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信託

論信託

《論信託》在信託這個古老命題和普通人認知之間建立了一座橋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信託的理念,闡述信託的精神,同時還列舉了古今中外許多例子作為佐證。 信託始於金融,不止於金融。信託是信在前,托在後,從邏輯的起點出發,探尋信託的本質和哲學內涵,明晰信託是人類的生存方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信託在中國和西方的發展歷程;進而說明信託的中介作用,並基於信託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表現,說明信託是一種有效的制度安排,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積極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論信託
  • 類型:經濟管理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8644549
  • 作者:蒲堅 張繼勝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開本:16
  • 品牌: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論信託》沒有枯燥的理論、沒有數學模型、不談定價,卻將信託說盡說透。
《論信託》以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信託,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讀者,都能更加準確、深刻的認識信託。
厲以寧老師親自作序推薦,並對本書寄予厚望——希望《論信託》的出版能推動中國信託業大發展。
專家團隊傾力打造,中信信託董事長蒲堅帶領中國第一大信託公司和中國國際經濟諮詢有限公司研究團隊精心創作。在高校有望單獨開設信託課程,故本書可作為高校教材推廣。

作者簡介

蒲堅,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中國中信集團公司董事、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經濟諮詢公司董事長、上海中信未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繼勝,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國際經濟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車耳,中國國際經濟諮詢公司副總經理;周萍,中信信託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周勤,華僑大學碩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導論
信託不止於金融
信託道德和利他之心
信託之事
一、信託是一種信用
二、信託是一種契約
三、信託是一種媒介
信託之本
一、信用與信任
二、託付的源起
三、信託的本原
信託之信
一、人的信用
二、商品的信用
三、貨幣的信用
四、資本的信用
五、信託中的信用
信託之義
一、信託精神釋義及功能
二、信託精神-從中國說起
三、信託的精神-從西方說起
信託之構
一、信託的制度功能
二、信託制度的創新性
三、信託的法律價值
信託之介
一、“中介”理論的哲學喻義
二、 信託三權分離制度與中介理論的內在邏輯
三、 信託中介功能價值:無邊界服務
四、信託中介功能載體:綜合服務商
信託之規(治)
一、信託的歷史沿革
二、國外信託立法發展概況
三、各國信託法律制度的分析
信託之踐
一、減貧公益信託的實踐發展
二、土地信託流轉促進新農村共同富裕
三、養老信託促進老齡化社會和諧發展
信託之理
一、信託是人類的一種生存方式
二、信託是一種生產關係
信託之道
一、避險的邏輯
二、逐利的邏輯
三、向善的邏輯
結語
信託之知 159
一、相關概念的重新梳理 160
二、知識的內涵 162
三、信託制度實現知識的集成和分享 169
參考文獻: 174
附錄:信託故事十則 175

