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

豕,念shǐ,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豬形,長吻,大腹,四蹄,有尾。本義:豬。

同本義 [swine;hog;pig]

釋名: 豬、豚、豭(公豬)、(母豬)。又如:豕心(豕貪食,用以比喻貪婪無厭之心);豕仙(戰國時朔人獻給燕昭王大豕,此豕年歲已有一百二十年,故稱豕仙);豕牢(養豬的房舍);豕突(象野豬一樣奔跑亂竄);豕首(豬頭似的臉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豕
  • 拼音:shǐ
  • 英文:pig
  • 解釋:豬
  • 成語狼奔豕突三豕涉河
  • 筆順讀寫:橫、撇、彎鉤、撇、撇、撇、捺
基本信息,詳細解釋,食療藥用,釋名,母豬蹄,豬膽,豬脬,豬胰,豬腎,豬肝,豬油,豬肉,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字目】
【拼音】shǐ
因為它食量單一,所以很適合家庭飼養,是農家主要飼養的動物之一。
豕

詳細解釋

國語發音:shǐ
海南話發音:siw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豬形,長吻,大腹,四蹄,有尾。本義:豬。同本義[swine;hog;pig]
古文形體古文形體
豕,彘也。——《說文》
豕,豬,祭祀用的犧牲。——《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任數》
六畜蕃息豚豕豬。——《急就篇》。顏註:“豕者,彘之總名也。”
有豕白蹢。——《詩·小雅·漸漸之石
豕首縱目。——《楚辭·大招》
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相似。”——《呂氏春秋·察傳》
公豬肉
【性味】味酸,性冷,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狂病經久不愈,可壓丹石,解熱毒,適宜肥熱人食用。補腎氣虛竭,可治療水銀風,和中土坑惡邪氣。久食公豬肉,會使血脈閉固,筋骨衰弱,肌肉虛軟,所以忌長久食用,金屬器物所致的金瘡病人尤其要忌食。
豬肉
【性味】味酸,性平,有小毒。
【功效主治】多食會使人感到身體沉重。作成肉干後,腥氣會很少。豚肉有小毒,久食會使人全身筋肉碎痛而乏氣。李時珍說:北方的豬味薄,煮後湯汁清淡;南方的豬味厚,煮後湯汁濃稠,毒性尤其大。只要是白豬、花豬、母豬、公豬、病豬、黃膘豬、米豬,都不可以吃。
公豬頭肉
【性味】有毒。
【功效主治】主治寒熱所致的尿閉症。與五味一同煮吃,可補氣虛乏力,可治小兒驚風和五痔,下丹石,但也會使人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有風病的人應忌食。醃臘的豬頭燒成灰,治魚臍瘡,效果十分神驗。魚臍瘡的形貌腫黑、狹長。
項肉
【功效主治】俗稱糟頭肉。主治酒積引起的面黃、腹脹諸症。用項肉一兩,切碎如泥,與甘遂末一錢調合,作成丸子,用紙包裹後煨香,用酒服食。
脂膏
【釋名】油煉後凝結的叫脂肪,煉出後未凝的叫膏油。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可解地膽,亭長、野葛、硫黃等毒,也可解各種肝的毒性。利於調養胃腸,通調小便,治五疸水腫,生毛髮。破冷結,散淤血,養血脈,散風邪挾熱,潤肺。可殺蟲,治皮膚病,塗在頑惡的瘡上,可以治療癰疽,榮養皮膚。若作手膏塗手,可使皮膚不皸裂。產後胎盤不下,用酒多服,療效很好。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要可治風眩腦鳴,塗在紙上貼凍瘡癰腫,待紙乾時則已治癒。治療手足皸裂出血的方法是,用酒化開後洗,並塗抹患處。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可治撲損惡瘡,塗小兒,可治頭顱瘡、臍腫、眉瘡。服之,益腦髓,補虛勞。按:丹溪先生的治虛補陰丸,即常用豬脊髓和成丸,這是取脊髓通腎和命門,以髓入骨,以髓補髓之效。
【性味】味鹹,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可生血,可以治療賁豚暴氣、海外癉氣、腦血管意外等疾患,以及頭痛眩暈和淋瀝病症。下身突然出血不止,用清酒合豬血炒食,可以治癒。豬血還可壓丹石,解諸毒。用清油炒食,可治嘈雜有蟲。服用地黃、何首烏等補藥的人應忌,據說能損陽。與黃豆同食,會滯氣。
