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節(詞語釋義)

變節(詞語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變節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biàn jié,指投降敵人,喪失氣節。泛指改變舊有的志向或作為。見《漢書·眭弘傳》:“﹝ 弘 ﹞少時好俠,鬭雞走馬,長乃變節,從嬴公受《春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變節
  • 外文名:betray
  • 拼音:biàn jié
  • 近義詞:變心、叛變
  • 反義詞:忠誠、忠貞
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其它相關,

基本解釋

1. [make a political recantation]∶改變節操,向敵人屈服
投敵變節。
2. [turn one's coat;desert]∶改變立場;叛投對方。

引證解釋

1.改變志節失節
《楚辭·九章·思美人》:“欲變節以從俗兮,媿易行而屈志。” 王逸註:“念改忠直,隨讒佞也。”
《隋書·裴矩傳》:“於時皇綱不振,人皆變節,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內史侍郎虞世基等用事,文武多以賄聞。”
葉紫《山村一夜》:“我不相信這樣的一個好的人,會忽然變節!”
2. 特指女子失去貞操。
清·李漁《蜃中樓·回宮》:“原來妹子不知我的心事,只說我果然變節,改嫁涇河。”
葉紫《星》第三章六:“好像那老婆的變節的身子與剪髮的頭顱,就停在他的前面般的。”
3. 謂改變舊習,折節向善。
《北齊書·崔肇師傳》:“ 肇師少時疏放,長遂變節,更成謹厚。”
唐·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蘇渙》:“後自知非,變節從學,鄉賦擢第,累遷至御史。”
4. 轉換時節
南朝·梁簡文帝《梅花賦》:“寒圭變節,冬灰徙筩,並皆枯悴,色落搖風。”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序》:“五行迭終,四時更廢,君臣取象,變節相移。”
明·高啟《燕歌行》:“清商變節朱火違,嚴霜塗庭卉木腓。”

其它相關

伊斯蘭教的變節
伊斯蘭教中,變節專指從伊斯蘭教改信成為其它宗教,當初,伊斯蘭教的創始人穆罕默德死後,當地部落酋長認為,他們對穆罕默德的服從,已隨他的死一起完結。於是,他們停止納貢,恢復行動自由。這一撤回,伊斯蘭教曆史上稱為“變節”,即叛教,引起了一系列有計畫的戰爭。這些戰爭制服了“叛教的”部落,迫使他們回歸伊斯蘭教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