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

武侯墓,即諸葛亮墓,位於漢中市勉縣的定軍山腳下,因諸葛亮曾獲封武鄉侯而得名武侯墓。建興十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與魏司馬懿在渭河兩岸相抗,病死於五丈原軍中,葬漢中的定軍山下。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葬於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現存墓冢系後代起封。

諸葛亮墓周圍有定軍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條小山崗環抱,九條山崗由青溝、罔子溝、井溝、斬地溝、田家溝、牛角溝、瓦洞溝、龍嘴溝八條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崗三層,自定軍山向西疊浪而來,約三里許至此成眠弓形,古稱“三台書案”。從少祖山下六崗向東勢若游龍,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後形成新月者半里許,傳為墓之正脈。新月之下,眠弓之內,豁然開張平地三百餘畝,左右前後九支環抱,其天造地設實為人工所不能者。

1996年,諸葛亮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侯墓
  • 外文名稱:Wuhou Tomb
  • 地理位置:漢中盆地西端
  •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約45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8:30-18:00
  • 景點級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旺季70元/張 淡季45元/張
  • 別稱:武侯墓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陝西省漢中市
  • 周邊景點:武侯祠、馬超墓
  • 建議遊玩時長: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春夏秋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地理環境,建築布局,墓前石碑,清明廟會,墓主介紹,相關傳說,墓地傳說,其他傳說,

地理環境

武侯墓區,崗巒起伏,山環水抱,素有“陝南天然公園”之稱。墓上和廟內的建築,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並連的大廟,圍有垣牆,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松,清幽、古樸。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大殿龕上,端坐著諸葛亮的塑像,綸巾,羽扇,鶴氅,方據,神態莊嚴。關興張苞,侍立左右。 墓在大殿之後,南北向,頭北腳南,取北顧中原,南立蜀國之意。墓周砌以磚牆,其圓周為60米。墓家為覆斗形,高約6米。墓前有一小亭,號曰“墓亭”,內豎石碑一通,上刻“漢諸葛忠武侯之墓”。墓後有古桂兩株,高大,繁茂,濃蔭如蓋,傳為“漢桂”,號曰“護墓雙桂”。雙桂之後有諸葛亮的“寢宮”三間。
武侯墓區,崗巒起伏,山環水抱,素有“陝南天然公園”之稱。墓上和廟內的建築,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並連的大廟,圍有垣牆,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松,清幽、古樸。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大殿龕上,端坐著諸葛亮的塑像,綸巾,羽扇,鶴氅,方據,神態莊嚴。關興、張苞,侍立左右。
墓在大殿之後,南北向,頭北腳南,取北顧中原,南立蜀國之意。墓周砌以磚牆,其圓周為60米。墓家為覆斗形,高約6米。墓前有一小亭,號曰“墓亭”,內豎石碑一通,上刻“漢諸葛忠武侯之墓”。墓後有古桂兩株,高大,繁茂,濃蔭如蓋,傳為“漢桂”,號曰“護墓雙桂”。

建築布局

近墓四山,名曰“前書案梁、後筆峰山,左土地嶺、右武山崗”,將武侯靈冢緊密圍護。四山翠柏蒼松、攢蔚川阜、遮天蔽日,難覓神冢。當你轉過書案梁,前面豁然開朗,別有一番風光,盆地當中,高冢巍然,古建成群,古樹森森,修竹異木,花香鳥語,一條小溪從墓前蜿蜒而過,淙淙流水,更為墓區增添幾分神秘色彩和清趣。諸葛亮墓區,占地360畝,有明清遺留下來的古建築70餘間,千年以上古柏40餘株,其中1700餘年的22株,漢桂2株。古柏漢桂相輝映,四季鮮花互爭研,真乃人間仙境,世外桃源。
諸葛亮墓諸葛亮墓
大殿正中神台上,端坐諸葛亮塑像,羽扇綸巾、寶像莊嚴,栩栩如生。印、劍二僮侍立兩旁,其下關興張苞身披鎧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護侍左右,使人肅然起敬。
東西廂房和南院道觀,是“一代智星諸葛亮”大型雕塑展覽,共分30組,再次生動展現了諸葛亮一生的政治、軍事活動壯舉。史料翔實、規模宏大,由圓雕到浮雕直至壁畫,總看為一整體,分看各有各的場景,人物逼真,場面恢宏,隱隱給人有金戈鐵馬、殺聲震天之感。
殿後大冢巍然,狀若覆斗,即為諸葛亮墓,冢高6米,周60米,四周以漢白玉石護欄圍護,石欄上浮雕35幅“諸葛亮生平”故事圖案。冢前有四角攬頂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墳亭。亭角高翹,圍以木欄,亭內高懸“雙桂流芳”匾額一塊,亭中堅立墓碑兩通,一為明萬曆甲午(公元1549年)陝西按察使金陵趙健所立的“漢丞相諸葛忠武侯之墓”的墓碑,一為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果親王立的“漢諸葛武侯之墓”碑。墓東西向,頭西腳東,取“永懷西蜀、興復漢室”之意。
殿大門殿大門
拜殿前漢柏上纏繞著一蔓生植物,名“凌霄花”俗名“爬柏凌霄樹”。共葉似香椿而色翠,花似牽牛而色赤,每年自夏至開花到立秋止,花期長達百日之久。每當開花時節,朝開暮落,遍地紅英。遠而望之,只見蒼蒼翠柏之中,點綴著朵朵紅花,紅綠相映,嬌艷之極,給人以千年古柏開紅花之感,煞是好看。凌霄花,象徵諸葛亮興復漢室,鞠躬盡瘁,為國為民的高風亮節。
其中有許多上千年的古柏,另有兩棵上千年的桂花樹屹立在墓前,樹枝粗壯,每當開花時節,十里飄香。
墓園內現遺留各時代碑石多塊,匾額34塊,對聯29幅,三國故事壁畫100餘幅,碑石匾聯內容多為讚頌諸葛武侯之詞。各時代的鐘鼎爐磬10餘件。並有武侯遺文本刻條幅48塊。遺存文物,既是歷史的見證,又增添了遊覽內容。
當你站在定軍山上,俯瞰諸葛亮墓園,只見那九條山崗猶如翻滾的巨龍,從四面八方匯聚於墓地,拱衛者翠柏蒼松之中的武侯息眠之所,故有“九龍捧聖”之稱。凡來諸葛亮墓拜謁觀瞻者,無有慨然興嘆!“無怪當年武侯親點此穴”,真乃“諸葛佳城,洞天福地”也。