【性味】味甘、鹹,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驚邪憂憤、虛悸氣逆,婦女產後中風和血氣驚恐。補養血虧、虛劣。經常吃會損耗心氣,更不可與吳茱萸同食。
【性味】味苦,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可治小兒驚癇,可補肝而使聰耳明目、輕身,使人肌膚紅潤有光澤,精力旺盛,抗衰老,治療肝虛引起的浮腫。肝製成的餌藥,人不可以吃。倘若與魚肝合食,則使人生癰疽;倘若與鯉魚腸子合食,則傷人神氣;如與鵪鶉合食,會使人面生黑斑。
【性味】味澀,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脾胃虛熱,方法是同陳橘紅、人參、生薑、蔥白、陳米煮羹食。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補肺,療肺虛咳嗽,方法是取豬肺一具,用竹刀切成碎片,再用麻油炒熟:同粥一起吃。又可治肺虛嗽血,方法是煮熟後,蘸薏苡仁末吃,豬肺不可與白花菜同食,食則使人氣滯而腹瀉嘔吐。如在八月時和飴糖食,到十一、十二月就會發疽。
【性味】味鹹,性冷,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理腎氣,通利膀胱,補膀胱等臟腑,暖腰部膝部,治耳聾。還可補虛壯氣,消積滯,治食生冷食物引起的腹瀉,止糖尿病和尿崩症引起的消渴,治分娩期虛汗,嚴重腹瀉。腎臟有虛熱的人,宜於食豬腎。倘若是腎氣虛寒的人,不適不可不慎。豬腰雖然補腎,倘若經常吃,會使人少子,傷腎,冬月不可吃,吃則損人真氣,並會使人發虛胖。
【性味】味甘,性平,微毒。
【功效主治】能去垢除膩,雜練宜用。脾虛的人忌食。豬胰可治慢性肺病引起的咳嗽,方法是同棗肉浸酒後服吃。胰也治痃癖贏瘦,療肺氣乾脹喘急,潤養五臟,可去皴皰昆蟲、地膽、亭長等毒,還可治冷痢引起的虛弱和肺病咳嗽,膿血不止,方法是用薄竹簡盛裝,然後在塘火中煨熱,抹於食物上面吃,胰還可通暢乳汁。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補中益氣,止渴及嚴重腹瀉引起的虛弱。還可補虛損,殺寄生蟲。如釀黃糯米蒸搗成丸,可治癆氣和小兒蛔蟲引起的營養不良病。又主肺癆後血脈不行,還可補贏助氣,四季都宜食用。可消除腹內積塊,治療惡瘡。
【性味】味甘,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虛渴所致的小便頻數,補腎、膀胱和腸道功能虛竭,止小便。大、小腸風熱的患者宜食用。潤腸治燥,調血痢髒毒。治腸:可治直腸突出,血多。
【性味】味甘、鹹、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夢中遺尿,疝氣墜痛,陰囊濕癢,**生瘡。
【發明與傳說】李時珍說:豬尿胞。所主都是下焦的病,也是以類相從。蘄地有一個妓女,病轉到膀胱後,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沒幾日便已垂死。一醫士把豬球胞吹脹,用翎毛管安上,插入尿道,再用手捻尿胞內的氣吹入,便大尿而愈。此方法記載在羅天益《衛生寶鑑》中,知道的人很少,實在是很機巧奇妙的方法啊。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傷寒熱渴、肺癬捐、消渴、小兒五痔並殺蟲,還叮川來敷小兒頭瘡。治便秘,可用蘆葦筒從肛門納入三寸灌汁,馬上就會解下。通小便,敷惡瘡,治眼紅視物不清,可耳聰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充沛,抗衰老清心,涼肝脾。加在熱水中沐發,可去油膩使頭髮有光澤。
【功效主治】健脾補不足,使人增加食慾,方法是和五崍調料煮湯食。
豬卵
就是豬的外腎。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小兒驚厥癲疾,除寒熱。可祛**中痛。治陰陽易病,小腹急痛,方法是用熱酒吞二枚。
【性味】味甘、鹹,性小寒,無毒。
【功效主治】煮湯服,可下乳汁,解百藥的毒性,洗傷撻後的各種敗瘡。滑肌膚,去寒熱。煮羹吃,可通乳脈,托癰疽,壓丹石。煮成清湯,用於洗癰疽,清熱毒,可消毒氣,去爛肉,有效。

