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可愛的人

誰是最可愛的人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魏巍從朝鮮戰場歸來後所著報告文學,最先於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後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現在不少版本的語文書已將此篇課文刪除),影響了數代中國人。從此之後,解放軍廣泛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誰是最可愛的人
  • 創作年代:1951年
  • 作品出處: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後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 文學體裁:通訊
  • 作者魏巍
內容簡介,簡介,作品全文,創作背景,寫作背景,寫作原因,寫作主題,寫作內涵,寫作形式,作品鑑賞,作品賞析,回望經典,作者簡介,作品影響,偉人點評,國外影響,社會評論,肖復興,朱鴻,陳子善,止庵,其他相關,

內容簡介

簡介

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作品全文

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也許還有人心裡隱隱約約地說:你說的就是那些“兵”嗎?他們看來是很平凡、很簡單的哩。既看不出他們有什麼高深的知識,又看不出他們有什麼豐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說,這是由於他跟我們的戰士接觸太少,還沒有了解我們的戰士: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讓我還是來說一段故事吧。
還是在二次戰役的時候,有一支志願軍的部隊向敵後猛插,去切斷軍隅里敵人的逃路。當他們趕到書堂站時,逃敵也恰恰趕到那裡,眼看就要從汽車路上開過去。這支部隊的先頭連(三連)就匆匆占領了汽車路邊一個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崗,阻住敵人,一場壯烈的搏鬥就開始了。敵人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飛機,十多輛坦克和集團衝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湧捲來。整個山頂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但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崗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敵人的死屍像穀子似得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崗流紅了。可是敵人還是要拚死爭奪,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滅。這激戰整整持續了八個小時,最後,勇士們的子彈打光了。蜂擁上來的敵人,占領了山頭,把他們壓到山腳。飛機擲下的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這時候,勇士們是仍然不會後退的呀,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著嗚嗚的火苗向敵人撲去,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把要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據這個營的營長告訴我,戰後,這個連的陣地上,槍枝完全摔碎了,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屍體,做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卡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還有一個戰士,他手裡還緊握著一個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國鬼子,腦漿崩裂,塗了一地。另有一個戰士,他的嘴裡還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在掩埋烈士們遺體的時候,由於他們兩手扣著,把敵人抱得那樣緊,分都分不開,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斷了。……這個連雖然傷亡很大,但他們卻打死了三百多敵人,特別是,使我們部隊的主力趕上,聚殲了敵人。
誰是最可愛的人
這就是朝鮮戰場上一次最壯烈的戰鬥——松骨峰戰鬥,或者叫書堂站戰鬥。假若需要立紀念碑的話,讓我把帶火撲敵及用刺刀和敵拚死在一起的烈士們的名字記下吧。他們的名字是:王金傳、邢玉堂、胡傳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趙錫傑、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張貴生、崔玉亮、李樹國。還有一個戰士已經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讓我們的烈士們千載萬世永垂不朽吧!
這個營長向我說了以上的情形,他的聲音是緩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說他在陣地上掩埋烈士的時候,他掉了眼淚。但他接著說:“你不要以為我是為他們而傷心,我是為他們而驕傲!我感覺我們的戰士是太偉大了,太可愛了,我不能不被他們感動得掉下淚來。”
朋友們,當你聽到這段英雄事跡的時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覺得我們的祖國有著這樣的英雄而值得自豪嗎?
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的仁義,充滿國際主義的深厚熱情。
在漢江北岸,我遇到一個青年戰士,他今年才二十一歲,名叫馬玉祥,是黑龍江青崗縣人。他長著一幅微黑透紅的臉膛,稍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的淳樸可愛。不過因為他才從陣地上下來,顯得稍為疲勞些。眼裡的紅絲還沒有退淨。他原來是炮兵連的,在有一天夜裡,他被一陣哭聲驚醒了,出去一看,是一個朝鮮老媽媽,坐在山崗上哭。原來他的房子被炸毀了,又在山裡搭了個窩棚,但窩棚又被炸毀了。……回來,他馬上到連部要求到步兵連去,因為步兵連的需要,就批准了他。我說:“在炮兵連不是一樣打敵人嗎?”“那,不同!”他說:“離敵人越近,越覺著打得過癮,越覺著打得解恨!”
