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會盟台

諸侯會盟台

諸侯會盟台位於舊城鎮葵堌堆村,西鄰黃河,春秋時期齊桓公曾在此與諸侯多次會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侯會盟台
  • 位於:舊城鎮葵堌堆村
  • 西鄰:黃河
  • 類型:盟台
介紹,相關,

介紹

齊桓公,姜姓,名小白,春秋時期齊國國君,公元前685至前643年在位。其間,勵精圖治,任用管仲為相,國力漸強。以“尊王攘夷”相號召,曾幫助燕國打敗北戒,營救邢、衛兩國,制止了戒狄對中原的進犯,又聯合中原諸侯進攻楚蔡,和楚國會盟於召陵。還平定東周王室內亂,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他多次會諸侯,訂立盟約。《左傳·僖公九年“夏,會(諸侯)於葵丘,尋盟,且修好,禮也”,“秋齊候盟諸侯於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齊桓公之所以選擇在葵丘大會諸侯,理由之一當是這裡原為諸侯會盟舊地,早在《春秋·莊公十四年》單伯會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於鄄。”此處提到的“鄄”,即本縣今舊城鎮,而葵堌堆東北距舊城約3公里。《濮州志·古蹟》第65頁載:會台在濮州(今河南省范縣濮城鎮)東南25里,春秋齊桓公會(諸侯)於鄄即此。史書記載,葵丘與鄄不僅是諸侯多次會盟之地,而且築有會盟台。葵堌堆因齊桓公與諸侯多次在這裡會盟而倍受後人注目,成為聖地,會台、琉璃井成為古蹟,不同時期的祠、廟也先後落成。據村老介紹,有桓公廟、關帝廟、龍王廟、奶奶廟、塔院寺等。其中以宋仁宗年間集賢殿大學士李迪告老還鄉後所建塔院寺規模最大,寺內鑄有七級鐵塔。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李迪後人擴建廟院,占地16畝,另有廟地18畝,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又進行了重修,氣勢雄偉,每年四月初八為廟會。清鹹豐五年,黃河自銅瓦廂決口改道之後的二十年間沒有堤防,河水一直漫流,葵堌堆緊鄰河道,古建築被沖毀,遺址也被深埋於地下,古會也轉移到了舊城,現僅存漢白玉柱杵一尊,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重修塔院寺廟碑一截。文物部門於1980年對葵堌堆古遺址進行了調查分析,根據鏟探得知,地表以下3米為淤積土,3米以下為文化層。因此地臨近黃河,地下水位較高,鏟探5.5米深處尚未到生土,固文化層厚度尚難確定,從已獲陶片中可知葵堌堆古遺址包含龍山文化時代商周和漢四個時期的遺存。1995年縣文物管理所樹立了“葵丘堌堆塔院寺古遺址”石碑。

相關

附:“齊桓公會諸侯古遺址保護區”碑文
春秋初期,周王室實力不濟,日益衰微,邊族侵擾中原,眾諸侯群雄爭霸,齊桓公雄才大略,舉賢任能,以管仲為相,使齊周愈加強盛。齊桓公聯強助弱,尊王攘夷,北擊山戎,救燕於水火,南伐楚、越,迫蠻敵拱手稱臣,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於齊桓公35年即公元前651年再與諸侯會盟於葵丘,齊桓公位居霸主,代眾諸侯宣讀盟約,加強中原經濟合作,維護宗法統治秩序,百餘年後,孔子尊崇為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桓公一生九合諸侯,葵丘之盟會為最盛,自此,葵丘譽滿九州,一代霸主齊桓公名揚千古。樹碑誌文,以昭後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