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外的精彩:中學導師制

課堂外的精彩:中學導師制

《課堂外的精彩:中學導師制》是2014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怡敏。該書主要介紹了華東模範中學探索導師制的研發過程,根據個性化教育的要求進行了中學導師制的探索。

基本介紹

  • 書名:課堂外的精彩:中學導師制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29頁
  • 開本:16開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徐怡敏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7519930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中學教育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本書正是根據個性化教育的要求進行了中學導師制的探索。
通過導師制,建立新型的人際關係(師生、生生、師師關係),關注學生非智力發展,在個別指導和合作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健康的身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問題探究意識與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經歷體驗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特長發展。
本書介紹了華東模範中學探索導師制的研發過程。學校在近幾年建立了新型的導師制,形成了頗有特色的導教學關係。並圍繞導師制,形成了有特色的導學課程,探索了導學形式,並進行了一系列的紀錄與評價等教學研究課題。

編輯推薦

1、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探索個別化教育,用導師制詮釋導教學的新師生關係,演繹課堂外的精彩。
2、一所學校的變革之路,完全的導教學案例。
3、嶄新的觀念,完整的課程建設,全新的評價體系。
4、提出可供參考的課題研究方向。

作者簡介

徐怡敏,中學高級教師。1990年以來一直在中學教育第一線工作,在靜安區多校任(掛)職幹部,2011年完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育管理碩士學習。 2012年起擔任上海市華東模範中學校長、書記。
他從2007年起,作為核心研究人員參加學校承擔的教育部課題“在組織變革中提高學校領導力的行動研究”,2010年主持市級課題“在雙通理念下高中導師制的行動研究”,2013年主持上海市級課題“基於通識通能的高中導師合作制行動研究”。

