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站起來

讀書人站起來

《讀書人站起來》是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紀霖。

基本介紹

  • 書名:讀書人站起來
  • 作者:許紀霖
  • ISBN:9787300130538
  • 類別:文學
  • 頁數:330
  • 定價:35:00RMB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1-3-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推薦賣點,一:本書賣點,二:讀者定位,相關評論,一:媒體評論,二:讀者評論,

內容簡介

作者以歷史的視野思考現實,以現實的關懷反思過去。在歷史與當下的雙重語境中來回穿梭,獲得某種平衡的反思,儘管可能成為難以擔當的重負。在這種沉思者的宿命中,評論,追憶,答問,演講。世事多艱,風雲變幻,他在批判中痛並快樂著,真性情的流露與大問題的反思,堪為時代證言,亦可謂夜色中的燈火,點燃你我的思想激情。

作者簡介

許紀霖,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以研究中國現代思想史與知識分子聞名海內外學術界,亦為頗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近著有《中國知識分子十論》、《啟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大時代中的知識人》、《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另一種理想主義》、《啟蒙如何起死回生》等,其中《中國知識分子十論》一書2005年獲得首屆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目錄

世俗社會的中國人精神生活
災難過後的反思
與一位青年博士生討論范跑跑
他們比憤青更極端
十年中國:迅速崛起的神話
為什麼文明關心的不是“我們的”、而是“好的”?
知識導向與社會公正
高考恢復三十年的反思
尋找失去的靈魂
人文教育究竟何為?
規範化、制度化與學科化是如何異化的?
今天之大學,就是明日的社會
大學之“困”
“斷裂社會”中的近代知識分子
從知識分子研究的視野看近代士紳
為什麼自覺而不自願?
大時代與知識人
60年來,知識分子的命運沉浮
讀書人站起來
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可以改變我的課堂
思想史研究的“十字架”
從現代化到現代性
從普世性的現代化到東亞現代性
從歐洲歷史看貴族精神
中國遭遇達爾文:福耶、禍耶?
1949:國民黨在文化上的失敗
好萊塢的東方傳教士
賈樟柯時代的來臨
書寫知識人的傳統
十年,讀書界完成分化
思想閱讀30年
上海城市文化的多歧性格
城市風情依舊,文化何處尋覓?
鐵路衰落的悲哀
部落格之爭:不僅僅需要規則
新聞人的擔當
這個時代如何成就新儒商?
市民社會與日常生活傳統禮儀的傳承
大師:可遇不可求
我的三位老師
當?的林徽因離我們遠去了
微笑著面對死神
反思者王元化
中國口述史之父

推薦賣點

一:本書賣點

1、直指當下中國學術、教育與文化教養的精神病灶
2、從心靈深處追問中國文化建設的可能路徑
3、 文字鮮活 議論犀利 眼光毒到

二:讀者定位

大學師生 關心時事者

相關評論

一:媒體評論

今天的大學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乃是要尊重傳統。大學如今都在講創新,但是這個創新並不意味著割斷傳統,只有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才能創新。今天的大學創新談得太多了,傳統講得太少了。如何以某種方式重新回歸傳統?這些傳統當然不是指1950年代初院系調整之後的蘇式傳統,而是中外共享的古典人文傳統,以平衡技術知識過於發達的教育現實。
——《尋找失去的靈魂》
學者要能夠耐得住寂寞,要有隔離的智慧來思考現實世界;?要保持思想的深邃,就不能與時代貼得太緊、所謂“後退一步,遠眺彼岸”,就是說,拉開一定的身位和心理距離,反而看得更全面、更深刻。更能領悟時代的精神。張灝先生幾乎從來不寫時評,但卻始終關懷著無窮變換的國際和海峽兩岸的時事,他是從更長的歷史長河和更深的思想深谷來冷眼觀察和研究這個難以把握的時代。
——《我的三位老師》
貴族的教養從何而來?它無法像知識那樣機械地傳授,只能在適宜的文化環境之中薰陶而成。家庭、學校與社交,便是陶冶性情的最重要空間。教養首先來自家教。家教不是指彈鋼琴、背《論語》式的家庭功課,而是日常生活中的親切與自然,舉手投足中的優雅與高尚。家庭之後是學校。從伊頓公學牛津劍橋,貴族學校教你的不是謀生的本領、賺錢的實用知識,而是閱讀大量“無用”的拉丁文,通過古典文化的薰陶,讓學生成為貴族社會所需要的紳士。最後是社交。男孩女孩到了十六歲,便為成人,由父母帶領進入社交圈子,學會與不同的人交往,實踐各種社交禮儀,成為彬彬有禮的君子。
——《從歐洲歷史看貴族精神》

二:讀者評論

如果大家還在睜眼看當下的話,讀書人及其話題的被稀釋或許已經成了眾所周知的秘密吧!
梁啓超先生在一百多年前自我反省,他們那一代身處過渡時代,學問的粗疏實在不可避免,寄希望於後死者。可是,年輪無情地繞過這么多圈,中國的讀書人或許還不得不承認,我們很多事情依然在不停地過渡之中,甚至暫時還看不到止步的跡象。
對此,許紀霖教授很有些不滿。然而,不僅僅是老一輩漸漸老去、故去,甚至朋輩中的健者也有人化去。歲月匆匆,流失的不僅僅是機會,還有讀書人那種正義的火氣、悠長的傻氣與濃淡相宜的書卷氣,如果用錢穆的話,在抗戰前後的北平學界,已經氤氳出那么一片氣場,學術與學人都可以悠遊其中,不想卻造化弄“國”,好不容易積聚的風氣,在戰火中四處流散。一次次的催逼,一點兒一點兒的消磨,錢穆念茲在茲的場景已成絕響。
正是因為我們還在“過渡”之中(其實這本身頗為可悲),我們的問題與關懷其實天地廣闊,社會紛擾的深度與廣度正足以考驗讀書人的定力與思考力,讓人氣短的是,大多數時下的讀書人更多喜歡“躲進小樓成一統”,對於社會現象多停留於圍觀而已,甚至連“弱者的抵抗”都遠談不上。中國史上讀書人批評社會的風氣是很盛的,當然有時也不免流弊,不過終究可以學風引導世風,而不是像當下讀書人更多的是積極靠近普羅大眾,唯恐跟得不緊,社會向上的風氣也就有些落空。
讀書人的氣是蠻要緊的一種格,發揮得當,瀰漫成綿遠厚實的場,那是很動人的景致。曾幾何時,讀書人開始自廢武功,才有了當下讀書界的沉悶,也難怪海外一些人甚至大嘆猥瑣。以往更多的人談積極自由,這當然很可寶貴,不過消極自由也蠻珍貴,出處之間的利害,讀書人已不太講了,可是這在我們曾經的文明史上是比生命還要命的問題。在許紀霖教授的筆下,陳旭麓先生、王元化先生、張灝先生……無論所處語境如何,都給我們很好的身教。
或許正是對於當下讀書界的失望,使得許紀霖教授在《讀書人站起來》中,對於前賢,甚至對於電影導演賈樟柯有特別的好感,當然,我們也知道賈樟柯在中國電影界其實是獨行俠,更多的人選擇趨“炎”附“勢”。我們的社會,其實讀書人等精英的話語空間與輻射力正日趨式微,我們如果一退再退,真是不知邊界在哪裡,讀書人新一輪的自我矮化其實已愈演愈烈。
想想我們身後的十三億多人,加之當下的道德、文化、社會諸多層面的不如人意,如果讀書人選擇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那么今後我們回眸,二十一世紀初葉的中國知識分子史會多么地蒼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