在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裡,有一天他從陣地上下來做飯。剛一進村,有幾架敵機襲過來,打了一陣機關炮,接著就扔下了兩個大燃燒彈。有幾間房子著火了,火又盛,煙又大,不敢到跟前去。這時,他聽見煙火里有一個小孩子哇哇哭叫的聲音。他馬上穿過濃煙到近處一看,一個朝鮮的中年男人在院子裡倒著,小孩子的哭聲還在屋裡。他走到屋門口,可是屋門口的火苗呼呼地已經進不去人,門窗的紙邊已經燒著。小孩子的哭聲隨著那濃煙滾滾地傳出來,聽得真真切切。當他敘述到這裡的時候,他說:“我能夠不進去嗎?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國遇見這種情形我能夠進去,那么在朝鮮我就可以不進去嗎?朝鮮人和我們祖國的人民不是一樣的嗎?我就用腳踹開門,撲了進去。呀!滿屋子灰洞洞的煙,只能聽見小孩哭,看不見人。我的眼也睜不開,臉燙的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著了火沒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亂摸。先一摸摸著一個大人,拉了拉沒拉動,又向大人的身後摸,才摸著一個小孩腿,我就一把抓著抱起來跳出門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個小孩子呀。他穿著個小短褂兒,光著兩條小腿兒,小腿亂跳著,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誰養活你哩!’這時候,火更大了,牆上的紙也完全燒著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從那火門裡鑽進去了。一拉那個大人,她哼了一聲,再拉又不動了。湊近一看,見她臉上的血,已經把她胸前的白衣流紅了,眼睛已經閉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趕忙跑出門外,撲滅身上的火苗,抱起這個無父無母的孩子。……”
朋友,當你聽到這段事跡的時候,你的感覺又是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嗎?
誰都知道,朝鮮戰場是艱苦些。但他們是怎樣的呢?有一次,我見到一個戰士,在防空洞裡吃一口炒麵,就一口雪。我問他:“你不覺得苦嗎?”他把正送往嘴裡的一勺雪收回來,笑了笑,說:“怎么能不覺得!咱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裡。”他把小勺兒乾脆放下,興奮地說:“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裡,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什麼。”他又指了指狹小潮濕的防空洞說:“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悶的慌哩。眼看著外面好好的太陽,光光的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裡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躂邊說話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裡,像總結似地說:“我在這裡流點血不算什麼,吃點苦又算什麼哩!”我又問:“你想不想祖國呀?”他笑起來:“誰不想哩,說不想那是假話。可是我不願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國的老百姓問:‘我們託付給你們的任務完成得怎么樣啦?’我怎么答對呢?我說‘朝鮮半邊紅,半邊黑,這算什麼話呢?’”我接著問:“你們經歷了這么多危險,吃了這么多辛苦,你們對祖國,對朝鮮有什麼要求嗎?”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們什麼也不要。可是說心裡話,我這話可不定恰當呀。我們是想要這么大的一個東西,”他笑著,用手指比個銅子兒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說:“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我們願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們的祖國去。”
朋友們,用不著繁瑣的舉例,你已經可以了解到我們的戰士,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是什麼一種品質,他們的靈魂是多么的美麗和寬廣。他們是歷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善良愛好和平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親愛的朋友們,當你坐上早晨第一列電車走向工廠的時候,當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時候,當你喝完一杯豆漿,提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當你安安靜靜坐到辦公桌前計畫這一天工作的時候,當你向孩子嘴裡塞著蘋果的時候,當你和愛人悠閒散步的時候,朋友,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許很驚訝地看我:“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從朝鮮歸來的人,會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請你們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經知道了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請再深深地愛我們的戰士吧,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編者按
魏巍:我怎樣寫《誰是最可愛的人》
(《人民日報》1951年8月19日)
編者按:魏巍同志的朝鮮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是朝鮮前線通訊中寫得很好的一篇。本報編輯部於五月間曾邀請魏巍同志談他創作這篇通訊的經驗,並寫成本文。我們認為他所說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方法是正確的,值得新聞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參考。