圖書目錄

序一1
序二1
踐行篇 導師制: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第一章 定位導師制
第一節 破解課堂教學質量之困
一、 破解學校改革創新之困
二、 適應教師專業發展之需
三、 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之需
第二節 導師班:有心摘花花少開
一、 導師班的形成過程
二、 導師班的特色
三、 導師班的反思
第三節 導師制: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 導師制的形成過程
二、 導師制的全面實施
三、 導師制的特色
第二章 課堂外的精彩
第一節 教學形式多樣化
一、 對課堂進行前後延伸
二、 採用個別與聯合相輔的導學方式
第二節 學生成長多樣性
一、 通用學習能力成長
二、 非智力因素成長
三、 潛能開發
第三節 學校教育生活化
一、 以學生意願為出發點即興導教
二、 引導學生規劃人生
三、 以課題為抓手開展校外暑期實踐
第三章 課堂因溫暖而有效
第一節 被學科知識遮蔽的師生交往
一、 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二、 課堂:溝通師生教與學的平台
三、 知識:聯接師生交往的工具
第二節 師生情感交流催生教育信任
一、 關注學生異性情感需求
二、 關注學生家庭溫暖的缺失
三、 關注學生成人感的建立
第三節 和諧師生關係讓教學溫暖而有效
一、 化被動為主動學習
二、 幫助學生獲得自我效能感
三、 發掘優勢力量助成長
第四章 從教師走嚮導師
第一節 教師到導師:一種教育理念的更新
一、 “一對一”個別指導
二、 “德”“智”“教”“導”融為一體
三、 多渠道深化師生交往
第二節 教師到導師:一種教學方式的轉變
一、 疑義相析始於“問”
二、 重結果更重過程
三、 定位學科教學法
第三節 從教師走嚮導師:專業發展的最佳化選擇
一、 教師合作文化的制度保障
二、 深化個體專業自省
三、 “強強聯合”讓學生全面發展
第五章 彰顯人性的學校管理
第一節 教師參與的學校管理變革
一、 導師制形成過程中的管理變革
二、 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實踐
第二節 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變革
一、 注重細節的情感化管理
二、 注重方法的自主性管理
三、 注重差異的個性化管理
第三節 全方位的社會實踐管理
一、 建立完備的前期保障機制
二、 社會實踐的具體實施
三、 社會實踐的評價總結
研究篇 導師制:走向個性化教育專題研究
第六章 關於國內外導師制情報綜述
第一節 大學導師制
一、 起源與背景
二、 導師制的內涵
三、 大學導師制和班主任、輔導員制度的關係
四、 大學本科導師制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節 中學導師制
一、 “中學導師制”發展
二、 “中學導師制”的內涵
三、 “中學導師制”的類型和功能
第三節 導師制與班主任制的比較
一、 傳統班主任制的優勢與局限
二、 導師制的優勢與局限
第四節 深化“導師制”管理的思考
一、 樹立發展的教育觀
二、 在新課程理念下,“導師”要及時做好角色的轉換與定位
第七章 關於導師制研究的總方案和行動計畫
第一節 總課題方案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義
三、 研究的假設
四、 研究的目標
五、 研究的主要項目
六、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七、 研究階段及其成果形式
第二節 子項目行動計畫
一、 子項目1:“導師制促進高中生自主發展的行動研究”行動計畫
二、 子項目2:“高中生導師制與教師專業發展研究”行動計畫
三、 子項目3:“實施高中生導師制的學校管理改革研究”行動計畫
第八章 關於導師制研究中的調研報告
第一節 高中學生自主發展現狀調查
一、 問題提出和調查意義
二、 幾個概念的界定
三、 調查方案設計
四、 導師制背景下高中學生自主發展現狀調查及分析
五、 結語
第二節 “導師的發展與現狀”調查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意義
三、 研究對象和方法
四、 問卷調查結果
五、 問卷調查分析
第三節 導師制下學校管理調查報告
一、 調查方案設計
二、 導師制背景下,學校管理和改革現狀調查及分析
第九章 導師制總課題下的相關課題的研究
第一節 高中導師制視角下師生共同開發教育資源的調查研究
一、 理論價值
二、 實踐意義
