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余

貓余

貓余 原名:腐乳,又叫:霉豆腐,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一種漢族特色豆製品,其製作方法是用新鮮豆腐,放置過一個星期左右發霉,發酵好豆腐與調料混合,過白酒再放入瓦罈子中即可。霉豆腐是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味道好極了,含有多種人體所需要的胺基酸、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具有開胃、去火、調味的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貓余
  • 外文名:furu
  • 發源地:益陽
基本介紹,發明背景,名稱的由來,獨特風味,

基本介紹

霉豆腐通常可分為白、紅、青三種:白色霉豆腐在生產時不加紅曲,使其保持本色;霉豆腐坯加紅曲即紅霉豆腐;青色霉豆腐是指臭霉豆腐,又稱青方,它在醃製過程中加入了苦漿水、鹽水,呈豆青色。霉豆腐在製作過程中發酵,蛋白酶和附著在菌皮上的細菌慢慢滲入到豆腐坯的內部,逐漸將蛋白質分解為各種胺基酸和游離脂肪酸,3個月至半年後,松酥細膩的腐乳就做好了,滋味鮮美適口。

發明背景

據史料記載:在唐朝時,益陽白鹿寺的和尚做了一些豆腐,因有事情外出幾日,回來後豆腐長霉了。出家人有節約的本能,不捨丟掉,拌了一點調料試著吃,不曾想味道還不錯,便產生了今天的豆腐乳。
益陽非遺 貓余益陽非遺 貓余
貓餘味道鮮美,在明代加了辣椒,腐乳便成了湖南人家居不可缺少的開胃菜。豆腐乳慢慢的向全國傳開了,後來,現在全國各地都有豆腐乳。益陽貓余卻獨領風騷,寺廟裡的豆腐乳的製作配方經過一代又一代僧人的傳承,做出來的古法貓餘一直保持著古樸獨特的味道。
在解放前,古法貓余的製作方法由益陽棲霞寺住持智輝和尚傳承給佛源禪師。
1999年,佛源禪師將古法豆腐乳秘方傳承給本覺上人,此方源於唐代,2017年,貓余被益陽市政府認證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故人稱:“中國豆腐乳鼻祖”。

名稱的由來

李璜之先生說古人早上忌諱講:龍、虎、鬼、夢四個字,腐乳的腐字諧音“虎”,虎字通常說成貓。取連年有餘之意,所以作為腐乳發源地的益陽人把腐乳叫作:貓余。

獨特風味

中國的傳統飲食真的是很博大,貓余這樣好吃的東西都被我們的祖先發明出來了。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霉豆腐那是在中國大地上最為普遍美味了,那么味美、那么清香、那么可口、那么醇厚。
說實話,豆腐乳到處都有了,還是益陽貓余顏色漂亮,口感也可以,中國的腐乳,還是益陽做的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