墓前石碑

諸葛亮的墳前有兩塊石碑屹立,稍大的一塊由當時陝西的巡撫所立,稍小的一塊是雍正年間,雍正的十七弟果親王所立,碑身有龍紋輝映。
墓碑墓碑
兩塊石碑皆保存完整。

清明廟會

景耀六年春,劉禪下詔為諸葛亮立廟於勉縣,同時規定:立廟之後“凡親屬、臣吏、百姓等賜祭、供奉”諸葛亮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祭,以崇正禮”,從此以後,掃墓、祭祀、憑弔武侯的節禮“始從之”。這就是勉縣武侯墓一年一度清明廟會的由來。武侯墓在清明節期間舉辦武侯墓清明文化旅遊節,在沿襲掃墓、憑弔的傳統習俗基礎上,融入踏青郊遊、祈福娛樂、商品交易等活動。

墓主介紹

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陽都人。
東漢末,諸葛亮隱居南陽臥龍崗,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先生”。與當時的南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並娶黃承彥之女為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便親自前往隆中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向諸葛亮詢問重振天下之策,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4]劉備據其謀略聯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占領荊、益,建立了蜀漢政權。曹丕代漢後,他幫助劉備稱帝,任丞相。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禪繼位,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他決定。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傳說他革新連弩,能連續發射十箭,又製造“木牛流馬”,有利於山地運輸。曾五次出兵攻魏,爭奪中原
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寶雞境內),享年五十四歲,遺言命令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穿平時的衣服入殮,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遂歸葬勉縣定軍山腳下武侯墓。

相關傳說

墓地傳說

諸葛亮因為魏延夜闖,延壽之法被破壞後,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遺書後主劉禪,囑其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對於這位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丞相的最後遺言,劉禪豈能不遵?於是他命四個關西壯漢,抬著他的棺一直往南走。這四個漢子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體力不支,但是此時槓未斷,繩也未爛。四個人商議後,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回去後,他們報告劉禪,說將丞相棺掩埋於槓斷繩爛之處。劉禪聽了報告後覺得不對勁,怎么這么快就會槓斷繩爛呢?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四壯漢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劉禪大怒,以欺君之罪將四人殺死。但是,四壯漢被殺後,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諸葛亮的葬地了。
這個故事至此就該結束了。但是後人為了渲染諸葛亮之機智,認為這一切都在諸葛亮預料之中,因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後蜀國必為司馬氏所滅,而蜀國滅亡後司馬氏必來挖他的墳墓,所以他“導演”了這齣戲劇,以保自己死後的安寧。
曹操與孔明,都採取了隱秘的辦法處理後事,但前者被認為是一種“奸詐”,後者則被理解為“機智”,其中的微妙之處,頗值得後人細細玩味。

其他傳說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個到了墓前的遊客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墓地頂上居然長出了一顆高大的黃果樹,因此後人就展開了聯想,認為這是諸葛亮的妻子黃阿醜對丈夫的一片真心,便化身為一棵黃果樹,在心愛的丈夫的墓上,為他遮風擋雨,庇護著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