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脬

豬脬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豬脬
  • 別名:豬尿胞、豬胞、豬小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綱
  • :偶蹄目
  • :豬科
  • :豬屬
  • :豬
  • 分布區域:遍及全國
  • 採收時間:宰殺後
  • 用量: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膀胱。

性味

味甘、鹹,性平。

歸經

歸膀胱經。

功效

止渴,縮尿,除濕。

主治

用於消渴,遺尿,疝氣墜痛,陰囊濕疹,陰莖生瘡。

相關配伍

1、 治遺尿:豬脬一個。以糯米浸洗白淨,入椒、鹽於內,煮爛。切碎食,蘸茴香末吃,以好酒送下,空心臨臥各吃一服,當飯為妙。(《古今醫統》)
2、治小兒尿床及產後損脬遺尿:豬脬、豬肚各一個,糯米半升。將米入脬內,又將脬入肚內,爛煮。入鹽、椒勻,如飲食日常服。(《活幼全書》縮泉方)
3、治渴疾,飲水不止:乾豬胞十枚。上剪破出卻氣,去卻系著處,用乾盆子一隻,燒胞煙盡,取出研令極細。每服一錢匕,溫酒調下,不拘時候。(《聖濟總錄》甘露散)
4、治疝氣墜痛:豬脬一枚(洗),入小茴香、大茴香、破故紙、川楝子等分,填滿;入青鹽一塊,縛定。酒煮熟食之,酒下。其藥焙搗為丸服之。(《綱目》)
5、治腎風陰囊癢:用豬尿胞火炙熟,空心吃,鹽湯咽下。(《衛生易簡方》)
6、治玉莖上生瘡臭爛:豬胞一個,連尿,去一半,留一半。用新磚兩隻,炭火煅新磚,將豬胞連尿於磚上焙,不住手來回移放於兩口磚上,輪流不歇,胞以尿乾為度,研為末,入黃丹一錢。先用蔥湯以鵝毛抹洗,以舊綿帛滲乾,此藥搽三五次立見效。(《普濟方》丹胞散)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炙食,適量;或入丸、散。

採集加工

宰殺後,颳去豬毛,剖腹,取膀胱,鮮用或晾乾。

形態特徵

豬的品種繁多,達150多種,形態也有差異。基本特徵是:軀體肥胖,頭大。鼻與口吻皆長,略向上屈。眼小。耳殼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後2趾有懸蹄。頸粗,項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叢。毛色有純黑、純白或黑白混雜等。雜食性家養牲畜,繁殖力強,孕期約4個月。

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