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

狀是一個漢字。形聲。從犬,爿聲。用具體的動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狀
  • 拼音:zhuang
  • 部首:犬
  • 筆畫:7
  • 結構:左右結構
  • 筆順:丶一丨一ノ丶丶
簡字形結構,字詞出處,字詞解釋,古籍解釋,

簡字形結構

部首: 犬
筆畫: 7
狀
五筆: udy
數字碼 5520

字詞出處

狀 <名>
(形聲。從犬,爿聲。用具體的動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態。本義:犬形)
同本義。引申為形狀,形態 [form;shape]
(袁可立)與辟嬉戲,即為登壇部署兵馬狀。——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有雙石高竦,其狀若門。――酈道元《水經注》
若嘯呼狀。――明·魏學洢《核舟記
又如:狀類(形似);粉狀;桿狀;塊狀;粒狀;絮狀;海綿狀;奇形怪狀
情形;狀況 [state;condition]
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后。――《史記·淮陰侯列》
狀(狀)zhuàng

字詞解釋

⒈樣子,形態,情形:~態。~況。形~。喜笑~。重病~。
⒉陳述,描繪:自~其過。
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殆:幾乎)——唐·柳宗元《游黃溪記》
⒊文體的一種,敘述事情的文字:行~(死者傳略)。
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是固,伯子司農樞千里症狀意也,何忍辭!”
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家有狀,墓有銘,神道有碑,有傳有誄有頌有贊有墓祠,而猶未已也。”
⒋訴訟:~紙。告~。
⒌景色,景狀。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予觀夫巴陵勝,在洞庭一湖。”
唐·柳宗元《游黃溪記》:“自是又南數里,地皆一狀,樹益壯,石益瘦,水鳴皆鏘然。”
⒍禮貌。
《漢書·項籍傳》:“異時諸侯吏卒徭役屯戍過秦中,秦中遇之多亡~。”
⒎表示揣測的意思,相當於“看樣子”。《
史記·滑稽列傳》:“~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
⒏特殊格式的憑證。指嘉獎、委任等:獎~。委任~。軍令~。
[狀元]〈古〉科舉考試獲第一名的人稱元。鄉試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狀元(唐代規定舉人進京應試須投狀,故名)。現今稱成績顯著居首位的人:養雞~元。種菜~元。
⒎[狀語]動詞、形容詞等前面的連帶成分,〈表〉狀態、程度、時間、處所等。如太強、很累、早晨操練、為人民服務中的太、很、早晨、為人民等都是狀語。狀語後有時要用助詞地,如非常地激烈。
8.以狀為樣式上呈,狀陳。“敦煌進奏院狀”以“ 年月日謹狀”為結束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鉏亮切《集韻》《韻會》助亮切,𠀤音𣶍。《說文》犬形也。從犬,爿聲。
《玉篇》形也。《易·繫辭》知鬼神之情狀。
《韻會》形容之也,陳也。《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
《史記·夏本紀》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注》索隱曰:言無功狀。《戰國策》春申君問狀。
《增韻》扎也。《正韻》牒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