三、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第二節 在導師制背景下指導高中生自主策劃實踐研究
一、 研究背景和意義
二、 研究思路
三、 主要成果
第三節 運用導師制促進高中學生自我認知發展的支持策略研究
一、 研究的基礎和意義
二、 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
三、 研究的過程和主要成果
第四節 中學導師制研究中學生個性化輔導的實證研究
後記

序言

序 二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中國小主要的教學方式是班級制,一個老師針對幾十個學生進行教學,國民受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所產生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因精力所限無法顧及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統一的要求勢必影響到學生的個性需求和天性發展。因此許多優秀教師在這方面作了相當深入的探索,“小班化”教學機制應運而生,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矛盾。在這個大背景下,2007年當時的董君武校長率先在華模提出並開始進行了中學導師制的積極探索。實驗階段,我們組建了導師團隊,以中青年骨幹教師為主體,選擇健康自信、樂觀陽光、善於合作、敬業奉獻的老師,一個老師帶2—3名學生,採用個別導教、團隊導教,特別是我們在課程設計和理念上,強調發展學生經歷、體驗和感悟,精心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導師制適應了四個需求:
中學生處於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人的一生的學習目標和動力,習慣和方法主要是在中學階段形成和確定的。如何針對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學生個體的和諧發展與最佳發展,為學生今後的持續發展作好必要的準備,這是我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選擇高中導師制並對其進行探索具有明顯的前沿性,順應了時代的發展,符合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針對高中階段教育都專門提出:“建立學生髮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指導。”
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
適應了社會發展需求。
其次,我校在突破學校發展“高原期”、改革創新“瓶頸期”的過程中,提出了“雙通”(通識、通能)教育理念及其系統思路,並落實到課程設定、教學改革、德育創新等方面。這不僅實現了華模辦學思路的戰略性調整,而且拓展了普通高中改革發展的新空間,為我們進一步的探索提供了總的方向。近五年來,在以“雙通”教育理念引領下的學校變革中,探索高中導師制的實踐成為實現“雙通”辦學理念,推進學校教育發展的新的有效路徑。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也適應了學校發展需求。
它還適應了學生自主發展需求。當前,我校高中學生的綜合水平處於高中學生群體的中等狀況。學習方法需要進一步改善,學習習慣需要進一步改善;同時,表現在能力方面,學生的“計畫與安排、合作與交流、選擇與處理、應對與創新”等方面的能力普通較弱,而這些能力恰恰是學生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的通用能力。
導師制的探索實踐成為學生基本通用能力的培育的有效方式。
最後,它適應了教師的發展需求。當前,我校教師已步入年輕化的階段:40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已超過三分之二,提升他們的教育理念,完善他們的教學行為,積累他們的教育經驗,有待學校的支撐;另一方面,他們也是使學校充滿活力的最能動和活躍的因素,是學校變革與創新的基礎與源泉。而且,他們普遍喜歡教師職業,對學校發展滿懷期待,具有相當的專業素養和教學經歷,願意在一種富有實踐價值的教育理念引領下,開展教育的探索性實驗與研究。
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為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搭建了有效舞台。