食療藥用

釋名

一名豬,一名豚,雄性叫豚,雌性叫彘,閹割後的叫豚。只要是豬都骨細、筋少、多油,大約有幾百斤。

母豬蹄

1、婦女無乳。用母豬蹄一具,加水二斗煮成五、六升飲服。或加通草六分亦可。又方:用母豬蹄四枚,加水二斗,煮成一斗,放入土瓜根、通草、漏蘆各三兩,再煮至六升,去渣,加蔥、豉作粥或湯吃。如身覺熱並有微汗即為有效。乳若不通,可再次服藥。
豕
2、癰疽發背。用母豬蹄一雙、通草六分,棉裹煮湯吃。

豬膽

1、時瀉時止。久而不愈。用黃連末、黃櫱末各一兩,以豬膽煮熟,和末為丸,如綠豆大。每取適量,米湯送服。此方名“二聖丸”。
2、赤白痢。臘月收集豬膽百個,都裝入黑豆,加麝香少許,陰乾,每取五、七粒,研為末,生薑湯調服。
3、小便不通。用豬膽一個,熱酒和服。
4、消渴不通。用雄豬膽五個、天花粉一兩,同煎,調成丸子,如芡子大。每取二丸,含中咽汁。一天二次。
5、疔瘡惡腫。用豬膽風乾,和生蔥搗爛,敷患處。
6、目翳、目盲。取豬用文火煎稠,調成丸子,如黍米大。每納一粒放眼中,有效。
7、目赤腫痛。用豬膽汁一枚,和鹽碌五分點眼。
8、湯火傷瘡。用豬膽調黃櫱末塗搽。

豬脬

1、夢中遺尿。用豬脬洗淨,炙過吃下。
2、產後遺尿。用豬脬、豬肚各一個,以糯米半升放入脬內,然後將脬放入肚內,加五味煮食。
3、疝氣墜痛。用豬脬一個,洗淨,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破故紙、川楝子等分,將脬填滿,再加青鹽一塊,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藥。藥再焙過,搗丸服下。
4、陰莖生瘡。用豬脬一個連尿去一半留一半,在煅紅的磚上焙乾,研為末,加入黃丹一錢,調勻敷瘡上。三、五次即愈。敷藥前,患處須用蔥椒湯洗淨。

豬胰

1、肺氣咳嗽。用豬胰一具,苦酒煮食,不過二服可見效。
2、拔去去翳。用豬胰子五錢、蕤仁五分、青鹽一錢,共搗為泥。每取少許點眼,取下翳膜為效。
3、赤白癜風。用豬胰一具,酒浸一時,飯上蒸熟吃下。不過十具即見效。
4、手足皸裂。用酒泡豬胰洗擦。

豬腎

1、腎虛遺精。用豬腎一枚,切開去膜,填入附子末一錢,濕紙裹好,煨熟,空心吃下,並飲酒一杯。不過三、五服,即見效。
2、腎虛陽痿。用閹豬腎一對,切片,同枸杞葉半斤,加豉汁一碗,椒、鹽適量,一起煮湯吃。
3、腎虛腰痛。用豬腰子一個,切片,以椒、鹽淹去腥水,加杜仲末三錢,包在荷葉中煨食,酒送下。
4、老人耳聾。用豬腎一對,去膜,切小,以粳米二合、蔥白二根、薤白七根、人參二分、防風一分,同煮粥吃。
5、突患腫滿。用豬腎破開,填入甘遂末一錢,紙裹好,煨熟吃下。以小便通暢為效,否則須再服。
6、突然咳嗽。用豬腎二枚、乾薑三兩,加水七升,煮至二升,飲服取汗。
7、久泄不止。用豬腎一個,破開,加放骨碎補末,煨熟吃下。極效。
8、赤白痢,腰痛。用豬腎二枚,研爛,加入陳皮、椒、醬作餛飩,空心時吃下。
9、赤白帶。常用豬腎炙食。
10、崩中漏下。治方同上。
11、產後虛汗、發熱、肢體疼痛(此病亦名蓐勞)。用豬腎一對,切小,粳米半合,加椒、鹽、蔥白煮粥吃。又方:用豬腎同蔥、豉一起作湯吃。