文摘

3.信託精神的中庸貴和
適中是一種美德,這在任何一種古典文化中都得到了肯定,尤其在農業文化中,它被視為一種至上的美德。為什麼要在信託精神中,特別突出“適中”呢?因為信託這種行為最容易使人滑向貪婪。色諾芬在《經濟論》中系統地分析了人對於白銀的不厭其多的心態,正是貨幣作為對實際有用財富的一般索取權的特徵,與人性中的貪婪相結合,促成了人類一種無度的行為。對信託來說,最易犯的錯誤就是貪婪,有一種天然的突破“適中”、走向“過度”的衝動。沒有節制的行為就不會有正義,那么在信託行為中貫徹節制這個價值理念便分外重要。
適中乃是一切善行的生成機制。中國儒家思想正是以此為特徵。“和”是儒家思想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範疇。在儒家看來,“和”既是大地萬物運行的一個根本法則,也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本原則。在中國古代典籍之一《禮記》中,即有“允執厥中”之論。孔子表彰舜帝的治世智慧時,贊其“允執其中”,“執其兩端而用中”。所謂“禮之用,和為貴”,並發展出系統的中庸理論,強調“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認為“至中和”,就能達到“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把“和”的精神貫穿在信託精神中就是在處理信託活動中的利益分配關係上,提倡公平互利。信託行為的公平,主要是處理信託主體間關係上的道德要求,它要求受託主體一定要尊重委託人、受益人的人格尊嚴和財產、交易權利,同時也要求對委託人、受益人對象能夠一視同仁,努力去尋求利潤與公平之間的平衡。“和”精神也表現於信託經營策略上自覺地信守互利的原則,不僅僅追求自己的利益,也努力去促成交易對方利益的實現。此外,儒家注重“和而不同”,提倡互利的相處之道,對於信託業者合理地去處理與競爭對手的關係,更好地與同業進行合作也具有積極的啟發和借鑑意義。
4.信託精神的克己復禮
信託精神不僅表現於信託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而且也體現於他們自身的責任意識中。哈耶克說“只有在個人既做出選擇,又為此承擔起基本責任的地方,他才有機會肯定現存的價值並促進它們的進一步發展,才能贏得道德上的稱譽”。責任是從業者崇敬自己的事業並盡最大努力去把事業做得最好的一種精神品質。對於信託業者來說,責任心不僅僅是一種個人精神品質,更是個人行為選擇的一種基本的道德規範。因而作為對一種思想方法的發揚,我們可以賦予“克己復禮”新的含義。
“克”可以理解為控制、調節的意思,“己”就是自我,狹義上講,自我就是我自己,也可以叫小我,廣義上講,自我可以是大自我,也就是我能夠控制的,或者說在我的控制、調節範圍內的事物和行為。簡單地說,“復禮”就是去實踐禮。那“禮”是什麼呢?狹義上講,禮是當時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廣義上講,可以理解為我們所不能控制的現實的外部環境。從更深層次講,就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和大趨勢。那么,“克己復禮”就可以理解為:我們要調整和控制我們的小我和大我,儘可能不和當時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對抗(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最根本的,是去適應現實的外部環境,去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大趨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既不完全喪失自我,又能有所作為。
儒家的克己復禮值得信託精神繼承和弘揚。勤奮刻苦精神、精誠敬業精神、堅忍不拔精神、自強不息精神等,都是一個合格的信託業者需要具備的基本精神品質。繼承和弘揚這些優良精神傳統,對於培育現代中國信託精神,造就成千上萬的優秀信託專業人士,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信託經營是一個創造性、風險性很大的職業,它所依賴的主要不是自然的條件,而是人的能動行為;它的成功不僅取決於自己,而且也受制於他人和社會。變幻莫測的市場,激烈無情的競爭,這一切使得信託活動既充滿創造性,也風險重重。因此,信託業者不應把事業的成功寄托在偶然的機遇上,也不能通過欺詐、強取豪奪等不義方式去獲取超額利潤,只能靠勤奮來打天下,靠刻苦來創業績。人們要想在信託活動中獲得成功,必須有一種勤勉不息的奮鬥精神。可以說,每一個有所成就的信託業者的成功史都是一部勤奮敬業的奮鬥史。他們或勤勉不息、奮發圖強,以汗水與辛勞,創一番事業;或不畏艱難,百折不撓,憑意志與信念,開拓不平凡事業;或專心敬業,精益求精,靠智慧與恆心,創造一 流業績。這種勤勉敬業的奮鬥精神,是信託行業發展最需要的一種主體精神。 P60-62

後記

我國信託行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6次大的整頓,已經成為金融行業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面對著信託行業的迅速發展,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們不禁要思考讓這個行業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後的深刻背景,和這個行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正在和將要起到的關鍵作用。在西方國家盛行的信託業在中國同樣有著深厚的歷史土壤和現實需求。基於此,本書作者、中信信託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中國信託業協會理事長蒲堅先生提出了“信託不止於金融”,為本書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在本書的創作過程中,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國際經濟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繼勝博士,中國國際經濟諮詢公司副總經理車耳教授,中信信託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周萍教授,華僑大學碩士生導師周勤博士都不同程度參與書稿統籌、修改和不同章節的寫作,之後由車耳和周勤統稿。
《論信託》稱得上一部集體之作,中國國際經濟諮詢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聯合培養的在站13位博士後全部參與其中,或多或少分別撰寫了不同的篇章,儘管被選用的章節和文字數量各不相同,但是眾人的智慧在這裡得到了體現。這些博士後均畢業於國內外著名高校,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和行業從業經歷,他們紮實的學術功底、豐富的實踐經驗、開闊創新的思維為本書增添了不少風采。博士後作者按入站先後分別如下:
周萍,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中信信託研究部高級研究員
尹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信醫療養老投資管理中心總經理助理;
谷彬,東北財經大學統計學博士,國家統計局、副研究員;
郭建民,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博士,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處長、副研究員;
鐘傑,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重慶國際信託北方業務部副總經理;
郭柯,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博士,就職於聚信泰和基金管理公司;
吳華,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經濟學博士,國務院扶貧辦副局級幹部;
崔總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學博士,中航技北京公司企業部副部長;
董禹,愛丁堡大學工程學博士,中信信託研究部高級研究員;
汪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博士,中信信託研究部高級研究員。 秦嶺,北京大學國際法博士,中信信託研究部高級研究員;
徐猛,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博士,昆明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作為學生,本書上述全體作者衷心感謝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厲以寧老師在百忙之中關注本書、親自為本書作序並鼓勵各界關注信託、增加這方面的講授,增加立法機構對信託的研究。厲老師對我們的鼓勵是我們繼續做深入研究的動力。
在這裡,我們還要感謝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陳一松先生,中信信託其他同事路京生、呂君芳、馬春光、張子鎂、王道遠、李峰、李子民、包學勤以及馮為民、馮彥慶、蔡成維、程紅等。感謝中國國際經濟諮詢有限公司同事崔冠傑、董博軍、羅學富、姜亞明、王煒、徐光磊、王蘇星等。他們的經驗和智慧都給我們以不同程度的啟發。
謝謝中信出版社季紅副總編輯、葛小莉編輯和其他出版社同仁,他們為此書出版付出了努力。
對此書創作提供幫助的還有不少人,不能一一列舉,在此一併致謝。
遍歷群書,研究和論述信託的專著不勝枚舉,這些專著多將信託視為一種金融工具,或進行信託行業發展研究、或進行信託業務實務研究。本書以信託“體現的是一種進步的法制思想、新型的經濟關係和包容的文化傳統”為線索,論述信託背後的歷史淵源和其中所蘊含的理論和邏輯內涵,探索信託的本質。只是,創新與缺陷可能是一對孿生兄弟,本書難免會有疏漏和不當之處,歡迎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日後的修訂和改正,我們對此深表感激!
《論信託》全體作者
2014年1月

