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粉碎機

謠言粉碎機

謠言粉碎機是果殼網目前最火的主題站,該板塊不斷擊破各個謠言,力圖還原事情真相與細節,給了網路謠言當頭棒喝。最近流傳甚廣的“麵條可燃是否安全? ”、“吞燈泡拿不出來”等傳言都是被這個“謠言粉碎機”給終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謠言粉碎機
  • 種類:網路平台
  • 出品商:果殼網
  • 上線時間:2010年10月份
  • 相關出品:《謠言粉碎機》
  • 謠言實例:手機和銀行卡能不能一起放呢?
創辦初衷,團隊介紹,破解過程,謠言摘錄,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媒體評論,部分章節,

創辦初衷

當談到“謠言粉碎機”創辦的初衷時,果殼網CEO姬十三說:“科普的一個最大的訴求就是反謠言,面對現在網路上層出不窮的謠言,科技工作者應該挺身而出。”因此“謠言粉碎機”定位在:捍衛真相與細節,一切謠言將在這裡被終結。

團隊介紹

姬十三表示,“謠言粉碎機”背後有一個20多人組成的小團隊,他們有著較高的學歷和國外留學經歷,學科背景涵蓋物理、生物、電子、植物、數學等領域。該板塊負責人是化學專業的博士後,從美國學成回國後,加入果殼網。2010年10月份果殼網上線以來,在她的帶領下“謠言粉碎機”已攻破了“在加油站使用手機會引起火災或爆炸”、“剃頭髮、剃毛會使毛髮變粗”、“可樂會殺精”等40多個謠言。

破解過程

破解一個謠言,短則需要一兩天,長則需要一周。這當中,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數據資料的蒐集上。姬十三說,闢謠之前,他們會查閱、蒐集國內外大量相關信息,從中找到相關數據;編輯會先以自己的專業水準來判斷。另外,他們的外國專家團隊,包括科學松鼠會成員,還有各學科專家等,都會成為他們的信息來源。“我們會請不同專業的人幫忙審核不同專業領域的稿件。畢竟編輯只有一個方向的專業學科背景,要解決這么多問題,需要很多人協助。雖然不能說絕對真實可靠,但我們會盡力做到真實可靠,不在闢謠的同時產生新謠言。”