創作背景

寫作背景

本文是建國初期一篇影響很大,傳誦廣泛的優秀通訊。寫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最艱苦階段,志願軍戰士英勇反擊美國侵略軍的英雄事跡。
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由於領土爭端,爆發了韓戰。9月中旬美帝國主義糾集聯合國部隊,直撲我鴨綠江邊。10月25日我國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跨過鴨綠江的志願軍戰士跨過鴨綠江的志願軍戰士
作者那時剛剛調到總政,上級派了一個小組去朝鮮了解美軍戰俘的思想情況,以便開展對敵政治鬥爭。在戰俘營,魏巍接觸了許多美軍官兵。他說,這些美國兵多數表現出極大的厭戰情緒,不少人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他們打了德國打日本,本想歇歇了,可又跑來打朝鮮,挺不情願。但也有很反動的。但不管立場如何,卻都令他們感到遇到了世界上最難對付、最不怕死的軍隊。我們的志願軍就是憑著一顆赤誠的愛國心,憑著勇敢,不要命地與武器裝備、軍事實力、綜合國力遠遠高於我們的侵略者幹了起來,是他們的鮮血把猖狂一時的鐵老虎打成了紙老虎。
完成調查任務後,給總政寫了一個詳盡的調查報告,本可以回國了,但魏巍沒有回,而是上了前線。
在前沿陣地上採訪了3個月。他親眼看見了戰士們殺敵的無畏;親身感受了敵人巨炮的轟鳴,我們多少戰士被這百倍於驚雷的爆炸聲震聾。他踏過被炮彈深翻過的陣地,他手握過鮮血浸透的泥土。前線這3個月,他終生難忘。
從朝鮮回來是1951年的2月了,此時已調任《解放軍文藝》副主編。前方將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強烈地震撼著他,他急切地想讓祖國人民了解自己的兒女,是怎樣的英勇,是怎樣的頑強。我們眼前這平平常常的一切,都是他們鮮血的代價,這絕不是一句空話。“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題目不是硬想出來的,而是在朝鮮戰場上激動的情況下從心裡跳出來的。
在朝鮮時,他曾寫了一篇《自豪吧,祖國》的通訊,裡邊寫了20多個他認為最生動的例子。帶回來給同志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沒有拿出去發表。因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記賬,哪一個也說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後寫《誰是最可愛的人》,就只選擇了幾個例子,在寫完後又刪掉了兩個,最後只選取了這三個事例來寫。
魏巍魏巍

寫作原因

我能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們的戰士的英雄氣魄、英雄事跡,是這樣的偉大,這樣的感人。而這一切,把我完全感動了。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主題,是我很久以來就在腦子裡翻騰著的一個主題。我在部隊里時間比較長,對戰士有這樣一種感情,覺得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每當我和他們坐在一起,不知道為什麼,我就覺得滿心眼兒的高興。
這次我到朝鮮去,在志願軍里,使這種感情更加深了一層。我更加覺得戰士們的可愛。我看到他們在韓戰中,雖然面臨的任務是這樣艱巨,作戰環境是這樣艱苦,但我們戰士的英雄性,比起我過去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所看到的,卻有著更高的發展。特別這種英勇的普遍性,更是空前的。譬如,我在某步兵團曾了解到一個令人驚訝的數目字,這個團,至第三次戰役結束止,傷員自己請求留隊的比送到醫院休養的數目字還要大。就恐怕在世界戰爭的歷史上,也是一種奇蹟!這一事實更加督促著我,使我有一種更加強烈的願望來表現《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主題。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篇稿子,使我更明確了這一點:在現實生活中的深入感受,對寫作的人是多么重要!你感受得深了,寫出來,也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勁,人家讀了,也就感受得深;你感受得淺,人家從你這兒受到的,也就淺。你根本還沒有感動呢,那就用不著說了。這兒,我還要加一句,就是深入的感受,跟深入的採訪很有關係。就拿在戰士中的採訪來說吧,你跟他們談得深,你對他們了解得深,他們的氣質、思想、感情,就會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們的情緒中。也就是說,使你感受得更深些。

