務說話,要“言由心生”,要“心行合一”,只有這樣,才能將商業社會的交易成本最小化,也才能實現商業收益的最最佳化,這既是經濟的邏輯,也是財務的常識。
秉承“管理無定式,思維無禁區,但行為有邊界”的原則,書中所述,謹循“知之而言、言之有據、據之有用”。但就我敬畏的閱者或行家而言,當是仁者自仁、智者自智。
完稿之際,感謝我的家人,謝謝他們的支持,尤其是我那貪玩卻不失任務感的兒子,其“無厘頭”式的“神侃”較好地消解了我寫作過程中的煩躁與不安:當然,也希望他在慢慢長大的同時學會把任務感變成責任感。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在偶然與必然中,促成了這件事,深感榮幸。感謝我服務的單位——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她好是我的夢想,也是我的責任。感謝我的朋友和學生們,在與他們的偶然閒聊和討論中,激發了我的問題意識和思維活力。當然,最感謝的是本書可能的讀者,你們的認可,我愉悅,你們的詰難,我仍愉悅,因為,謀財之旅,我們都在路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