謠言摘錄

手機和銀行卡能不能一起放呢?
人們通常會認為,手機工作時產生的電磁波會把銀行卡消磁。但是,這個手機電池頻率範圍內,電磁波的主要能量形式是電場,不會產生足以改變銀行卡上磁條信息的磁場。
為了驗證這一推斷,“果殼”的科普作者親自實驗驗證了這一說法。我們看到,作者除了文字介紹外,還配以了完整的實驗視頻——“手機中的某些部件確實帶有磁體。比如揚聲器和震動電機。那么把手機的揚聲器和銀行卡的磁條緊貼在一起,會不會使銀行卡消磁呢?事實上,將一些常見的手機聽筒部位緊貼銀行卡,都不足以使銀行卡消磁。隨著距離的增大,磁感應強度會隨著距離的平方衰減。為了證實這一可能性,作者甚至拆開一隻索愛手機,取出了其中的揚聲器和震動電機,緊貼銀行卡的磁條,同樣不能使它消磁。”
■謠言結果:被粉碎。
“加油站不能打電話? ”
“到加油站加油時,最好是把手機給關了!因為手機來電時,產生細微的火花會引爆空氣中的油氣。”
這是一條經典並且廣為流傳的城市傳說,在不同版本的傳聞中,甚至還被配以“在美國已經連續發生好幾起民眾在加油時,手機突然響起,結果引發大爆炸的案件”的“新聞背景”。
而實際上,2001年,俄克拉荷馬大學無線電磁感應研究中心的Glenn Kuriger小組完成了最廣泛細緻的研究,結果表明,所謂的手機來電產生火花進而引爆彌散在空氣中的油汽,只是理論上的推測,只有在極其嚴苛的條件下才有可能發生,而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
由於這個謠言的廣泛傳播,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美國無線通信工業協會和美國石油學會都曾發表聲明來澄清這一點。著名的電視節目《流言終結者》也做過相關實驗,實驗人員製作了一個爆炸室,將一隻手機放在裡面,把氣霧狀的汽油噴進去,並且控制適合爆炸的油氣混合比。一切準備就緒以後,實驗人員撥打了那隻手機。結果是紋絲不動,根本不能被引爆。
■謠言結果:被粉碎。當然,如果禁止使用手機是某些加油站的硬性規定,那你也只能遵守了。
安全套防不住HIV?
愛滋病毒比精子小很多,市面上的保險套只能避孕,並不能防止愛滋病傳播?甚至不能預防一般的性傳播疾病?
這是一條被媒體披露的傳言,傳言的本身也帶有科學數據和理論。保險套的乳膠膜體存在五千到七萬納米之間的天然裂隙,對直徑約3000納米精子能有效阻隔,但直徑42納米的B肝病毒、50~55納米的人體乳頭瘤病毒、120納米的愛滋病毒完全有可能穿透。
那么,安全套對於各種性傳播疾病的預防到底有沒有作用呢?針對這個問題,在2000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以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聯合主持評估會議,對關於安全套預防性傳播疾病的有效性的科學研究結果進行了綜合評估。這個就是流言裡提到的“聯合聲明”。這次評估的結論是,安全套可以降低HIV和男性淋病的傳染。
美國FDA的研究人員針對這種觀點,考察了傳統乳膠安全套的濾過性——測試高濃度的病毒溶液是否能透過多種不同類型的傳統乳膠安全套。結果顯示,即使是最小的性傳播病毒B肝病毒(42納米)也無法透過。因為決定病毒是否能從縫隙中穿過的重要因素是流體的流動,而非病毒的大小;即使是比病毒大上好多倍的空隙,因為流體不能通過,病毒也是無法穿透的。
■謠言結果:被粉碎。
可樂+味素=催情劑?
“可樂加味素”就等於催情劑!這么唾手可得的玩意,聽起來就特別給力。
2005年,網際網路上曾經一度有過這則留言的廣泛傳播——“喝下這種配方飲料的人會感覺到身體燥熱以及興奮感覺。”這個說法的來源可能是所謂的“谷氨酸鈉綜合徵”。
谷氨酸鈉就是味素,多年前,在北美曾經有人報告稱在中餐館用餐以後,出現了昏睡、心跳加速,頭痛,胸悶難受等症狀。報告者認為是因為食用了過量的味素所致。其中的昏睡、心跳加速症狀和人的“情緒高漲”可能與“催情效果”有某些表現上的類似。事實上,此後的許多研究證明所謂的“谷氨酸鈉綜合徵”與味素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由微生物污染或者是多種食材混合引起的。 198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聯合會的第19次會議宣布取消過去對成人食用味素用量的限制,承認它是一種可靠的食品添加劑。
面對愈演愈烈的流言,可口可樂公司也不能無動於衷。 2006年,該公司在其官網上發布了一則簡短的聲明。聲明指出:“味素是廣泛使用的食物調味品,不是可樂的成分。無論可樂加不加味素,都沒有證據表明它是迷幻藥或者催情藥。”
當然,這則留言的另一面是很多人其實非常希望可樂加味素真能有催情劑的效果。但實際上,我們甚至無法獲得任何被藥品機構認可的催情劑。在1989年,美國FDA發布裁定,“沒有安全有效的非處方類(OTC)催情劑”。
■謠言結果:被粉碎。

圖書信息

書 名:《謠言粉碎機》
謠言粉碎機謠言粉碎機
作 者:果殼Guokrcom著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1-1
版 次:1
頁 數:258
字 數:240000
印刷時間:2012-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13304610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面對紛紛謠言,誰來調查真相成了大問題。虛假事實、誇張的表述、專家學者的名號、貌似科學的實驗或者報導本身都可能影響人們的解讀,給流言創造出沒機會。一群活躍在食品安全、健康知識等社會公益闢謠領域的科技青年從科學的視角出發,秉持“嚴謹思考、分析真相”的理念運用專業知識為公眾粉碎謠言、揭示真相,樹立理性思考的生活方式,讓謠言止於科學!