寫作主題

我怎樣來表現這一主題呢?首先,我希圖追求著最本質的東西。在朝鮮,我腦子裡經常想著一個問題:我們的戰士,為什麼那樣英勇呢?就硬是不怕死啊!那種高度的英雄氣概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為了找答案,我談了好多話,開了好多座談會。我細細跟他們談,讓他們把心裡的話談出來。跟我談的,有指揮員、戰鬥英雄、一般的戰士、幹部、新參軍的學生和過去曾經是落後的人。我了解到,他們由於鍛鍊與認識的不同,雖然有些差異,但是都有著共同的一點,即對於偉大祖國的愛,對朝鮮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在這個基礎上的做一個革命英雄的榮譽心。於是,我了解了在黨的教育下這種偉大深厚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思想感情,就是我們戰士英勇無畏的最基本的動力。我想,這不是最本質的東西嗎?這就是最本質的東西。我肯定了它。我一定要反映它。我毫不懷疑。一切其它枝節性的,片面性的,偶然性的東西,都不能改變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問題的本質找到了,那么,應該怎么樣反映這個最本質的東西呢?在朝鮮時,我曾寫了一篇《自豪吧,祖國》的通訊,裡邊寫了二十多個我認為最生動的例子。帶回來給同志們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沒有拿出去發表。因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記賬,哪一個也說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後寫《誰是最可愛的人》,就只選擇了幾個例子,在寫完後又刪掉了兩個。事實告訴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說明本質的東西,給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會是突出的。

寫作內涵

寫戰士怎樣才寫得生動?我感覺不僅應寫戰士的英雄行為,還要寫出戰士英雄行為中的英雄的思想感情。譬如寫一個激烈的戰鬥場面和戰士的英雄行為,如果僅僅寫敵人炮火多么厲害,敵人如何兇猛地往上沖,經過我們戰士的一陣手榴彈,把敵人打下去了。接著敵人又第二次衝鋒,第三次衝鋒,我們的戰士又是第二次、第三次地把他們用手榴彈打下去了,等等,很可能使讀者感到我們的戰士不像一個活的人,而煞像一個投手榴彈的機器。這就是只寫了戰士的一層皮,沒有寫出英雄的生命和靈魂。把活的人寫死了,把英雄的人寫成了紙人紙馬。再出奇驚人的事跡,也覺得不太感動人。可是,如果我們寫出了戰士的思想感情,那給人的感覺就會大大不同。他們會感到:原來做出這樣英勇行為的人,是跟自己一樣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會感人的。比如負傷不下火線的事情,這在革命隊伍中,幾乎是最平常的了,但如果能把一個傷員負傷卻不下火線時的思想感情寫出來,是會感動人的。原因是:人民的思想感情總是相通的,你只要傳達了思想感情,就可以把相距千萬里,所處的情境完全不相同的人們連結在一起。特別是我們的戰士的思想感情是如此的崇高而美麗,它本身是具有多么感人的力量!

寫作形式

這篇東西的經驗,又告訴我:一篇東西的目的性,要簡單明確。一篇短東西,能把一個意思說透,的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動起筆來,又總愛面面俱到,想告訴人家這個,又想告訴人家那個。結果呢,問題提得不尖銳,不明確,更別說深入地解決問題。因為哪個意思也沒有說透,怎么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呢?我寫這篇東西之初,原也想說好幾個意思,最後沒有那樣做。
至於為什麼以通訊的形式出現呢?說到這裡,又牽連到過去自己的一個老毛病。我原是個喜愛寫詩的,雖然在抗戰期間寫過些通訊,但對通訊,總不是那么看重。這次回來,又想先寫別的,但又老想:這樣偉大的鬥爭和偉大的戰士必須要很快寫出來呵,如果慢慢在那兒鑽長的、刻細的,最後又弄不成,怎么對得起戰士呢?這樣,就著筆寫了這篇通訊。這篇東西的寫作經過及一點點淺薄的體會,就是這樣。

