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反應性接觸性口炎

變態反應性接觸性口炎(allergic contacted stomatitis)是指過敏體質的口腔局部通過接觸變應原後所產生的口腔黏膜變態反應性炎症。 由於口腔內唾液的稀釋和緩衝作用以及口腔黏膜血管豐富,有利於擴散和吸收,外來物質不易與口腔黏膜角蛋白結合,故變態反應的發生較遲緩,接觸物質後需經一定潛伏期,至少7-10天才在局部形成抗體,再次接觸後一般經48-72小時才發生反應,故稱遲髮型變態反應亦即Ⅳ型變態反應。但臨床實踐中遇到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往往不是單一型變態反應,而是混合型,但以某一型為主。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變態反應性接觸性口炎
  • 英文名稱:allergic contacted stomatitis
  • 所屬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 發病部位:口腔黏膜
  • 主要病因:變態反應
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疾病診斷,鑑別診斷,治療原則,

發病原因

如充填材料中的銀汞合金、義齒修復材料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自凝塑膠、抗生素軟膏、磺胺軟膏或其他藥物可以成為變應原(超敏原),食物、糖果、牙膏、唇膏等亦可成為接觸致敏物質,作用於機體後,可使T細胞致敏,並大量增殖。當再次接觸相應抗原(變應原),致敏T細胞就分化增殖,並直接殺傷靶細胞,或釋放淋巴因子,引起以單核細胞浸潤和細胞壞死為主的局部變態反應性炎症。

臨床表現

1.不是每個接觸者都發病,僅超敏體質者發病。
2.接觸變應原後,經2-3天才出現口腔局部黏膜充血水腫,或形成紅斑,重者除在接觸部位外,也可向鄰近部位擴展。
3.口腔科常見為修復材料引起的接觸性口炎,與義齒基托接觸部位的黏膜充血、發紅、腫脹。患者有灼熱刺痛感。重者可形成水皰、糜爛或潰瘍。若及時除去變應因素,停戴義齒,病變可於1-2周內好轉。
4.另一較常見情況為銀汞合金或金屬冠引起的變態反應。在相應部位的黏膜和牙齦上,黏膜發紅,或有白色條紋狀病變,患者有不適燒灼感或刺痛感,很少見糜爛或潰瘍,稱為苔蘚樣變。
5.口腔黏膜局部用抗生素軟膏、止痛劑、含漱劑或唇膏等也可引起變態反應,在接觸部位有瘙癢不適或燒灼痛,或出現腫脹發紅,重者可糜爛出血。

疾病診斷

可根據接觸史、發作史和臨床表現來診斷,此外尚可將可疑致敏物質固定於患者前臂屈側皮膚上作斑貼試驗,於48或72h觀察反應有助於診斷。

鑑別診斷

藥物變態反應性口炎:一定是藥物通過口服、注射、吸入、敷貼或局部塗抹、含漱等不同途徑進入機體後,出現的口腔黏膜及皮膚的變態反應。多為Ⅰ型變態反應。

治療原則

1.停止接觸致敏物質,去除口腔內可能致敏的充填材料或修復材料,停用可疑藥物或化妝品等。
2.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如氯雷他定、撲爾敏、鹽酸苯海拉明、賽庚定、息斯敏等。兒童用藥應參照藥物說明書。
3.腎上腺皮質激素。視病情輕重,輕症者可給醋酸波尼松每日30mg,控制病情後逐漸減量,病情一般在1-2周緩解。重症者可給氫化可的松100-200mg維生素C1-2g加入5%-10%的葡萄糖1000-2000ml中靜脈點滴,每日一次。用藥3-5日病情改善後,適量醋酸波尼鬆口服代替。
4.預防感染,必要時慎重選用一種抗生素。
5.中醫辯證施治,宜清熱利濕,涼血疏風。
6.局部治療:主要以消炎止痛、保持清潔、預防繼發感染為主。0.1%依沙吖啶(利凡諾),0.05%氯己定(洗必泰)含漱劑,局部貼各種消炎藥膜,敷中藥潰瘍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