作者簡介

果殼 果殼網),國內首家泛科技垂直網站,一個開放、多元的泛科技社區,秉持“科技有意思”的理念,致力於提供負責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題內容,對身邊的生活進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讀,並喚起大眾對科技的興趣,讓科技成為公眾生活的一部分。科技將為你打開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果殼網謠言粉碎機,
一群活躍在食品安全、健康知識等社會公益闢謠領域的科技青年,擁有高學歷和出色的職業履歷,秉持“嚴謹思考、分析真相”的理念,聚集在果殼網謠言粉碎機主題站,運用核查信息源、檢索科學文獻、簡單實驗等方法來擊破或證實一些長期流傳於人群中的流言

目錄

序一 人人有台“粉碎機”
序二 這一代人的恐懼與焦慮
食物現場調查
致命食物不可不防
咖啡超三杯,胸部會變小嗎
轉基因食物導致倉鼠不孕是真的嗎
不可迷信的解酒
草莓畸形膨大會致癌嗎
轉基因玉米惹的“禍”
轉基因作物的準入是非
聖女果是自然的恩賜還是轉基因產物
泡麵,你敢吃嗎
西瓜變炸彈的“幕後推手”
轉基因玉米和帝王斑蝶
“ 晚上一杯奶,有個好睡眠”

媒體評論

★狹隘的來源往往是無知,啟蒙的意義就如康德所說“敢於知道”。——柴靜 記者 ★今天人們對科學的態度不僅僅是崇敬。流言造成了對科學的不信任,不信任又進一步為謠言的滋生、傳播、泛濫提供了更廣闊的社會土壤。當許多人被林林總總的謠言所惑而不知所措時,果殼一群科學青年出色地承擔起了闢謠的責任。本書地展現了如何遏制科學謠言造成的災害性破壞,重塑了科學和人類這一對夥伴的和諧關係。——羅雲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
★在網路發達和信息爆炸的今天,通過微博等平台,每個人都變成一個媒體,擁有自我的信息傳播方式和影響力,明辨事實和謠言也越來越重要。我們努力接近人生的真相,也努力破除科學的謠言,與果殼的青年們一起同行,讓信息更真實,生活更純粹。——姚晨 演員

部分章節

致命食物不可不防
雲無心,史軍
流言
生活處處有危機,有幾種常見的食物其實比砒霜還要毒,食用可能導致死亡。
1.未醃透的鹹菜和爛白菜:醃菜時如果放鹽量不足、醃製時間不滿 8天,菜未醃透,可能造成亞硝酸鹽中毒;爛白菜就是腐爛的大白菜,食用後會使人缺氧,引起頭痛、頭暈、噁心、腹脹等,嚴重時會出現抽筋、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2.變綠的紫菜:有毒,不能食用。
3.胖大無根豆芽:無根豆芽在生產過程中多施用除草劑,使生長出來的豆芽沒有根,而除草劑中含有使人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的有害物質;胖大的豆芽是用化肥發的,其中殘留有大量氨,在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亞硝胺,大量食用會引起頭昏、噁心、嘔吐。
4.新鮮蠶豆:食用後可能引起過敏性溶血綜合徵,出現全身乏力、貧血等症狀。
真相:
未醃透的鹹菜和爛白菜:有害,但沒那么毒
所有植物中都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科學研究結果一般認為,硝酸鹽本身是無毒的,而亞硝酸鹽如果大量進入人體,可能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症,使血液失去攜帶氧的能力,從而出現缺氧症狀,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對於亞硝酸鹽,更廣泛的憂慮在於它在人體內可能轉化成亞硝胺,而後者是一種致癌物。
所有飲食,水、肉、蔬菜、水果……都不可避免地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根據歐美等國的統計,在正常飲食中,蔬菜是硝酸鹽最主要的來源,而亞硝酸鹽往往跟硝酸鹽的轉化相關。正常情況下,蔬菜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距離危害人體的劑量有相當的差距。不過,在某些細菌作用下,硝酸鹽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
製作各種醃製蔬菜的過程都是細菌生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乳酸菌、醋酸菌等“好細菌”把糖分轉化成乳酸或者醋酸,從而把菜變成人們需要的鹹菜或者酸菜,而“壞細菌”則會產生亞硝酸鹽。
在自然發酵的條件下,一開始,好細菌和壞細菌的量都不大。加鹽、密閉、低溫等“醃製條件”能幫助好細菌生長,抑制壞細菌。在發酵過程中,好細菌產生酸,降低 pH值,而壞細菌產生亞硝酸鹽。隨著發酵進行,環境的pH值越來越低,壞細菌的生存條件越來越惡劣。最後好細菌大獲全勝,壞細菌全軍覆沒。隨後,壞細菌覆滅前產生的亞硝酸鹽也會逐漸被分解清除。以東北酸菜為例,壞細菌產生的亞硝酸鹽濃度在醃製了七八天時達到最高,然後逐漸下降,20天之後就會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基本對人體無害了。如果食用未醃透酸菜或者鹹菜,就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