高中導師制,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選擇,教師指導最適應自己教學風格的學生,學生接受最適合自己的教師的指導,使師生在一種愉悅的教育心境下開展教與學的活動,能夠促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提高。讓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更新教育理念,拓寬教育視野,關注起教育教學實際問題,並從新的視野去研究、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三年的實驗探索,給我們最深切的體會是,我們的學生在導師的帶教下,獲得可喜的進步。他們開朗自信,樂於合作,善於表達,形成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探索精神。
2010年學校開始全面實施導師制。
1 導學教關係的建立(雙向選擇)
如果說,實驗階段我們組建的是導師團小組,而全面實施時,我們的導師團隊有60多位教師,可算是大組了。但是,一個年級150多學生,怎么選擇導師呢?
導教關係的確立是雙向的,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但也考慮一定的比例,設法讓每個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得到關愛。
原則上,導師與學生導學關係的建立,也就組建了一個導學團隊。這個團隊是相對固定的,相對班級制來說是新的組合,新的師生關係和同學(生生)關係。它的特點是:他們原本來自不同的年級和班級,在課堂學習中,他們很可能沒有交集,而我們的導師也有可能與他們在教學上也沒有交集,但他們因為導學關係,有了另一個團隊,這實際上豐富和發展了學生的人際關係和交往範疇。他們不同的經歷、個性和所有的差異,恰恰是最好的教育資源。
2 導學課程設定
導學不同於課堂教學,是以發展學生的非智力為價值取向的。但作為導師制的設計,它又是學校的課程,是有設計和預設的。當然,也不全是預設的,也有生成的,有規定動作,也有自選動作,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所謂規定動作,導師制課程規定,(導師制工作流程)導學活動應該包括制定三年規劃、學期計畫、學習時間的安排、學習習慣培養、學習方法指導、青春期心理輔導等;所謂自選活動,應該由導學團隊自行決定安排,針對學生的需要或某一階段的具體情況設計組織,包括市政熱點、國際問題、同學關係、朋友關係、親子關係等,更多地關注學生學會生存、應對生活的能力,把我們的通能教育理念融入導學活動。
3 導學形式的探索(個別導學、集體導學、聯合導學、同伴導學等)
(1) 個別導學
個別導學,不是個別教學,一對一的教學,而是尊重學生的不同特點與個別差異進行導學活動,它的針對性、目標性比較強。導師主要以改善高中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關注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為依據,建立師生溝通渠道,以師生對話式為主,並從學習上、生活上、心理上全面關心愛護帶教學員。
(2) 集體導學
集體導學,是一個導師對兩個及以上的學生的導學。方式既有導學團隊內部對話,又有集體活動和相互的交流。導師對學生既有統一要求,又有個別化的教育要求。集體導學的最大優勢是利用“差異”這個資源。
(3) 聯合導學
全面實施導師制後,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起,聯合導學應運而生。導師們自行結隊進行聯合導學。
差異是資源,這不僅對學生而言,對教師也是如此。每一個導師,都有不同的學科背景,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和關注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與方法,導學關係不僅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而不同,也可以依據教師的特點進行組合,我們除了個別導學、集體導學之外,還常常發揮教師的優勢進行聯合導學,資源共享。
(4) 綜合導學(社會實踐)
我們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中的導學。從2008年起,利用寒暑假,把各類社會實踐與活動作為導師制導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先後組織了浙東文化之旅、北京奧運後城市文化研究、雲南民俗風情考察、崇明生存實踐、海派文化探尋等。去年,我們全體導師制學生,分成五大組,分別赴東北、江浙、井岡山、湘西和北京進行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導師制導學的一種方式,更是學校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自主選擇,自主確定方案、設計活動過程,自主組織和管理,自主形成結論和報告。教師在活動中是觀察員和記錄者,在特定的時候把把關,引導引導。社會實踐還是一種研究性學習,作方案、設問卷、行調查、作統計、析數據、寫報告。社會實踐,對學生來說,在高中階段的生活經歷與體驗,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也是學生髮展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能力,在實踐中感悟人生。(配套制度:案例書寫方案、活動設計論證評分表、幫困補助辦法、經費使用辦法、成果評選獎勵辦法等。)
4 記錄和評價
很多老師,都會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去評價導師,評價導學活動。我們的態度是,記錄即評價。我們的導師制是一種探索,我們把它看成是行動研究,我們認為,過程管理可以促進導師制的完善。為此,我們建立了導師制的記錄平台,把導師制的一些導學活動,用即時記錄的方式,呈現出來。實際上,導師制的導學活動,除了對話交流方式之外,我們引導導師與學生運用網路平台,進行網路對話,當學生遇到困難,又難以當面交流時,可以通過平台;而老師有什麼要關照的,也可以在記錄平台上寫幾筆。其作用還在於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最主要的是,我們把最原始的記錄過程保存下來,是很有價值的實證材料。
5 課題與研究
在三年實驗階段,我們立項課題《運用導師制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實證研究》,作為區域“輕負擔,高質量”研究的組成部分,對導師制的實驗作些思考和研究,於2011年6月結題。伴隨導師制的推進,我們又在2011年下半年申報、立項了市級課題——《體現“雙通”教育理念的高中學生導師制行動研究》。為了更好地進行課題研究,在這個學校課題下面,我們建立了三個核心子課題,《高中學生導師制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研究》、《高中學生導師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和《實施高中學生導師制的學校管理改革研究》,同時,又在核心子課題的基礎上研發了一些區級課題,如《運用導師制促進高中學生自我認知發展的支持策略研究》、《中學導師制研究中學生個性化輔導的實證研究》、《運用導師制指導高中生策劃及實施計畫實踐研究》、《高中導師制視角下師生共同開發教育資源的調查研究》等。
導師製作為學生個別化教育的一種選擇和探索,是因材施教的一種詮釋。它的優勢在於: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導學活動和交流互動中,導師可以更多地了解學生,從而更多地理解學生;發現學生的學習優勢,教師能夠認識到學生的學習優勢差異進行個別化教育,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業效能;拓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導師制實施這一過程中,促進教師教育行為的最佳化。並能激活學校教師的創新智慧,有效提升學校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預設還原教育的完整,(1)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根據學生的心理、行為、學習、活動和生活等情況進行指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逐漸學會選擇。(2)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習慣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綜合指導,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3)關注學生學科學習和各類實踐活動,指導學生科學安排時間,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提出問題意識,逐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所學校應有一所學校自身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特質。我校有近70年的辦學歷史,但它是一所“年輕的學校”,因為我校一直以來都能走在中學教育發展的前沿,以教育改革為己任。改革創新使我們華模成為一所充滿朝氣的學校,這就形成了學校辦學的內在特質。我們華模年輕的教師隊伍同樣朝氣蓬勃,銳意進取,充滿陽光,而通過導師制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華模的學生自信、樂觀、陽光,這就是華模特有的學校文化。導師製成為華模學校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

2013年1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