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語癖

謊語癖

怪僻型人格障礙之一——不以詐欺為目的,而僅僅用撒謊來獲得滿足的變態心理行為。

謊語癖就是有些人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說謊行為,甚至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說謊。

有些謊言是善意的,也有的是因為迫不得已,這些都無可厚非。可是有謊言癖的人只要不說謊心裡就很難受,這時候,說謊就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掩飾或者誇張的行為,而是一種心理疾病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謊語癖
  • 名稱:謊語癖
  • 類型:精神科
  • 屬性:怪僻型人格障礙
  • 危害性:無(潛在性,社會性)
行為表現,疾病介紹,特點,“病態”說謊,私心支配型,戲劇型,沾沾自喜型,含糊其辭型,強制型,說謊七大動機,自我意識過強,大腦結構,識謊奇才,

行為表現

有謊語癖的人,就是經常把自己的行為捏造出一個有所改動的,或是全部虛構出來的版本。通常表現在不能區分現實與想像的小孩子身上,大都是無足輕重的。但對於成人,這就變的不正常了。

疾病介紹

在怪僻型人格障礙當中還存在著一種,還存在著一種特定的類型,我們稱之為謊言癖,就是說謊成癮,即使在不需要說謊的時候他仍然會說謊,或者在熟人之間他會有意的編造一些幻想性的故事,一種很神奇的經歷來讓對方相信。當看到對方相信自己的謊言的時候他會內心感到很高興,沾沾自喜。那么最突出的表現為他是以欺騙行為,以行為的以欺騙來達到一種內心的滿足,也是一種很奇怪的很怪癖的人格障礙內心。而且由於他的表演性很好,所以在一般人際關係當中,他往往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嚴重的話他會發展成為一種詐欺犯或者故意捏造事實。
大家都知道,扯點小謊實屬正常。但如果說謊時間太長和次數過頻,以致對其本人或那些被謊言所蠱惑的人造成某種危害時,這樣的說謊就應被看作“病態”了。
心理學上有一種稱之為謊語癖的心理疾病。謊語癖就是有些人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說謊行為,甚至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說謊。有些謊言是善意的,也有的是因為迫不得已,這些都無可厚非。可是有謊言癖的人只要不說謊心裡就很難受,這時候,說謊就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掩飾或者誇張的行為,而是一種心理疾病了。

特點

不以詐欺為目的,而僅僅用撒謊來獲得變態心理的滿足,除此以外並不追求金錢、財物或其它方面的利益,他們多虛構個人出身或經歷等等,造成“吹牛”騙人的實際後果。雖屢被人揭穿也依然如故,亦不能吸取經驗教訓。對此類變態行為,要注意與“精神病性虛構”相區別,這種人雖然與普通詐欺犯有所區別,但亦應具有負部分或減輕責任的能力。
 

“病態”說謊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3位精神病學者發表論文說,病理性說謊很可能是由於某種精神病引起的,說謊人大都記憶不佳。由於他們專司評價信息的大腦前葉(神經)的功能衰弱,因而無法評價自身說話的準確性,於是他們說起謊來簡直像講真話一樣。學者們列舉了5種“病態”說謊:
 

私心支配型

這一類人常常對社會有逆反心理。他們不一定是罪犯,但他們的一切言行完全被私心所左右。比如有些商人,他們說謊的主要目的是使生意興隆。由於他們只顧個人賺錢,對受害者沒有任何同情心,所以常昧著良心欺騙顧客。

戲劇型

常見於癔病病人。這種人的特點是不顧一切地尋找愛,因此實行治療時,只能從感情上加以開導,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沾沾自喜型

他們是一些自我陶醉者。為了給人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他們總是設法誇大自己的才能。他們自以為是“超人”,應當受到特殊的待遇,如果達不到目的,他們可以隨意說謊。
 

