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蘊

識蘊

梵語vijn~a^na-skandha巴利語vin~n~a^n!a-khandha識蘊 很多識蘊聚合在一起,稱為識蘊。依唯識宗說:識可分為八種,稱為心王。前面六種:眼、耳、鼻、舌、身、意是屬於了別的作用,故稱為識。識是依根緣外塵了別外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識蘊
  • 外文名:vijn~a^na-skandha
  • 釋義:很多識蘊聚合在一起
  • 經典依據: 《有明大經》
概念,經典依據,釋疑,

概念

佛教把所有能識知、能了知的所有現象,都歸於“心”這個概念的範圍中。而所有心的生起,都要有目標的。如果沒有目標,心就不會生起。這樣的話,那“涅盤”就有生滅了。
如果涅盤,能被心傾向,能作為心的目標,能被心了知,但它沒有主動傾向於目標的功能。一旦有傾向於目標的能力,就要劃分為名法。

經典依據

下面從經的角度來看,經對五蘊的“識蘊”是怎么定義的。五蘊的“識”對應“心法”。
《有明大經》:“尊者!所言‘彼有識,彼有識。’ 是由何被稱為‘識’耶?”--“尊者!言‘彼識知之,彼識知之。]因此被稱為‘識也。’

釋疑

請問經典什麼地方區分五蘊的識和非五蘊的識?
沒有啊。它只是把凡是有識知能力的,能稱為識。離緣,識則不生但凡是識,都是五蘊的範圍之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