作品鑑賞

作品賞析

在當代文學的發展史上,首先要提到的是魏巍的報告文學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在這些作品裡,作者以飽含深情和詩意的筆觸,報導了抗美援朝戰場上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揭示了彭德懷帶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光照日月的崇高心靈,歌頌了中朝兩國人民的血肉情誼。這些作品在當時一經發表,立刻便激起強烈的反響。它激勵了朝鮮前線廣大指戰員的鬥志,鼓舞了祖國人民努力生產、支援前方的幹勁。魏巍在談到寫作這些散文的體會時說,“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很久以來就在腦子裡翻騰著的一個主題。
作者認為,在現實生活中深入感受,對寫作的人非常重要。感受得深了,寫出來,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勁。深入的感受,跟深入的採訪很有關係。跟他們談得深,對他們了解得深,他們的氣質、思想、感情,就會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們的情緒中。在表現主題時,首先,作者希圖追求著最本質的東西。其次,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說明本質的東西,給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會是突出的。寫戰士寫得生動的奧秘是,不僅應寫戰士的英雄行為,還要寫出英雄行為中的英雄的思想感情。不能把戰士寫得像一個投手榴彈的機器,不能只寫了戰士的一層皮,而要寫出英雄的生命和靈魂。如果把活的人寫死了,把英雄的人寫成了紙人紙馬,再出奇驚人的事跡,也覺得不太感動人。當讀者感到原來做出這樣英勇行為的人,是跟自己一樣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例子不太突出,仍然會感人的。魏巍的寫作經驗還說明,一篇東西的目的性,要簡單明確。動起筆來,不能面面俱到,想告訴人家這個,從作品看,魏巍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首先在於他自己也談到過的對生活的深刻感受,他對戰士的深厚感情。其次,在於作者精湛的藝術技巧。有人稱魏巍散文為“壯麗的詩”,這的確概括了他的藝術風格。魏巍本來喜歡詩,他的散文帶有鮮明的詩的素質,鮮明的形象,純真的心靈,深邃的思想和激越的詩情熔為一爐,使思想感情的潮水自優美的筆端流出,奔騰激越,而又清新宜人。
魏巍與朝鮮兒童魏巍與朝鮮兒童
《誰是最可愛的人》一篇,最初發表於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在廣大人民心中激起了強烈的共鳴。散文通過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珠聯壁合的形象,層層深入地展示了志願軍戰士的性格、胸懷和品質。散文還在開頭、結尾及中間,和諧地加入抒情議論,深邃的思想,潮水似的感情,交融在一起,通過優美的語言,傾流而出。《前進吧,祖國!》一文,寫於1952年朝鮮西海岸,表現在朝鮮戰場的戰士對祖國的熱愛、思念和希望:“祖國啊,在炮火彌天的戰線上,人人都在想著你,人人都在聽著你,甚至從一封短短的家信里去猜著你。人們雖然望不見你,可像能聽見你一樣。因為你奔騰前進的腳步,是震動著你的兒女們的心啊。”這篇散文構思和取材角度新穎,事例典型,真摯感人。作者懷著一腔熱情,寫出了戰士們對祖國的一往情深。在1958年11月14日的《人民日報》上,魏巍發表《依依惜別的深情》。這簡直是一首令人盪氣迴腸的抒情詩篇。1958年,志願軍最後一批要離朝回國了。作者用寄情於物的手法,將惜別的深情,壓縮進經過精心提煉的典型形象和細節之中。他十分敏銳地抓住人們在分別前夕思想感情的變化,充分描寫,不斷地積聚、醞釀,為分別時刻的傾盆淚雨作了深厚的鋪墊。散文的結構謹嚴自然,別情的表達層層深入。為了加強抒情氛圍,作者還施以景色點染。總之,“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主題,得到了很好的表現,深刻蘊藉,濃烈感人。集子中的其他作品,如《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戰士和祖國》、《擠垮它》等等,也是頗受讀者喜愛的優秀之作。

回望經典

重讀《誰是最可愛的人》 感動了什麼 影響了什麼
2000年,在紀念“志願軍出國作戰五十周年”之際,人民日報的記者採訪了魏巍。談及《誰是最可愛的人》,魏巍說:“《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題目不是硬想出來的,而是從心底跳出來的,從情感的浪潮中蹦出來的。我能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戰士的英雄氣概一直在激勵著我。他們的英雄事跡是這樣的偉大,這樣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動了。”
魏巍述說這些往事時,仍顯得很激動。
今天,重新品讀這篇影響了幾代人的作品,不僅僅是感動。

作者簡介

作者魏巍(1920~2008),河南鄭州人,畢業於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現代作家,原名魏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代表作:長篇小說《東方》、通訊集《誰是最可愛的人》、散文《我的老師》。建國後曾任《解放軍文藝》副總編、北京軍區宣傳部副部長、北京部隊政治部文化部部長、政治部顧問,中國文聯顧問、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作品影響

