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血圓子

豬血圓子

邵陽豬血圓子,亦稱血粑豬血丸子豆腐圓子,豬血圓子是邵陽獨有的傳統食品,始於清康熙年間,民間歷代相傳,至今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典故,菜餚做法,

簡介

邵陽豬血圓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紗布將豆腐中的水分濾乾,然後將豆腐捏碎,再將新鮮豬肉切成肉丁或條狀,拌以適量豬血、鹽、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許麻油、香油、味素、芝麻等佐料,攪拌勻後,做成饅頭大小橢圓形狀的丸子,放在太陽下曬幾天,再掛在柴火灶上讓煙火熏乾,煙燻的時間越長,臘香味越濃。
也有做一鐵架,架下用火爐焚燒鋸木屑、糠皮、穀殼或木炭燻烤,此種熏法特別講究火候,不能過急過猛,否則口味不佳。丸子熏乾後即可食用。豬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臘辣可口,增進食慾,且易於保藏,至少半年內不會變質,同時還攜帶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時一道開胃的冷盤。
選購豬血丸子時,切開一個,內里呈淡紅色或暗紅色(白色勿選),聞著有一股臘香味,無臭味。

歷史典故

正德年間,寶慶府有一座山,叫九龍嶺,此山很高,傳說原來這裡有十條龍,後飛走一條,故叫九龍嶺,嶺上有一座廟,有個老和尚在上面修行,山下有一窮苦人家,家有一孩,因常年患病,便寄在山上,跟老和尚學徒,後來病好了,但很瘦,他母常來看他,心裡很急,認為可能是因為沒吃肉,但和尚是不能吃肉的,她老人家左思右想,便想出了這個注意,把肉剁成肉末,拌在豆腐里,和尚吃豆腐是允許的,但是放進去後還看得見,於是她就加點豬血,再火用去烘,烘得乾乾的,一看還黑黑的,又做成圓圓的,拿到廟裡給她孩子吃,不久小和尚就胖多了,可是紙包不住火,後來還是被老和尚發現了,圓子就沒有再送上山了,但大家聽說吃了可以長身體,變結實,於是很多母親都開始跟她學做圓子了,圓子的做法也在當地就傳開了,並且是一道好菜,還可保存很久不壞,後來個慢慢傳至整個寶慶府,並一直流傳至今。
圓子圓子
後來那兩個和尚知道自已犯了誡,為了彌補罪過,在不遠的一個兩市鎮修了一座橋,後人就取名叫“和尚橋”,也就是今天邵東縣兩市鎮上和尚橋的來由。

菜餚做法

1、豬血丸子切片(很硬的也可以在水裡煮五分鐘再切片)、辣椒和蒜苗洗淨,蒜苗切段,辣椒切碎;
豬血圓子豬血圓子
2、鍋里放少許油,小火將丸子煎出油脂,轉大火翻炒(我還是用的電飯鍋,一直一個火);
3、翻炒至丸子變色,倒入一勺豆豉辣醬,炒勻後倒入辣椒;
4、將辣椒和丸子翻炒均勻,丸子也基本熟透準備出鍋前,倒入蒜苗,就像我上面描寫的,撲鼻的清香和丸子的腊味充分融合之後就可以起鍋啦~那叫一個下飯啊~
5、豬血丸子比較乾,鹹;口味清淡的朋友需先水煮後再進行烹飪。
豬血圓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