譖

譖的讀音是zèn,出自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七回:“日夜搜趙氏之短,譖於景公。又厚結欒、郤二家,以為己援。”又如:遭譖(遭到誹謗讒害);譖語(讒言;說別人的壞話);譖人(誣讒他人);譖害(進讒言傷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譖
  • 讀音:zèn
  • 解釋:讒也
  • 出處:《玉篇》
基本介紹,古籍解釋,音韻參考,網路含義,

基本介紹

基本含義
(2)(形聲。從言,贊(zǎn)聲。本義:無中生有地說人壞話) 同本義 [calumniate;slander]
譖,讒也。――《玉篇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詩·小雅·巷伯
夫人譖公於齊侯。――《公羊傳·莊公元年》。注:“如其事曰訴,加誣曰讒。”
處非道之位,被眾口之譖。――《韓非子·奸劫弒臣》
[牛金星]因譖其(李岩)欲反。――《明史》
(譖)
zèn ㄗㄣˋ
說別人的壞話,誣陷,中傷:~言。
鄭碼:SHRK,U:8C2E,GBK:DADA,五筆86:YAQJ 五筆98:YAQJ
筆畫數:14,部首:訁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莊蔭切《集韻》《正韻》側禁切《韻會》側廕切,𠀤簪去聲。《說文》愬也。《博雅》䛼也。《玉篇》讒也。《韻會》旁入曰譖。《詩·小雅》譖言則退。《注》有譖毀之言,則共為排退之。《公羊傳·莊元年》夫人譖公於齊侯。《注》如其事曰訴,加誣曰譖。《前漢·孫寶傳》蒙受冤譖。
蝎譖。《埤雅》古者譖從中起謂之蝎譖。
《韻會》子念切。與僭通。不信也。《詩·大雅》譖始竟背。《釋文》譖本亦作僭。《又》覆謂我僭。《箋》僭,不信也。本亦作譖。
葉子林切,音祲。《詩·大雅》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譖,不胥以谷。譖葉林。 《正字通》俗作𧮂、譛,非。

音韻參考

[上古音]:侵部精母,tz?m
[平水韻]:去聲二十七沁
[粵 語]:zam3

網路含義

天津話:“真”的意思,因為很多天津人把聲母“zh”發“z”音,所以“譖”成了“真”的諧音。詳見“譖球迷”。
譖
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