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枋得母譏元兵

謝枋得母譏元兵

《謝枋得母譏元兵》是一篇著名古文,流傳甚廣。講述了謝枋得母親被抓後機智獲釋的經過,語言精妙。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謝枋得母譏元兵
  • 文學體裁:文言文
原文,譯文,人物簡介,有關問題,

原文

元兵南下時,疊山先生(南宋詩人謝枋得,號疊山)率眾勤(援救)王,潰散(作戰失利)而遁。兵(指元兵)至上饒,拘謝母,必欲得其子。母曰:“老婦今日當死,不合(應該)教子讀書知禮儀,識得三綱五常,是以有今日患難。若不知書不知禮儀,又不識三綱五常,那得許多事!老婦願得早死。”語言雍容(從容不迫),無愁嘆之意。主者(這裡指元兵中管事的人)無如何,遂釋之。
謝枋得母譏元兵

譯文

元軍揮兵南攻的時候,謝枋得率領眾人援救王,戰敗後潰散逃逸,元軍攻至上饒,抓住了謝枋得的老母,想用她抓住謝枋得,謝枋得的老母親說:“老太婆我今天應該死,不應該教兒子讀書識禮儀,知道了三綱五常的做人道理,因此有現在兒子(抗元)遭受今日的苦難,如果我不教他讀書識禮儀,他就不會知道做人三綱五常的道理,也就不會那么多事,(去抗元害我被抓),老婦人我希望早早赴死。”說話的時候從容不迫,毫無愁恨悲嘆的感覺,元軍主管此事的人對她無可奈何,就放了她。
謝枋得母譏元兵
疊山先生:南宋詩人謝枋得,號疊山。
勤:援救。
兵:指援軍。
合:應該。
主者:這裡支援兵中管事的人。

人物簡介

謝枋得(1226~1289),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信州弋陽(今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人。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其伯父謝徽明抗元戰死,其父應琇因忤貴官被冤枉死,枋得由母親桂氏教養,自幼穎悟,“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寶祐四年(1256)與文天祥同科中進士。次年複試教官,中兼經科。又應吳潛徵辟,組織民兵抗元。同年任考官,性好直言,因得罪賈似道而遭黜斥,鹹淳三年(1267)赦還。德祐元年(1275),以江東提刑、江西詔諭使知信州。元兵犯境,戰敗城陷,隱遁於建寧唐石山中,後流寓建陽,以賣卜教書度日。宋亡,寓居閩中。元朝屢召出仕,堅辭不應,福建參政魏天祐強之北行至大都(今北京),在大都憫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堅貞不屈,絕食而死。門人私諡文節。有《疊山集》,存詞一首。
謝枋得母譏元兵

有關問題

謝母是如何讓元兵啞口無言而幸免於難的?
說法一:謝枋得的母親用反語相譏的方式譏諷元兵不知禮儀綱常而獲救;
謝枋得母譏元兵
說法二:明為責備自己,實則譏諷元兵不懂禮儀;
說法三:謝母的崇高氣節和視死如歸令元兵肅然起敬,於是獲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