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事實錄

清楊守敬攫。一卷。自稱此書意在據事實以決疑問,故名。認為《論語》不特非七十子所記,亦非七十子之徒所記。蓋數傳之後,私淑者相與裒集,其智皆不足以知聖人,采之者既非一家,定之者又少抉擇,轉經喪亂,此脫彼壞。指出《論語》或書“子”,或書字,又或書名。而字為尊,“子”雖有師道之稱,然繫於氏者不過男子之美稱。然蓋子既稱孔子,又稱仲尼,則亦無例可說。又認為今之《論語》稱《魯論》者,蓋張禹參合《齊》、《魯》而篇從《魯論》,鄭玄雖兼校《古論》,面篇呂仍從《魯論》,故其後仍之。又認為鄭玄並未見《齊》、《魯》原本,第就《張論》考之。《古論》、《齊論》、《魯論》在鄭玄時已亡佚,許慎《說文》所云“逸論語”者,即張禹利削之餘。又謂漢文帝時代,《論語》雖置博士,其後旋罷。東漢之世,傳者寥寥,又經董卓、李、郭之亂,經籍淪亡。夏侯。張禹諸說,或因是散佚。又謂《論語》有重出,乃後人羼人之誤,非張、鄭之過。又謂《堯日》篇疑皆斷簡無所屬,故附之於末。《魯論》以其少故合之。又據《公羊傳》“墮費”出孔子之謀,據《韓詩外傳》、《新序》、《烈女傳》《水經注》等,“佛黔”系趙寢子時人,事在孔子卒後,因此“公山弗擾”及“佛脖召”二章.為戰國策上苟且求合者托。所論頗有理據。後附《三亳考》,據皇甫謐、鄭玄以糾正孔穎達《正義》之誤,說亦甚辯。有清同治光緒年間刻本。(孔祥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