毛澤東批示:《誰是最可愛的人》印發全軍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誰第一個喊出了時代和人民的心聲?是作家魏巍。
最可愛的人和新一代最可愛的人,在當代中國已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代名詞。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作品,家喻戶曉,流傳中外,被選入全國中學語文課本,鼓舞、教育了幾代人。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第一版頭條發表了魏巍的這篇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

偉人點評

毛澤東閱後批示:“印發全軍”。
朱德讀後連聲稱讚:“寫得好!很好!”
周恩來在1953年第二次文代會上講話時,竟推開了講稿,對著話筒大聲說:“在座的誰是魏巍同志,今天來了沒有?請站起來,我要認識一下這位朋友(這時,全場都望著從座位上站立起來的魏巍,熱烈鼓掌),我感謝你為我們子弟兵取了個‘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稱號。”

國外影響

1957年莫斯科國家藝術文學出版社出版了《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俄譯本。C·馬爾科娃在序言中寫道:“魏巍屬於在中國人民覺醒起來進行革命、在動盪的戰爭年代成長起來的那一代青年作家。1920年,他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一個小職員家庭里。家境連年的貧窮,很早就使未來的詩人、作家經歷了艱苦的生活,很早就促使他覺醒起來,抗議籠罩在國民黨社會的不公平……魏巍的這些特寫作品現在已經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在這些作品中,他真誠地讚美、歌頌朝鮮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他的每一篇特寫,都浸透著難以遏制地相信普通人、相信人民的光明未來的信念。這些特寫作品,現在仍未失去其魅力。”

社會評論

肖復興

文章具有歷史坐標意義,“可愛的人”是魏巍的一個貢獻。
———肖復興(著名作家)
對於魏巍,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可以說是一個經典,在上世紀50年代,這篇作品讓“最可愛的人”成了志願軍的代名詞。而時隔這么多年,最“可愛的人”這個稱呼仍然跨越時空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任何為社會做出了貢獻,感動了社會的人都可以成為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我覺得這是魏巍的一個貢獻。
可以說在上世紀50年代,這篇作品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但是對於現在的社會來說,畢竟建國初期和現在有了很長的距離,社會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覺得魏巍那個年代的那種看待事物的透明的、清澈的心靈現在不多了。現在的社會變化太大了,商業化氣氛太濃,人的心靈已經變得很複雜了,很難找到當時的那種透徹了,但是那個年代畢竟還是有那個年代的局限性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魏巍的這篇文章是具有歷史坐標意義的。老一代作家的離開可能意味著一個時代的慢慢結束,但是也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朱鴻

它讓我們珍惜身邊平凡的幸福,那個時代留下的精神將一直存在。
———朱鴻(著名作家)
《誰是最可愛的人》當年不僅僅出現在我的課本中,也出現在我的考卷中,是我可以流利背誦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很傳神地描寫了當年志願軍浴血奮戰的場景,是感動了好幾代人的作品,也給我們提出了“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概念。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不了解這個作品了,但是這個作品所描寫的事情都是真實的。儘管隔了幾代人,但是文章中的文字是可以讓現在的人體會到令人鼓舞的情緒的,會讓現在的人明白我們所享受的平凡而安寧的生活是因為有國防保衛的,可以說它現在仍然可以讓人們珍惜身邊平凡的幸福。
聽到魏巍去世的訊息,我有一種感覺,覺得屬於魏巍他們的那個時代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是我相信那個時代留下來的精神會一直在。

陳子善

《誰是最可愛的人》堪比歷史文獻,寫出了真正的紅色經典。
———陳子善(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誰是最可愛的人》影響很大,按照現在的說法,作品真實反映了抗美援朝時志願軍的戰鬥生活,在當代文學史上,其作用相當於歷史文獻。這部報告文學在我們的研究領域是作為左翼報告文學進行研究的,屬於紅色經典。而且,我認為的紅色經典,只有《誰是最可愛的人》這樣的作品才能算是,它當時產生過正面的影響。現在回過頭看,當然也存在時代的局限,因為寫抗美援朝時有一定的表現手法,我們今天來看,它只反映了部分的真實,但所有的文學作品都不可能全部真實,總會有局限,它當時能產生那么大影響,我覺得應該給它一個恰當的歷史地位。
我個人認為,在魏巍的整個創作生涯來講,《誰是最可愛的人》超過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東方》,因為《誰是最可愛的人》具有很大的社會影響,而且很感人,有非常強的文學性,就是在今天看還是很感人,這個題目就非常有感情。當時寫抗美援朝出了相當多一批作品,例如巴金的《團圓》,但從大的歷史背景來看,《誰是最可愛的人》是最突出的,最有代表性的,它讀起來很親切,教條的東西比較少。

