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病蟲害防治

豆類病蟲害防治是指針對豆類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概況,病毒病,細菌性病,真菌性病,防治方法,防治方法,豆類主要蟲害,

概況

豆類病害
豆類害蟲

核盤菌莖腐病
截形葉蝸和硃砂葉瞞
赤斑病
鐮刀菌萎蔫病
莖疫病
(BBSV)染色病毒病
(BBWV)萎蔫病毒病
南美斑潛蠅(拉美斑潛蠅)
(BYMV)花葉病
油壺菌火腫病
根腐病和莖基腐病

基腐病
芽枯病
灰露病
細菌性葉斑病
黃頂病
根腐瞞
(BBWV)病毒病
苗核病

細菌性痰病

病毒病

花葉病近來發病逐年加重,造成大幅減產。植株受害後上部葉片褪綠,形成黃綠相間的花斑,葉片扭曲畸形葉緣不捲,葉形縮小,植株生長受抑制,株形矮小,開花結莢明顯減少。豇豆花葉病是由病毒侵染形成的病害。毒原主要來源於越冬豆科作物和種子,豇豆生長期主要由蚜蟲傳播侵染。高溫乾旱,蚜蟲發生重是此病害發生的重要條件。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建立無病留種田,加強田間管理,保證肥水供應,儘量避免高溫乾旱出現,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可減輕發病。
防治傳病媒介蚜蟲: 苗期儘量避免蚜蟲危害,發現蚜蟲及時用藥防治。常用藥劑有20%康福多6000倍液苗期灌根一次,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70%艾美樂30000倍,或20%殺滅菊酯乳油8000倍液噴霧。
鈍化病毒:發病初期可用20%病毒A每畝150克兌水60公斤,或1.5%植病靈800倍液,或抗病毒劑1號300倍液噴霧,全生長期噴3遍,可減輕危害。
豆類病蟲害防治

細菌性病

細菌性疫病又稱火燒病、葉燒病,除危害菜豆外,也可浸染豇豆等。菜豆地上部分葉、莖蔓和豆莢均可發病,而以葉部為主。被害葉片、葉尖和葉緣初呈暗綠色油漬狀小斑點,像開水燙狀,後擴大呈不規則灰褐色的斑塊、薄紙狀,半透明。乾燥時易脆破,病斑周圍有黃綠色暈圈,嚴重時病斑相連似火燒狀,全葉枯死,但不脫落。潮濕時腐爛變黑,病斑上分泌出黃色菌膿,嫩葉扭曲畸形。莖上病斑呈條狀紅褐色潰瘍,中央略凹陷,繞莖一周后,上部莖葉萎蔫枯死。豆莢上病斑多不規則,紅褐色,嚴重時豆莢萎縮。
病菌主要在種子內潛伏越冬,也可隨病殘體在田間土壤中越冬,是初侵染的來源。在田間借風雨、昆蟲及農事活動傳播。病菌發育適溫30℃,相對濕度85%以上,高溫、高濕是發病的重要條件。保護地通風不良,溫度高,濕度大易發病,露地春夏季,多雨、多霧,多露發病重。重茬種植,肥力不足,管理粗放病害也較重。
3、防治方法
種子消毒:用50℃溫水浸種15分鐘再播種,或用農用抗生素浸種。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70%可殺得、30%DT殺菌劑400倍液,或200PPm農用鏈黴素,或200PPm新植黴素噴霧,每隔7天1次,連續噴藥3~4次。
豆類病蟲害防治

