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裕國

謝裕國

謝裕國,男,河北省南宮市,漢族,南開大學法政學院行政管理研究生班畢業,主任編輯。1974~1981年在河北省冶金建設公司工作,1981年起在邯鄲日報社工作,歷任理論編輯、文藝編輯、文藝科副科長、總編室副主任、要聞部主任,1993年以後任邯鄲日報社副總編輯、黨組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裕國
  • 外文名:xieyuguo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南宮市
  • 出生日期:1954年6月
  • 職業:新聞 副總編輯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法政學院
  • 主要成就:《百題解難啟示錄》
    《王彥生重大典型報導》
  • 代表作品:《春風邯鄲道》
采編工作主要成果,學術研究,策劃研判,實踐的效果,

采編工作主要成果

謝裕國在從事的新聞工作中,雖然崗位和職位幾經變化,但他始終恪守了“三個不變”的原則:努力學習以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進取精神不變;踏實編採以求不負重要使命的敬業精神不變;積極開拓以求報社不斷發展的奮鬥精神不變。在采寫、編輯和研究工作中,他堅持求新、求深並重的原則,取得了一定成果,獲邯鄲市跨世紀學科研究帶頭人稱號。

學術研究

采寫稿件是報人的基本功,也是開展學術研究的基礎。為此,他寫稿不輟,且題材廣泛,體裁多樣。30年來,采寫新聞報導上百萬字。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專訪《胡松華訪問記》,被《人民日報海外版》、《文摘周報》等多家報刊採用;反映公交戰線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報告文學《春風邯鄲道》在邯鄲產生廣泛影響;通訊《山鄉公僕——張樹珍》被改編成戲曲並搬上舞台;歌頌真善美、打擊假惡醜的特寫《……!……?》獲河北現場短新聞競賽一等獎;訊息《邯鄲縣農行13年不向農民打白條》獲河北新聞頭條大賽一等獎;評論《社資公私不爭論》獲河北新聞獎。

策劃研判

作為黨報編輯,遵循一定報導思想,積極開展策劃,以增強版面的思想性、可讀性及融人性,既是根本任務,也是開展理論研究的基本內容。其中,他發起並組織實施的《河北省地市報紙副刊編輯作品專版》和《雜文專版》,為省內地市黨報之創舉,產生深遠影響;牽頭創辦的邯鄲市報周末文摘版《信天游》,使邯鄲市報由周六刊擴為周七刊,發行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由他牽頭或主要參與策劃的關於深入推廣邯鋼經驗的系列述評、抗洪救災重建家園系列評論,分獲河北新聞特等獎、一等獎;對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具有很強服務性和指導性的專欄《百題解難啟示錄》,被國家新聞出版署的《新聞出版報》和中國記協的《中華新聞報》載文推介,並獲河北新聞獎一等獎、河北省第五屆(1997年度)“五個一工程”獎。《王彥生重大典型報導》獲第二十屆中國新聞獎。他任執行主編的《邯鄲市報作品選》一書,1993年由新華出版社出版。

實踐的效果

新聞的“喜新厭舊”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聞理論研究的新穎性。這也成為謝裕國研究新聞理論的一個特點。他發表在《中國報刊月報》上的《地市黨報出精品的三個切人點》(中國大中等城市黨報研究會優秀論文獎和河北新聞論文三等獎)、發表在《新聞出版報》上的《地市黨報提高開放水平的理論思考》、《輿論監督“三講”說》以及發表在河北《采、寫、編》上的《新聞扶貧的三項任務》和《人大制度報導的三個層面》等論文,都是適時之作,實用性較強。但實用理論的研究並不能代替基礎性理論研究,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基礎性的。研究訊息寫作的《寫法活、訊息活》,分別在天津的《新聞探索》、河南的《新聞愛好者》和新華社的《中國時事界》發表;研究訊息標題製作的《值得商榷的幾條訊息標題》被《新聞愛好者》採用;研究如何提高地市黨報時事報導可讀性的《亦硬亦軟兩相宜》,發表於《中國時事界》和《中等城市黨報研究》(獲第八屆全國時事報導論文評比一等獎和邯鄲市社科成果二等獎);研究報紙專欄的《給你過河的“船”和“橋”》被《新聞出版報》等刊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