含糊其辭型

常見於“形跡可疑的人”。“情緒猶豫不定”、“妄動”是這類人的一大弱點。他們因為個人問題而常常陷入困境,為了避免承擔責任,有時就會不顧一切地栽髒陷害周圍的好人。
 

強制型

最後這一型常見於犯人。罪犯由於受到強制,常常用說謊的辦法來逃避罪責和懲罰。
 

說謊七大動機

謊言與事實不符,卻是一種需求的表現,也是個夢,有其實際存在的價值。假如在現實生活中,完全沒有了謊言,這個世界也許就變成病態的合理主義或者病態的嚴格主義社會,毫無生趣可談
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的行為往往受到成長經驗所累積的各種意識、無意識、潛意識等的影響,並非能夠自我掌握。人受到環境的壓力或內心欲望的驅使時,往往可能出現脫離自我控制的行為,好壞程度就得視當事者對於事情的看法以及應變能力,有時會出現完全悖離自己信仰和認知的言行,這時謊言便應運而生。
說謊行為從表面上看似乎很簡單,但動機卻是很複雜。
1.自我保護。為了逃避某種責任,保護自己免受痛苦而進行的自衛性說謊行為。
2.謀取利益。為了獲取物質和其他利益而進行的說謊行為。這類說謊的動機是利用謊話來騙取金錢、財物、名譽等,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3.惡作劇。戲弄別人而從別人的反應中獲得畸形的滿足而說謊。
4.誇耀自己和裝派頭。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在別人面前誇耀、表現自己,喜歡博取別人的注意和羨慕。
5.報復。利用說謊對別人進行報復,發泄對別人的敵意、憤怒等的說謊行為。
6.異想天開。是指把自己頭腦中的幻想內容表述為事實的說謊行為。這種說謊的動機主要表現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
7.以謊言來避開痛苦的經驗或回憶:與人交往態度冷淡,防衛心強。極力表現一切OK,能承受痛苦的遭遇和感覺。
 

自我意識過強

美國新澤西州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辨別謊言依賴於環境的變化。在2004年發表的《女性如何揭穿男人虛情假意》一文指出,男人往往謊稱自己擁有一輛法拉利跑車,而絕不承認是為了晚上約會而從朋友那裡借來的。
蒙特克萊爾研究小組對34名女大學生進行了測試。相對於結婚的女性來說,單身女性更善於揭穿男人的虛情假意。專家朱利安·保羅·基南認為,和一個經常說謊的男人結合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心理學家發現:說謊能力與自我意識以及善於理解別人的感覺、想法和目的有著很深的聯繫。在自我意識加強後,兒童也會馬上具備說謊的能力。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我意識差,說謊能力則相對較差。自我意識強的人會成為更“出色”的“說謊大師”。
 

大腦結構

有些人擁有同常人不一樣的大腦,這使他們說起謊來若無其事,十分自然。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艾德里安。萊恩說:“有些人的大腦結構使他們比常人更長於進行與說謊有關的推敲和算計。”
萊恩發現,慣於說謊者的大腦前額皮層擁有更豐富的白質。白質是一種白色的神經組織,說謊的時候,這些組織非常活躍,而慣於說謊者大腦中的另一種物質——灰質卻相對較少。就是這兩種大腦物質的非同一般的配置:過多的白質和較少的灰質,使一些人成為出色的說謊者。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慣於說謊者和普通人之間存在著生物學上的不同。萊恩在洛杉磯與108名自願者接觸後,對其中的慣於說謊者使用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究了他們大腦物質的分布情況。慣於說謊者大腦中的白質要比普通人高出26%~22%,而灰質則少14%.
 

識謊奇才

有些人天生具有識別謊話的能力,比如神探波洛,無論是在《尼羅河慘案》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結尾處,當波洛神態悠然卻又邏輯緊密地戳破每個布局精心、架構巧妙的謊言時,都不能不讓人對他那顆毛髮稀疏的頭顱產生敬畏。這種尋求真相的過程與最後水落石出的結局,往往讓人感到一場思想的冒險。現實中的識謊奇才什麼樣?科學家做過不少測試人們“謊言辨別能力”的研究。
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埃克曼發現,多數人不擅長辨別誰在說謊。就連警察、醫學家、法官和海關人員也不例外。能夠判斷正確的人只占53%左右。
研究顯示,在47%的案件中,測謊儀都把清白的人錯認為罪犯。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出現了一位謊言辨別的奇才,他叫J.J.紐伯利,他在測謊實驗中竟得了滿分。最初,他只是美國聯邦菸酒火器局的一名高級調查員。 後來,埃克曼和奧沙利文共同尋找世界上的識謊奇才。在14000人參加的一系列研究中,最終確定29人為識別謊言的奇才。初步分析證實了:一閃而過的面部表情會泄漏一個人的憤怒或內疚等情緒,這稱得上是“謊言顯示器”。而識謊奇才具備了分辨這些微小變化的能力,雖然過程只有短短的1/5秒。奧沙利文說:“我們的識謊奇才具備分辨面部表情細微差別的能力。”
在29位奇才中,女性占了10位,這比研究人員事先預計的要多,因為接受研究的女性人數相對較少。以往的研究從未顯示女性具備更優秀的謊言辨別能力。 專家認為原因可能在於,當一個人的面部表情變化,女性比男性更能準確地判斷出對方的真實情緒。
埃克曼以前的研究發現,具備優秀的謊言辨別能力的人,左腦通常受到過損傷,削弱了理解句子的能力,迫使他們更多地依賴於非語言暗示,例如面部表情。這次最新研究的結果更加令人好奇:謊言辨別奇才往往有著艱難的童年,他們對家中其他人的情緒變化更為敏感。父母酗酒、不尋常的家庭背景,例如父母都是移民或者母親從事艱苦的工作,這在當時並不是普遍現象,種種類似的經歷讓他們對非語言暗示尤為敏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