真菌性病

豆類的真菌病主要是白粉病、鏽病、炭疽病、葉斑病、灰霉病、菌核病都屬高等真菌類病害。
沒起病或初起病時噴施觸殺性的殺菌劑如70%安泰生600-700倍防病不但防病效果好,還可減少豆類因缺鋅而引起的減產。
起病後一定要用內吸式殺菌劑迅速進行剷除性治療。但不同類的病害治療所用的藥成本有報不同,現分述如下:
1、白粉病、鏽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成株葉片,初期葉片背面產生圓形小白斑,後擴大,相互連線,遍布全葉,沿葉脈擴展成粉帶,顏色由白色轉為灰白色至紫褐色,嚴重時葉面出形成病斑,致葉片枯黃脫落。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屬蓼屬植物白粉病菌侵染的一種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或閉囊殼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第二年春產生孢子由氣流傳播,進行初侵染。溫度25℃左右,晝夜溫差大,夜間葉面形成露水時易發病。本地區乾旱條件下發病亦重。
鏽病在豆類發生較為普遍,主要危害葉片和豆莢。初發病時在葉背面形成淡黃色小斑點。並逐漸轉紅褐色且隆起,表皮破裂後散出紅褐色粉沫(夏孢子),後期產生黑褐色塊(冬孢子),葉片變形,提前脫落。該病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豇豆殘體上越冬。翌年春季田間溫度達20℃以上時,冬孢子萌發,借氣流、雨水傳播進行初侵染。病斑形成的紅褐色粉沫靠氣流進一步傳播進行多次侵染,不斷發病。溫度20~25℃,相對濕度90%左右時易發病。
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8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EW富力庫4000-5000倍交替噴霧,每隔6~7天噴一次,連噴3次。對白粉病,加入一定有機矽作助劑效果更佳。
2、葉斑病、炭疽病
葉斑病常見的有煤斑病(赤斑病)、褐緣白斑病(斑點病)、灰褐斑病和褐輪斑病四種,其中以煤斑病發生較多。煤斑病是在葉面初生赤褐色小斑,後擴展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無明顯界限的病斑,大小約1~2厘米,有時匯合成大斑。
褐緣白斑的病斑穿透葉的表面、斑點較小,圓形或不規則形,周緣赤褐色,微凸,中部褐色,後轉為灰褐色至灰白色。灰褐斑病和褐輪紋斑病的病斑與褐緣白斑病有明顯的同心輪紋。以上四種葉斑病的病斑背面均生有灰黑色的霉狀物,其中以煤斑病產生的霉狀物較多較濃密,其他的葉斑病產生的霉狀物則較少較稀。
病菌以菌絲塊(霉層)附著在豇豆植株的病殘體上在田間越冬。第二年春季,條件適宜時即可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雨水傳播進行初侵染,引起發病。
以後在田間可多次侵染,引起不斷發病。當溫度在25~30℃,相對濕度在85%以上時,易引起發病。保護地內通風不良,高溫高濕;露地條件下夏季高溫多雨均是發病的重要條件,重茬地易發病。
炭疽病是豆類的重要病害,發生較為普遍,除危害菜豆外,還危害豇豆等。葉、莖、豆莢均可感病。苗期染病在子葉上生成紅褐色的圓斑,凹陷呈潰瘍狀。成株發病,葉片上病斑多發生在葉背的葉脈上、常延葉脈擴成多角形小條斑,初為紅褐色,後為黑褐色。
葉柄和莖上病斑凹陷龜裂。豆莢上病斑暗褐色圓形,稍凹陷,邊緣有深紅色的暈圈,濕度大時病斑中央有粉紅色粘液分泌出來。炭疽病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種子上越冬,是初侵染的來源,在田間靠風雨、昆蟲傳播,進行再浸染。溫度為20~25℃,濕度大利於病害發生,在天氣涼爽,多雨、多露、多霧的季節發病重。地勢低洼,連作、密度過大、土壤粘重也會加重發病。