止庵

歷史價值高於文學價值 ,對了解當時人的所思所想很有作用。
——止庵(著名評論家)
我對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最熟悉,如果要評價其文學地位,我認為,對一部作品的評價應該有兩種層面認識,一種是文學史的認識,就是要看它的文學價值,而不是看作者當時是否被主流文學圈認可,例如《唐詩選》當時沒有杜甫的詩歌,但並不掩蓋他的文學價值,這就是一部作品的文學史評判。我個人認為《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學史價值是有限的。
一些作品的歷史影響很大,對了解當時人的所思所想有作用,我認為《誰是最可愛的人》是這樣的,是了解時代的材料,應歸在歷史框架下,這個意義不是文學的意義。
這部作品是非常感人的,但感動人的東西有很多種,或許當時以為其具有文學意義,但我認為這部作品的重要性還是體現在其歷史材料價值上,其歷史價值毫無疑問也是高於文學價值!

其他相關

一篇散文,為人民子弟兵樹起一座英雄豐碑
《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中外引起了如此廣泛而強烈的反響,原因在哪裡?它的創作經過是怎樣的?我第一次聽魏巍講《誰是最可愛的人》創作背景是在1990年8月17日。這一天該文中提到的“活烈士”李玉安來到北京西山八大處甲1號魏巍家。此時我正在北京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任主任,是魏巍培養起來的文藝戰士。他打電話讓我前去陪客,實際上是給我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機會。
魏巍端詳著這位身穿中山裝、滿腮白胡茬兒的老人,驚喜地說:“李玉安同志,想不到你還活著!”李玉安激動地說:“活著,活著,這不來看你啦!”兩位老戰士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魏巍深情地回憶了當年創作《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經過。那是1951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38軍112師擔負穿插任務,他們成功地穿插到三所里、龍源里、松骨峰,切斷了敵人的後路。南逃之敵為了奪回生路,拚命地向112師撲來。北援的敵人為了接應南逃的潰軍,也瘋狂地撲向112師。面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的美軍,112師承受了最大的戰場壓力,整個戰場殺得天昏地暗。
松骨峰是美軍爭奪的要點,在這裡守衛的是112師335團1營3連,他們打了最悲壯的一仗。美軍集中了32架飛機、18輛坦克、幾十門榴彈炮和千餘名步兵向3連進攻。我3連官兵用血肉之軀拚死抵抗,打敗了美軍無數次進攻。最後,3連僅剩下7個人,仍頑強地堅守住了陣地。師指揮所聽到3連在松骨峰的壯舉時,所有在場的同志都肅然默立,流出了眼淚。戰鬥結束後,112師師長楊大易去了3連陣地,看到一生難忘的場面:陣地前沿堆滿了幾百具美軍屍體和打亂摔碎的槍枝。犧牲的我3連官兵,有的緊緊抓住敵人的機槍,有的手中的手榴彈沾滿了敵人的腦漿,有的嘴裡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戰士邢玉堂、2排副排長王健候身上的余火還在燃燒,他倆的身子壓著敵屍,牙齒和指甲深深地嵌進敵人的皮肉里……事後,楊大易將3連陣地的情況告訴了前來採訪的魏巍,又陪同他重訪了3連陣地。
魏巍說,他當時要找3連倖存的官兵採訪戰鬥的經過,但全連除犧牲和重傷送往醫院的,只剩下一名通訊員。後來,他找到了一營營長王宿啟,《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素材都是王營長流著眼淚向他講述的。
