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的陶醉

變形的陶醉

《變形的陶醉》是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一部長篇小說(未完成)。

出身寒微的郵務員克麗絲蒂娜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躋身上層社會,讓眾多紈絝子弟為之傾倒,她本人也沉醉於這飄忽的美夢之中,但好景不長,僅僅過了十天她的富貴夢便破滅了。在苦悶彷徨中她結識了窮困潦倒的退伍兵費迪南。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一見鐘情。然而這個世界對他們是無情的,愛情和幸福不屬於他們。他們絕望了,決定一同自盡,可是在最後時刻,他倆卻產生了一個可怕的念頭,準備鋌而走險,孤注一擲,去同他們無形的敵人進行一場力量懸殊的較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變形的陶醉
  • 外文名稱:rausch der verwandlung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奧】史蒂芬·茨威格
  • 首版時間:1982年
  • 字數:208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克莉斯蒂娜是奧地利某小鎮一個郵局女職員,生活單調,工作枯燥,薪金菲薄,環境寒磣,只能在貧困中度日。忽然某日,闊氣姨媽和姨夫將從美來歐,邀請她去瑞士度假旅遊,經過姨媽的調理,醜小鴨變成了小公主,於是她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曾經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高級衣衫、豪華飯店、乘車兜風……一夜之間,從毫不起眼、乏人問津的大齡剩女,變成了儀態萬方、人見人愛的貴族小姐,無數紳士為她著迷。
她沉醉在甜蜜的夢裡不願醒來,拚命地跟紳士們跳舞、調情、爬山、兜風、遊玩,仿佛是要拚命補償那早已逝去的黯淡無色的少女時光。可是,她只看到眼前短暫的風光,看不到這風光背後的危險。關於她真實身份的謠言悄悄傳播開來,生怕自己秘密會暴露的姨媽急忙打發她走,懵然不知的她這才忽然發現這美好的一切不過是黃粱一夢。穿上原來的舊衣裳,帶著原來的小藤箱,自己一個人從飯店搭車去了火車站,悄悄地走了。
丟失了水晶鞋的灰姑娘,灰頭土臉地回到現實中,母親的去世更是讓她無依無靠。苦悶彷徨中,她結識了窮困潦倒的退伍兵費迪南,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人一見鐘情。被生活重壓無法喘息的他們,打算雙雙殉情自殺。可是某個機會又讓他們心生異念,企圖偷竊錢財遠走他鄉。費迪南為此做了完整的計畫書,當克莉斯蒂娜看完計畫書之後,故事卻戛然而止。

創作背景

1931年7月5日,史蒂芬·茨威格寫信給他的妻子弗里德里克,他正在寫一篇小說,寫作起先很順利,後來突然擱置起來,這便是長篇小說《變形的陶醉》。使他未能完成這部小說的原因可能是以下事件:1931年夏天,他的朋友和傳記作者埃爾文·里格爾在巴黎國家圖書館發現了在斷頭台上喪命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多納德的一些從未發表過的信件,激起了史蒂芬·茨威格濃厚的興趣,使他產生撰寫瑪麗·安多納德傳的計畫。大量的研究工作就此開始。1933年希特勒上台,史蒂芬·茨威格的作品被禁,他的寓所遭到搜查,史蒂芬·茨威格立即決定離家去國,流亡英國。接著一個流亡英國的猶太少女闖入他的生活,充當他的秘書,在他的個人生活中便發生婚變,這時史蒂芬·茨威格創作了他的第一本正式發表的長篇小說《愛與同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第二年,1940年夏天史蒂芬·茨威格才和作家貝爾托特·費爾特爾一起,把《變形的陶醉》改編成一部電影手稿,1950年作家瓦爾特·封·荷蘭德爾和導演維爾弗里特·弗朗茨根據以上電影手稿改寫成電影腳本,由弗朗茨把它搬上銀幕,片名為《偷去的歲月》。
小說1982年由克努特·貝克整理,從此書稿中抽取“變形的陶醉”之文字作為書名出版。於1982年在法蘭克福菲舍爾出版社出版,在中國曾被譯為《富貴夢》、《青雲無路》。

人物介紹

女主人公克麗絲蒂娜,她是上世紀初歐洲社會下層一個十分典型的普通女性青年。她性格中充滿著許多矛盾,這些內心的矛盾是現實生活中這一階層百姓的真實反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她一方面憧憬富裕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其小市民的痴心妄想又植根於內心:一個沒有工作唯有享受的多彩世界;她對坐享其成、自私貪婪的人嗤之以鼻,卻又對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羨慕不已,對上流社會的豪華生活心存嚮往,認為那才是她想要的生活。又如:她自尊心極強,不願低三下四俯仰他人,可又格外軟弱,面對苦難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維護人格尊嚴;她對下層人民在槍林彈雨下貧窮拮据的生活憤憤不平,但又總是鄙視窮苦人民,認為他們低俗、缺乏修養。尤其在她的富貴夢破滅之後,繼續原來郵局枯燥、乏味的工作,完全像變了一個人。同事、朋友們都覺察出她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當別人看她悶悶不樂,好心提出陪她出去散步時,她說很疲倦,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跟人接觸;上班時,以往眾人都知道她為人友善、樂於助人,可現在卻總是一臉怒氣,對人不屑一顧,耍態度。克麗絲蒂娜這種庸俗普通小市民的本性,注定了她的反抗是失敗的。

作品鑑賞

在《變形的陶醉》中,藝術功力深厚的茨威格始終獨具匠心地將故事情節緊緊圍繞著克莉絲蒂娜的內心波動而展開,而不是緊扣複雜的歷史背景和糾纏不清的矛盾衝突。克莉斯蒂娜和費迪南都是普通小市民,他們生活在平凡的社會中,卻被一種不平凡的力量和奇特的命運所支配,心中激情仿似熊熊烈火,時刻等待進發。本書也是茨威格從人道主義的角度探尋人類內心世界的又一次嘗試,他生動而細緻地描寫了克莉斯蒂娜初次踏入上流社會時的揣揣不安,享受燈紅酒綠時的意亂情迷,成為眾人焦點的欣喜若狂,被識破真實身份的極度尷尬,隻身離開豪華賓館時的失落無奈,回家之後對貧富懸殊的憤怒等等,深刻地展現了戰爭時期女主人公克莉斯蒂娜的人生變奏。作者通過女主角豪華夢經歷的前後的強烈對比以及由此產生的百般無奈與精神苦痛,折射出了社會的不公、骯髒與黑暗,體現了他心繫百姓疾苦,對社會底層女性群體的不斷關注和深切同情。受到弗洛伊德的影響,茨威格以他慣有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直入女主人公的內心,一生沉浸於人物心靈的刻畫中,他還善於發掘人性的真善美和弱點,對現存社會的不合理的制度和價值觀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並且試圖從這些失落仿惶的心靈中尋找人們幸福與不幸的根源,期望一個更加人道和美好的世界。

作者簡介

史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傳記作家。
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週遊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一九三四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與幻滅中自殺。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