序言

提起信託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舶來品,是西方已經發展成熟的事物,後來傳進國內的。其次,人們會以為這是一種金融手段,而且是主要為機構或者高收入目標人群服務的金融手段。所以,當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家信託公司,也就是榮毅仁先生在1979年創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時,許多人還不知道他們是乾什麼的,和普通百姓有多大關係。似乎這個改革開放後興起的名詞離人們的生活很遠,解釋起來也費工夫。當時連在這個領域工作人的認識都比較迷茫,不知道信託在中國的前景是什麼樣子。

事實上,信託既不是舶來品也不只是金融手段,而是一種古老的人際關係和生產關係。它離我們很近,信託存在於人類社會各個領域,在不同的人類關係中一直發揮著作用,也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中有不間斷的創新。這是《論信託》給人帶來的強烈信息。

1997年,當時我還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任八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我為朱善利教授等主編的《中國信託投資業的地位及其發展方向》一書 作序,並在序言中呼籲國內立法者加快《信託法》制訂。這一段時間內最重要的變化就是隨著劃時代的《信託法》的出台,信託業經過幾次整頓重新獲得了新生,並且迅速成長為中國金融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越來越為更多的人所熟悉。

信託是市場式的,其產生源自於受託人和委託人也就是供求雙方各自的需求而自然產生的,和商品之對市場關係一樣,沒有需求就沒有信託。但是信託和商品不同,它開始反映的是自然形成的人際關係,以後這種關係逐漸發展成生產關係,還帶有濃厚的法律色彩,以至於一直無論在社會哪個角度都會發現這種關係的存在。

信託是自願式的,是一種是心甘情願的、無怨無悔的,即使委託人託付的是自己的整個身家,那也是他發自內心的行為。所以信託行為不應該是指令性的、強制性的。無論利他式信託,比如那些在西方已經很成熟、在我國正在蓬勃發展的公益性信託,還是利己式信託,或者利他利己混合式信託,都是個人發自內心決定。

信託是契約式的,它是雙方甚至多方經過通盤考慮、深思熟慮之後所做出的決定,一旦達成信託協定就要嚴格履行,每條規定應該有落實,不能反悔。為此雙方信守協定是信託關係的關鍵。信託的不可逆性就像是個不能倒流的河,即使是口頭約定,也得忠實地執行直到結束。否則,就只能訴諸於司法,但是即使是判決也得遵循事先的信託約定。從這個意義上講,信託源於自然需求,卻可能落實於法律約束。
信託作為一種託付在中國歷史上的傳誦、以及在近代西方國家表現出財富轉移安排的有效性,都值得研究。這是一種既符合中國現實又具有人類共識的一種安排,它既有人際關係的層面,又有生產關係的層面,還有法律關係的層面。

我們知道股份制分離了所有權和管理權,儘管所有者被剝離了管理權,但他的收益可能更好,可能獲得收益最大化。而信託這種方式不僅分離了所有權和管理權,還分離了所有權和受益權、分離了管理權和受益權,在這三方面的權利中劃定了邊界,使三方的權利和義務相互獨立,互不干擾。這樣,委託人的意願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受託人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受益人的利益獲得了最大化,這是一種三贏的安排。

難得的是,《論信託》一書的作者都來自金融行業第一線,他們不僅從事著信託業的具體工作,還能靜下心來研究理論問題。看來社會應該關注信託,高等院校應該增加信託方面的講授,立法機構和行業協會也應該加強對信託立法方面的研究。比如,在美國有十幾個關於信用制度的法律,而在中國這方面幾乎是個空白。中國的經濟建設已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理論研究和法制建設也應該得到相應的提高。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推動中國信託業的進一步發展。  
厲以寧
2013年11月2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