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靈駕入京書

《諫靈駕入京書》是唐代陳子昂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諫靈駕入京書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陳子昂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諫靈駕入京書
梓州射洪縣草莽愚臣陳子昂謹頓首冒死獻書闕下:臣聞明主不惡切直之言以納忠,烈士不憚死亡之誅以極諫。故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時;有非常之時者,必待非常之主。然後危言正色,抗議直辭,赴湯鑊而不回,至誅夷而無悔,豈徒欲詭世夸俗、厭生樂死者哉?實以為殺身之害小,存國之利大,故審計定議而甘心焉。況乎得非常之時,遇非常之主,言必獲用,死亦何驚?千載之跡,將不朽於今日矣。伏惟大行皇帝遺天下,棄群臣,萬國震驚,百姓屠裂。陸下以徇齊之聖,承宗廟之重,天下之望,遇遇如也,莫不冀蒙聖化,以保餘年,太平之主,將復在於今日矣。況皇太后又以文母之賢,協軒宮之耀,軍國大事,遺詔決之,唐、虞之際,於斯盛矣。
臣伏見詔書,梓宮將遷坐京師,鑾輿亦欲陪幸。計非上策,智者失圖,廟堂未聞有骨鯁之謀,朝廷多見有順從之議,愚臣竊惑,以為過矣。伏自思之,生聖日,沐皇風摩頂至踵,莫非亭育。不能歷丹鳳,抵濯龍,北面玉階,東望金屋,抗音而正諫者,聖王之罪人也。所以不顧萬死,乞獻一言,願蒙聽覽,甘就鼎鑊,伏惟陛下察之。臣聞秦據鹹陽之時,漢都長安之日,山河為固,天下服矣,然猶北假胡宛之利,南資巴蜀之饒:自渭入河,轉關東之粟;窬沙絕漠,致山西之寶:然後能削平天下,彈壓諸侯,長轡利策,橫制宇宙。今則不然,燕、代迫匈奴之侵,巴、隴嬰吐蕃之患,西蜀疲老,千里贏糧北國丁男,十五乘塞,歲月奔命,其弊不堪,秦之首尾,今為闕矣。即所餘者,獨三輔之閒爾,頃遭荒饉,人被荐饑。自河而西,無非赤地;循隴以北,逢青草,莫不父兄轉徒,妻子流離,委家喪業,膏原潤莽:此朝廷之所備知也。賴以宗廟神靈,皇天悔禍,去歲薄稔,前秋稍登,使羸餓之餘,得保沉命,天下幸甚,可謂厚矣。然而流人未返,田野尚蕪,白骨縱橫,阡陌無主,至於蓄積,猶可哀傷。陛下不料其難,貴從先意,遂欲長驅大駕,按節秦京,千乘萬騎,何方取給?況山陵初制,穿復未央,土木工匠,必資徒役。今欲率疲弊之眾。興數萬之軍,徵發近畿,鞭朴羸老,鑿山採石,驅以就功,但恐春作無時,秋成絕望,凋瘵遺噍,再罹飢苦,倘不堪弊,必有埔逃,子來之頌其將何詞以述?此亦宗廟之大機,不可不深圖也。況國無兼歲之儲,家鮮匝時之蓄,一旬不雨,猶可深憂,忽加水旱,人何以濟?陛下不深察始終,獨違群議,臣恐三輔之弊,不鑄鄉前日矣。
且天子以四海為家,聖人包六合為宇,歷觀邃古,以至於今,何嘗不以三王為仁,五帝為聖?故雖周公製作,夫子著名,莫不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為百王之鴻烈,作千載之雄圖。然而舜死陟方,葬蒼梧而不返;禹會群後,歿稽山而永終:豈其愛蠻夷之鄉而鄙中國哉?實將欲示聖人之無外也,故能使墳籍以為美談,帝王以為高范。況我巍巍大聖,轢帝登皇,日月所臨,莫不率俾,何獨秦、豐之地,可置山陵;河、洛之都,不堪園寢?陛下豈可不察之?愚臣竊為陛下惜也。且景山崇麗,秀冠群峰,北對嵩、邙,西望汝海,居祝融之故地,連太昊之遺墟,帝王圖跡,縱橫左右,園陵之美,復何加焉?陛下曾未察之,謂其不可,愚臣鄙見,良足尚矣。況澗之中,天地交會,北有太行之險,南有宛葉之饒,東壓江、淮,食湖海之利;西馳崤、澠,據關河之寶。以聰明之主,養淳粹之人,天下和平,恭己正南面而已。陛下不思、洛之壯觀,關、隴之荒蕪遂欲棄太山之安。履焦原之險,忘神器之大寶,徇曾閔之小節,愚臣闇昧,以為甚也。陛下何不鑒諍臣之策,採行路之謠,諮謀太后,平章審輔使蒼生之望,知有所安,天下豈不幸甚?昔得平王遷周,光武都洛,山陵寢廟,不在東京;宗社墳塋,並居西土:然而《春秋》美為始王,《漢書》載為代祖,豈其不願孝哉?何聖賢褒貶,於斯濫矣?實以時有不可,事有必然,蓋欲遺小存大,雲禍歸福,聖人所以為貴也。夫“小不忍則亂大謀”,仲尼之至誡,願陛下察之。若以臣愚不用,朝議遂行,臣恐關、隴之憂,無時休息。
臣又聞太原蓄鉅萬之倉,洛口積天下之粟,國家之寶,(一作資)斯為大矣。今欲舍而不顧,背以長驅,使有識驚嗟,天下失望。倘鼠竊狗盜,萬一不圖,西入陝州之郊,東犯武牢之鎮,盜敖倉一杯之粟,陸下何以遏之?此天下之至機,不可不深懼也。雖則盜未旋踵,誅刑已及,滅其九族,焚其妻子,泣辜雖恨,將何及焉?故曰:“先謀後事者逸,先事後圖者失。”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斯言不徒設也,願陛下念之。臣西蜀野人,本在林藪。幸屬交泰,得游王國,故知不在其位者,不謀其政,亦欲退身岩谷,滅跡朝廷。竊感婁敬委輅,乾非其議,圖漢策於萬全,取鴻名於千古,臣何獨怯,而不及之哉?所以敢觸龍鱗,死而無恨,庶萬有一中,或垂察焉。臣子昂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作者簡介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人。出身豪富之家,少任俠,學縱橫之術,又喜尋仙訪道。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中進士。曾上書論政,為武后所賞識,拜麟台正字,轉右拾遺。他剛強正直,屢上書諍諫,多能切中時弊。隨武攸宜出征契丹,不受重用,即解職歸家。後為縣令段簡所誣,冤死獄中。他是唐代詩歌革新運動的先驅者和啟蒙者,第一個在理論上提倡漢魏風骨和風雅興寄,反對齊梁彩麗競繁的齊梁詩風,強調詩歌的社會現實意義。他的創作認真實踐了這些主張,辭意激昂,風格高峻。其文學創作和主張對以後的李白、杜甫等均有很大影響。有《陳子昂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