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輪紋病

病害症狀,發病規律,防治,病原描述,

病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初生紅褐色小斑點,微突起,擴大後為圓形或近圓形紅褐色病斑,邊緣明顯。斑面上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在葉脈上發生褐色或深褐色局部壞死斑。莖上被害發生不規則的深褐色條斑。豆莢病斑褐色,擴大後呈褐色輪紋斑。天氣潮濕時,葉背面病斑上常產生灰色霉狀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嚴重時大量落葉。
豇豆輪紋病病害症狀豇豆輪紋病病害症狀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留在土中越冬,第二年產生分生孢子,藉氣流傳播,繼而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再侵染。本病多在開花結莢後發生,植株生長衰弱、缺肥,易誘發本病。

防治

收穫後將病殘株集中燒毀。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噴灑殺菌劑: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8%科博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各10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每10天噴藥一次,共2-3次。

病原描述

病原為真菌,中文名:豇豆尾孢菌(Cercospora vignicola (Kaw.) Goto),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叢生,線狀,不分枝,暗褐色,具1-7個隔膜,大小多為80-228×6-9微米;少數長達700微米。分生孢子倒棍棒狀,淡色至淡褐色,具2-12個隔膜,大小39-222.3X12-19.5微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