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登像

貝爾登像

《貝爾登像》(Louis-Francois Bertin)是法國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1832年創作的一幅油畫,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該畫是畫家為《論壇報》的編輯和創辦人路易·弗朗索瓦·貝爾登創作的,該畫通過對貝爾登蒼白而微亂的頭髮,陰鬱的眼神,緊閉的雙唇,以及雙手的描繪,刻畫出人物貝爾登的性格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貝爾登像
  • 外文名:Louis-Francois Bertin
  • 創作年代:1832年
  • 作者: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
  • 類別:油畫、肖像畫
  • 規格:116CM×95CM
  • 收藏地:法國巴黎盧浮官
  • 其他譯名:貝爾坦像、貝爾坦肖像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色調,名家點評,後世影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貝爾登像
《貝爾登肖像》是1832年安格爾為《論壇報》(《Journaldes Debats》)的編輯和創辦人路易·弗朗索瓦·貝爾登先生創作的一幅肖像畫。該肖像畫通過用素樸的色彩與背景來強化表現張力,該畫尺寸為116CM×95CM,描繪了穿著黑色西服的貝爾登先生端坐在椅子上,氣度不凡的樣子,一對銳利的眼睛,嘴角還露著一絲難辨的微笑。這位性格沉著的鬈髮老人,一下子抓住了觀賞者的注意力。

創作背景

貝爾登是法國《論壇報》的編輯和創辦人。在創作肖像畫的前二年,法國正進入以路易腓力為國王的君主立憲制,這家報社成為七月王政與擁護七月王政的中產階級雙方的代言者。
安格爾應邀為貝爾登創作肖像畫。在創作之前,安格爾為這位《論壇報》的編輯和創辦人路易·弗朗索瓦·貝爾登先生畫了各種姿勢的速寫。到1832年,安格爾正式給貝爾登畫油畫肖像時,後者已經66歲了。

藝術鑑賞

構圖

貝爾登的面部
亂髮及左右不均衡的臉,經細膩詳細地觀察之後才畫出來,以彰顯金字塔型的整體構圖。
紋路二分背景
貝爾坦肖像素描草圖貝爾坦肖像素描草圖
強調貝爾登龐大身軀的平塗背景,在畫面的下方以希臘風的紋路將其一分為二。這種處理方式,表面上是寫實的,事實上,也達到了形式上的統整性。
例外的表現
安格爾沒有將男模特兒的身體表現得扭曲變形。這件作品中貝爾登的手是一例外,露出在袖子外的雙手,指端似鳥爪般的尖銳。
構圖方面,安格爾除了利用色彩的穩定感之外,還利用了畫面活躍的一面。如人物頸部小面積跳躍的白色,人物的幾組白髮活躍的弧形結構,兩隻胳膊和手恰當地架起的動作。這些都幫助營造了活躍的氣氛。

色調

色調、色彩
色彩方面,安格爾設計了一個極單純的暖色調。中性色彩是最穩定的色彩,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中性色是最不容易調動人們情緒的色彩,安格爾利用了這一點,衣服的重色塊在畫面中成正三角形,濃重、沉穩又進一步加強了畫面的穩定感。為配合作品主題的暗沉色調,經由貝爾登身上的鑲嵌寶石的皮帶扣的細部描繪來加以強調,提高效果。
細部描繪
當時的藝評家了解安格爾精細地的描繪椅子後面映出反射窗子的用意,是宣示著對15世紀弗蘭德繪畫寫實性的不滿足。於1806年所畫的《拿破崙加冕》中,御座上的球體,也被認為是同樣的意圖。

名家點評

法國評論家戈蒂葉:《貝爾登像》是“生理的肖像,道德的肖像……是整個時代的發現”。
法國印象派畫家馬奈:《貝爾登像》是“資產階級的佛陀”。
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哲學與跨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吾淳:《貝爾登像》通過準確的素描,畫家向人們傳達了主人公的神情與性格,堅毅、沉穩,並富有責任心,這正是那個時代精神或道德價值觀的體現。

後世影響

該畫無論是油畫還是素描的材料都是很用心的,嚴格地按照學院派的傳統方式來準備和使用,儘可能地讓材料在使用上分工細化,包括油料媒介的運用,都是非常到位,均合乎物理和化學的有關科學原理。被歐洲肖像畫史上稱之為傑作。

重要展覽

這幅畫於1833年首次在沙龍中公開展出,人們對這件作品寫實的描繪甚為驚嘆。安格爾的一位弟子受到“完完全全地對模特兒屈服”的驚嚇。貝爾登的女兒抱怨:父親看起來簡直就像“肥胖的農夫”。

作者簡介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Ingres,1780—1867)大衛的學生,新古典主義的最後一位大師。安格爾追求“絕對的美”,認為古希臘和拉斐爾的藝術是完美無瑕的典範,並認為造型的形式美才是繪畫的根本。他推崇古典的藝術法則,強調理性原則,重視素描和線條的作用,忽視色彩的表現作用,並反對直接表達感情和想像。代表作有《路易十三的誓言》《荷馬的禮讚》《利維爾夫人像》《大宮女》《土耳其浴室》《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