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閱世(劉振凱隨筆)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讀書與閱世》是學者劉振凱發表於中國作家網上的一篇讀書隨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讀書與閱世
  • 創作年代:2016
  • 作品出處:中國作家網
  • 文學體裁:隨筆
  • 作者:劉振凱
內容摘要,作者簡介,原文賞讀,

內容摘要

劉振凱在文中寫道:書籍是精神得以永存的一種物質。書籍承載著文明。書籍是人世滄桑的記錄。書籍,是愛的家園,心靈的憩園,美的方舟。
他認為,好書總是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好書會成為我們的人生參謀,每一本好書都是一個美好的靈魂在私語。讀好書能讓人學會審時、度勢、識人。讀了好書,有時會使你掀起萬頃心濤,有時會在心中湧起一股永恆的感動。讀了好書,有時會使你默默地穿過逆境,使困難屈服於你的意志,有時則會使你在人生的考場上交一份像樣的答卷。讀書的興味,蓋源於反覆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熱情。應該說,你對好書有多少熱情,你對生活就會有多少熱情。
劉振凱指出,世界其實是一本大書。歷史其實是一本大書。社會生活其實是一本大書。人生其實是一本大書。所謂閱世,就是要讀懂這些大書。先哲有言:“與有肝膽人共事,於無字句處讀書。”這後一句說的就是閱世。

作者簡介

劉振凱(1941- ),陝西米脂人。1965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在新疆工作40餘年,大部分時間都在高校任教。1955年開始發表文學習作,先後參與了高等學校中文專業教材《中國當代百部長篇小說評析》(雲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新時期文學》(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析(上下冊)》(遼寧大學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中國當代中篇小說賞析》、《當代文學作品選講》等書籍的編寫工作。他是《新疆教育志》(新疆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150餘萬字)主要執筆者,任副主編。近幾年來,在教學之餘,發表了多篇散文隨筆以及文藝評論30餘篇。發表在《文藝報》上的《散文斷想》、《文壇“劍客”》、《隨感二題》和發表在《散文》上的《我的散文觀》、《難得清白》等頗得好評。另外,論文《試論影片<高山下的花環>的悲劇特徵》、《<渴望>漫評》,評論《被褻瀆的文明》、《長歌當哭》、《還是魯迅深刻》、《閱讀世俗》、《夜讀偶成》、《誤讀的尷尬》、《勝景墨遠觀江南》等等,也受到讀者們的關注。

原文賞讀

讀書與閱世
1
書籍是精神得以永存的一種物質。書籍承載著文明。書籍是人世滄桑的記錄。書籍,是愛的家園,心靈的憩園,美的方舟。
回眸歷史,多少富貴灰飛煙滅,多少豪門成荒冢?一部歷史留下的也許不過是一片廢墟,而思想正是蹚過這廢墟的一條河流,一股活水,滋潤著人類的那塊心田。書籍,則是承傳思想的載體。
2
古往今來,無論閭巷之黔首,還是廟堂之顯貴,都少不了要向書籍請教、叩問。
在優秀的書籍中,偉人們與我們傾談,將他們最寶貴的思想奉送給我們,用他們的靈魂感召我們的靈魂。在書里,你看到的總是閃耀著不滅的精神火光。
好書總是引人向真、向善、向美。好書會成為我們的人生參謀,每一本好書都是一個美好的靈魂在私語。讀好書能讓人學會審時、度勢、識人。讀了好書,有時會使你掀起萬頃心濤,有時會在心中湧起一股永恆的感動。讀了好書,有時會使你默默地穿過逆境,使困難屈服於你的意志,有時則會使你在人生的考場上交一份像樣的答卷。讀書的興味,蓋源於反覆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熱情。應該說,你對好書有多少熱情,你對生活就會有多少熱情。
通過讀書,人的精神能夠得到提升,獲得自由。因為,讀別人寫的書,不過是借別人的舞台唱自己的戲。從書里,我們可以感受人生的悲欣休戚、重巒迭嶂。“讀書久識人生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讀書自然是為了取悅心靈。書香可滋潤心靈,讀書於我們,仿佛是一種生命的需求,讀書永遠是人生的享受。讀了好書,如夏日飲冰,如雪夜圍爐。看到新書後,“內欣欣而自美兮,聊愉娛以自樂”。因此,有人說,讀書的佳境,如同愛情一樣,是投契,是相許,是沉浸,是融合,我以為此言極是。
在對物的不停闡釋和追求里,惟有讀好書才能將人的心靈引向寧靜。以靜穆對喧囂,以冷峻對狂熱。當讀書的時候,我們仿佛與聖賢相對而坐,虔誠地聆聽教誨,讓整個心靈浸潤於大師的惠澤里,感到心靈充實、豐盈,思想豁然開朗。書香又如春風般穿越世俗紛爭,紛然飄臨我們的心間,那是一種純美的感覺,它幫助我們擺脫繁瑣與困頓,為我們點燃一盞心燈,拆除心靈的樊籬。書猶藥也,常有神效,給愚者以智,給智者以靈。遠離塵囂,枯坐如僧,神遊書海,樂也。忽覺去春之讀與今秋之讀,異也,看來讀書也是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
3
中國是文明古國,自然是一個愛書的國度。從古到今,國人鐘情於書,有很好的讀書傳統,這是中華民族得以延綿不絕與興旺發達的理性支柱。四海之內,關於愛書、苦讀的妙言雋語俯拾皆是,仁人志士愛書、苦讀的佳話傳播久遠。
“臨月漫披卷,憑欄且數星”、“人約黃昏後,華文夜讀香”、“雪夜閉門讀禁書”、“煨紅爐品香茗,紅袖添香夜讀書”,這都是品嘗夜讀的滋味的。的確,夜讀的境界醇厚如酒。獨自於燈下展讀,悠悠然游於道,樂極。“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書卷多情似故人”、“寧可一日無魚,不可一日無書”、“書巢勝於黃金屋”、“丈夫坐擁百城,雖南面王不易也”,可見國人是多么愛書、看重書。
君不見孔子讀書,“韋編三絕”;五柳先生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杜子美“讀書破萬卷”,方能換得“下筆如有神”;曾國藩晚年左目失明,完全依靠右目讀寫,仍未敢稍有懈怠;孫中山曾對友人說:“我一生的嗜好,除革命之外,只有好讀書。”
自古至今,大學者無不是書蟲一個。鄭振鐸典衣購書,“常囊無一文,而積書盈室充棟”;朱自清日記的最後四字是“讀書少許”,自責一生讀書太少。平心而論,與他們相比,我輩讀書幾許?自覺汗顏。
4
世界其實是一本大書。歷史其實是一本大書。社會生活其實是一本大書。人生其實是一本大書。
所謂閱世,就是要讀懂這些大書。先哲有言:“與有肝膽人共事,於無字句處讀書。”這後一句說的就是閱世。
要真正讀懂這些無字大書,很難。別看這個“人”字,一撇一捺,卻包羅萬象,還真箇是博大精深。人往往活了一輩子,到頭來才大體知道應該怎樣生活。而這些體會往往又是經過“在清水裡洗三次,在血水裡泡三次,在鹼水裡煮三次”之後才能獲得的。
讀書與閱世還不能等同起來。讀書多就閱世深嗎?未必盡然。問題在於讀有字書與讀無字書都得真讀、讀懂,方可有所領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