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的使用

《論證的使用》是於2016年2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英] 史蒂芬·圖爾敏。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1948年以來,史蒂芬·圖爾敏出版了一系列讓人印象深刻的哲學著作。這些著作的一個主題就是如何對涉及各種問題的主張和評論進行合理的評判。這些問題可能屬於日常生活,也可能屬於學術研究。是否存在一個可以對各個領域中的各種論證都做出評判的具有普適性的評判標準?抑或各類論證分別具有自己的評判標準?
圖爾敏在《論證的使用》(1958)一書中第一次就此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強烈反對“三段論”和現代邏輯學中那種過於“狹窄的”一般論證方式;他借鑑法學領域中的論證實踐方式,倡導了一種關於論證有效性的過程性的而非形式化的觀點。根據圖爾敏的觀點,在論證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可以辨識的穩定的(具有領域不變性的)元素,同時,還存在一些需要進行評判的可變的(領域依賴的)元素。圖爾敏提出了“廣義的”論證方法,旨在創造一種將兩種元素都囊括的認識論性質更強的、更具經驗主義的邏輯。
儘管《論證的使用》一開始就受到邏輯學家們的批評,繼而又受到哲學家們的批評,但是,40年來,此書一直是重要的思想資源,為具有不同學科背景、在不同領域中參與各種論證的學生們帶來靈感和引發討論。圖爾敏關於有效性評價標準的領域依賴的觀點、他提出的論證模型,以及他關於論證過程中出現的功能性變化的描述,使這部著作成為論證研究的現代經典。

作者簡介

史蒂芬·圖爾敏(Stephen Toulmin,1922-2009),出生於英國倫敦,1948年在劍橋大學因邏輯學研究獲得博士學位,後長期任教於美國大學,講授科學哲學、邏輯學和倫理學課程。他的著述有力地論述了傳統形式邏輯的局限性,主張用“實踐邏輯”補充形式邏輯的不足,提出了在今天國際邏輯和論證研究中最有影響力的“圖爾敏論證模型”。

編輯推薦

《論證的使用(The Uses of Argument)》被譽為“亞里士多德《論題篇》的復活”“非形式邏輯兩部最有預見性和影響的現代著作之一”(延安大學政法學院教授 武宏志)。作品從“機率(可能性)”概念入手,揭示了理性和形式邏輯在面對複雜的科學、社會問題時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個同時基於形式邏輯和非形式邏輯基礎之上的論證模型。該論證模型在法學、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如今很多學術領域的年輕學者都採用這一模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