防治方法

防治上突出“早”字,未發病或發病初期可用安泰生600倍、1:1:200波爾多液,或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5~6天噴一次,連噴3次。發病高峰期才用藥則需用25%EW富力庫3000倍、丙環唑3000倍、福星3000倍作剷除性治療。
3、灰霉病、菌核病
灰霉病感染豆類的莖、葉、花莢。莖部感病先從基部向上11~15厘米處開始出現雲紋斑,周邊深褐色,中部淡棕色至淡黃色,乾燥時病斑表皮破裂形成纖維狀,潮濕時病斑上生灰色霉層。有時病菌從莖分枝處侵入,使分枝處形成小漬斑、凹陷、繼而萎蔫,成株葉片感病,形成較大的輪紋斑,後期易破裂。
苗期子葉也受害,呈水漬狀變軟下垂,最後葉緣出現清晰的白灰霉層。病菌以菌絲、菌核、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是初侵染的來源。越冬病菌以菌絲在病殘體上腐生並形成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不適宜病菌生活時,可形成抗性強的菌核,遇到合適條件時菌核長出菌絲直接侵染。病菌在田間隨病殘體借雨水、流水、氣流等傳播蔓延。溫度20℃左右,相對濕度大是發病的重要條件。
菌核病發病時,多從莖基部或第一分枝分杈處開始,初水浸狀,逐漸發展呈灰白色,莖表皮發乾崩裂,呈纖維狀。潮濕時,在病組織中間生成鼠糞狀黑色菌核,病斑表面形成白色霉層,嚴重時導致植株萎蔫枯死。病菌以菌核在種子、病株殘體、堆肥上越冬,成為早春初侵染的來源。
在田間主要以子囊孢子和菌絲借露、氣流、雨水侵染傳播,蔓延。病菌發生的適宜溫度為5~20℃,最適溫度15℃,相對濕度100%,冷涼潮濕的條件下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

灰霉病和菌核病都是較惡性的真菌病,起病後防治難度大,防治成本高,因此,特別對發病嚴重的區域,實行輪作,清除病株殘體,結合整地進行深翻,將病菌埋入土壤深層,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性,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要預防上應結合觸殺性殺菌劑如70%安泰生600倍液進行定期噴施,並強調噴藥時要噴及地面。
起病後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用克霉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7天噴一次,連續噴藥3次。

豆類主要蟲害

豆莢螟幼蟲蛀食蕾、花、莢和嫩莖,造成落花、落蕾、落莢和枯梢。幼蟲蛀食後,莢內及蛀孔外堆積糞粒,影響質量。成蟲白天隱蔽在植株下部不活動,夜間飛翔,有趨光性。雌蛾主要產卵於花的花瓣、花托和花蕾上,嫩莢次之,還可產在嫩的梢、莖和葉上。
卵散產,6~7月份卵期2~3天,幼蟲共五齡,幼蟲期8~10天,初孵幼蟲經短時間活動即鑽蛀花內為害。3齡後幼蟲蛀食豆粒,糞便排於蟲孔內外,一般在卵高峰後10天左右出現蛀莢高峰。幼蟲有多次轉莢為害習性,老熟後在被害植株葉背主脈兩側或在附近的土表或淺土層內作繭化蛹,蛹期8~10天。
防治方法
從現蕾開始及時噴灑藥劑:5%銳勁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等。噴藥時間以上午閉花前為宜,重點噴蕾、花、嫩莢及落地花上。
美洲斑潛蠅屬雙翅目潛蠅科,俗稱“小白龍”。是近年傳入我國的檢疫性害蟲。豆科作物受害較重。幼蟲以蛀食葉片上下表皮間的葉肉細胞為主,常在葉片上形成曲曲彎彎的蛇形隧道。隧道前端較細,隨幼蟲長大,後端隧道較粗。成蟲的取食和產卵孔也造成一定為害,影響光合作用和營養物質的輸導,同時傳播病毒。
1.農業防治
害蟲發生初期,定期清除蟲葉,殺滅幼蟲。豇豆與蔥類間作套種具有吸引天敵、降低斑潛蠅危害的作用。抗蟲作物苦瓜套種感蟲作物絲瓜和豆角可減輕蟲害。
2.生物防治
美洲斑潛蠅的天敵有潛蠅繭蜂、綠姬小蜂、雙鵰小蜂等,利用天敵可減輕蟲害。
豆類病蟲害防治
3.藥劑防治
在幼蟲化蛹高峰期後8~10天噴灑下列藥劑防治:48%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2%悅聯蟲蟎克2000倍液;10%菸鹼乳油1000倍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