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學社

講學社,1920年9月,梁啓超聯合蔡元培、林長民、張元濟等社會精英成立了講學社,它對現代中國學術的發展影響深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講學社
  • 創立者:梁啓超
  • 成立時間:1920年9月
  • 意義:對現代中國學術的發展影響深遠
簡介,成立背景,宗旨,簡章,意義,軼事,影響,

簡介

梁啓超有感於思想文化界的混亂和膚淺而赴歐考察。1920年初歸來後,梁啓超創辦了講學社,邀請外國著名學者來華講學,史稱四大名哲的杜威、羅素、杜里舒和泰戈爾先後來華,轟動一時,對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產生了巨大影響。梁啓超作為講學社的實際負責人,為講學社的醞釀、成立、運作、邀請等重要事項發揮了關鍵作用。

成立背景

1920年梁啓超到達上海,與商務印書館負責人張元濟會面,張提出“擬集同志數人,譯輯新書,鑄造全國青年之思想”,即獲梁啓超支持。自歐洲歸來,梁啓超意識到文化運動的重要性。梁啓超決定發起成立共學社,4月成立於北京,提出的目標“培養新人才,宣傳新文化,開拓新政治” 。為了增強與國際的文化交流,共學會決定成立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組織。1920年9月,梁啓超聯合蔡元培、林長民、張元濟等社會精英成立了講學社。

宗旨

1920年9月,講學社成立,其宗旨是聘請國外著名學者來華講學,計畫每年請一位。該會董事會包括研究系的政治社會名流,如梁啓超汪大燮蔡元培王寵惠熊希齡范源濂王敬芳、張伯苓、嚴修張謇張元濟黃炎培郭秉文胡汝麟林長民等共20餘人。其基本計畫是以每年董事會基金中2000元招請西方學者一人來華講演。

簡章

“講學社簡章”清晰地呈現了學社的宗旨、人員架構、管理形式以及贊助人,對於了解、研究民國社團的組織形式有著重要的文獻意義;同時,它作為梁啓超“棄政從文”的文本宣言,極具標識意義與收藏價值。
1、本社因欲將現代高尚精粹之學說隨時介紹於國中,使國民思想發揚健實。擬遞年延聘各國最著名之專門學者巡迴講演。
2、每年聘請一人,若基金充裕時再圖擴充。
3、所聘請者先注重於當代大思想家,其各分科之專門學者,俟擴充後以次續聘。
4、本社設董事若干人,計畫事業之進行,其每年所聘之人由董事議定。
5、本社設管理基金員若干人,專司募集基金且保管之。
6、關於講演事務,隨時與國中各學校、各團體接洽。

意義

在摧枯拉朽的五四時期,在思想紛爭的非常年代,報刊與演說層出不窮的衝擊著整個精神市場。在這改革的浪潮中,思想啟蒙者用最樸素最真誠的方式將思想訴於筆端,實踐著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士族精神。講學社是其中的一個很小,但成就非凡的團體,通過梁啓超等人的努力,將外國智者請到中國,將先進的思想引入國內,讓新文化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浪潮波及到更廣泛的領域,讓中國的教育、科學、政治、文學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革新。講學社的五年如曇花一現,但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史上卻畫下了美麗的一筆,它對中外文化交流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軼事

講學社先後邀請了美國實驗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英國哲學家羅素,德國學者杜里舒,印度詩人泰戈爾來華講學。其中杜威在講學社成立前,應北京大學邀請來華已一年多,第二年改由前者續聘。原本還擬請哲學家柏格森、倭鏗,經濟學家凱恩斯、自由主義者霍柏生,皆未果。但這四位著名學者講學時間長(除泰戈爾外,都長達一年以上)、媒體報導充分、演講結集出版,故先後都激起了強烈的反響,影響甚大。
1922年春,愛因斯坦也同意來華,因為他已接受在日本講學的邀請,其間,可以拿出一定時間前來中國講學。中國知識界歡欣鼓舞。蔡元培先生更是在扎紮實實地做著最實際的準備工作。愛因斯坦到中國講學的費用是1000美金。這對蔡元培來說,這不是一筆小數目。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軍閥割據,內政混亂。為了籌集這筆錢,蔡元培動用了所能用的一切力量。他甚至攜帶愛因斯坦的信件跑到山東去找梁啓超。根據蔡元培的記錄,梁啓超對此非常支持,並承諾他所領導的講學社“可以承擔一半的費用”。但可惜愛因斯坦最終未能實現來華的願望。

影響

“講學社”對現代中國學術的發展影響深遠,在思想紛爭的五四時期,講學社雖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團體,但成就非凡。通過梁啓超等人的努力,將外國智者請到中國,將先進的思想引入國內,讓新文化革命和“五四運動”的浪潮波及到更廣泛的領域,讓中國的教育、科學、政治、文學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革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