豬肝

1、休息痢。用閹豬肝一具,切成片,杏仁(炒)一兩,同放入鍋內,加童便二升,文火煎乾,取食。一天食一次。
豕
2、浮腫脹滿。用豬肝一具,洗淨切小,加蔥、豉、姜、椒、炙食或煮湯吃。
3、水腫尿澀。取豬尖三塊、綠豆四撮、陳倉米一合,同水煮粥吃,毒從小便排出。
4、肝熱目赤。用豬肝一具,切薄,水洗淨,調五味吃。
5、打擊青腫。炙豬肝貼痛處。

豬油

1、赤白帶。煉豬油三合、酒五合,煎開,一次服下。
2、大小便不通,用豬油、薑汁各二升,微火上煎至二升,加酒五契約煎,分次服。
3、上氣咳嗽。用豬油四兩,煮開多次,切小,和醬醋吃下。
4、手足皸破。用豬脂化熱酒中擦洗。
5、口瘡塞咽。用豬油、白蜜各一斤,黃連末一兩,合煎取汁、熬濃。每服棗大一團,一天服五次。
6、瘰癧。用豬油淹生地黃,煮開六、七次,塗患處。

豬肉

1、小兒刮腸痢疾(噤口閉目)。用精豬肉一兩,切片,炙香。以膩粉末半錢鋪上令食,若聞香味,即可進食。
2、上氣咳嗽。用豬肉切成短條,豬油煎熟吃下。
3、破傷風腫。取新殺的豬肉,乘熱割下小片貼患處。連換三片,即可消腫。
4、打傷青腫。炙豬肉貼上。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𢁓𧰧𡰯《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𠀤音始。《說文》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徐曰》竭,舉也。《玉篇》豬豨之總名。揚子《方言》豬,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林氏小說》以其食不絜,故名之豕。《大戴禮·易本命》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本草綱目》李時珍曰:在畜屬水,在卦屬坎,在禽應室星。《易·說卦》坎為豕。《埤雅》坎性趨下,豕能俯其首,又喜𤰞穢,亦水畜也。《詩·小雅》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傳》犬喜雪,馬喜風,豕喜雨,故天將久雨,則豕進涉水波。《禮·曲禮》豕曰剛鬣。《疏》豕肥則毛鬣剛大也。《周禮·天官·食醫》凡會膳食之宜,豕宜稷。《疏》豭豬味酸,牝豬味苦,稷米味甘,是甘苦相成。
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曰:昔亡之祖在商為豕韋氏。《注》豕韋,國名。
又星名。《博雅》營室謂之豕韋。
又《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為溝瀆。《前漢·天文志》作封豨。
又藥名。《爾雅·釋草》茢薽,豕首。《疏》豕首,一名彘顱,南人名為地松,今江東呼豨首,可以煼蠶蛹。
又《莊子·徐無鬼》藥也,豕零也。《注》豕橐一名苓根,似豬屎,其塊零落而下故也。韓愈《進學解》作豨苓。《注》楚人呼豬為豨,卽豬苓是也。《本草綱目》一名豭豬屎。
又《集韻》亥古作豕。《正字通》《家語》或讀史云:三豕渡河。子夏曰:己亥渡河。己譌為三,亥譌為豕。或曰支幹內有五亥,己亥位居三,三豕渡河是隱語。《說文》亥與豕溷。李陽冰曰:古文亥比豕加一畫,《說文》溷亂,不足信。
又葉施智切,施去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韻會小補》相如賦本文一段俱上聲,吳棫《韻補》以豕字葉入寘韻,誤。《字彙》凡偏傍從豕者,俗省作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