1951年2月,魏巍完成了3個月的朝鮮採訪,回國後便奉命到《解放軍文藝》任副主編。他開始抓緊時間寫出在朝鮮的見聞和感受,特別是松骨峰戰鬥的場面在他腦海里頻頻出現,激勵他不得不動筆。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題目不是硬想出來的,而是在朝鮮戰場上激動的情況下從心裡蹦出來的,從情感的浪潮中跳出來的。”魏巍越說越激動,他幾乎忘記了接待客人。他說,我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最根本的原因是志願軍戰士的英雄氣概、英雄事跡是這樣的偉大、感人。在寫作中,魏巍從20多個最為生動的故事中,幾經推敲、刪減,最後選定了3個最能表現英雄本色的典型事例。由於感受深刻,下筆如有神,一氣呵成,一天多時間就完成了。稿子寫好後,交給《解放軍文藝》主編宋之的徵求意見,宋主編看後首先被感動了,當即說:“馬上送《人民日報》!”《人民日報》社長鄧拓看了這篇文章十分激動,破例決定將此文放在《人民日報》頭版社論位置發表。
《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共提到了13位烈士的名字,由於當時戰場的特殊情況,誰死誰活很難了解清楚。後來,出現了兩名隱功埋名、含辛茹苦、為國奉獻的“活烈士”李玉安和井玉琢。
1990年8月的一天,原志願軍355團給魏巍打來電話,說《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的烈士李玉安還活著,他來老部隊送小兒子參軍,想見一見魏巍。這才有了今天李玉安來到魏巍家,兩位老戰士敘舊交談,回憶當年松骨峰戰鬥和創作《誰是最可愛的人》的經過。
魏巍談了創作經過像親歷一場戰鬥場面,此時才想起喝水。他給李玉安續上一杯茶,自己也呷了幾口,疑惑地問:“這么多年了,你為什麼不來找我?為什麼不來找老部隊?”李玉安這才講述了當年在朝鮮戰場負傷後的情況。當時,李玉安胸部負了重傷,昏迷六七個小時後,被朝鮮人民軍的一名司號員救下了陣地,3天后由友鄰部隊送往野戰醫院,做了開胸手術,才倖免一死,後來又轉回國內治療。傷愈後,因傷殘復員到老家黑龍江巴彥縣興隆鎮,在糧庫當了一名普通工人,默默苦幹了幾十年。“比起犧牲的戰友,我算幸運多了。娶了老婆成了家,生活不錯了。這次要不是小兒子想當兵,我也不會來麻煩老部隊,更不會來麻煩你了。”李玉安樸實、敦厚,實話實說。魏巍聽了十分感慨,動情地對李玉安和我說,李玉安是1946年參軍的老兵,在解放四平、天津和渡江作戰中,多次立功。但他從不向人炫耀自己的功績。復員到地方40多年,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做貢獻。那時他月薪不足百元,要維持8口之家的生活,十分艱難。但他從來沒有向政府和老部隊伸過手。他不僅在戰場上是“最可愛的人”,在和平建設時期,也是“最可愛的人”。會見結束時,魏巍把一部精裝的長篇小說《東方》和一部《魏巍散文集》贈送給了李玉安,並在書的扉頁上題寫了:“您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魏巍又詳細地詢問了李玉安現在的家庭情況,熱情地安排他吃、住、行,還向李玉安的老部隊和家鄉有關部門,專門寫了“活烈士”李玉安的英雄事跡,建議解決他的生活困難和落實復轉軍人、傷殘待遇等問題。
三部長篇小說,唱響了革命戰爭三部曲
魏巍先後創作的三部長篇小說為:我國第一部全景式地描寫抗美援朝戰爭的長篇巨著《東方》、我國第一部全景式地描寫紅軍長征的長篇巨著《地球的紅飄帶》、反映偉大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壯麗畫卷《火鳳凰》。創作時間的順序是自然形成的,按戰爭時期排列起來,應是: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整體構成了革命戰爭三部曲。
魏巍創作長篇小說《東方》,開始是在1959年到河北省邢台駐軍187師代職寫作的。那時,我正巧入伍來到這支英雄的部隊。在團里歡迎新戰友的大會上,我代表新兵發言並朗誦了自己創作的一首小詩《走,報名去》。到會的師政委周樹青回師部向魏巍介紹有個新兵叫王石祥,是個鄉辦中學教員,已入了黨,和學生一起應徵入伍,代表新兵發言很有激情,還當場朗誦了一首自己創作的小詩。魏巍對能寫點東西的新戰士特別關注,非要親自見見。於是,第二天我被領到師部見這位大作家魏巍。過去只是在中學語文課本上讀過《誰是最可愛的人》,今天就要見到這位仰慕已久的名人了,我心情非常激動,又有點靦腆和緊張。待我這個列兵向面前的大校首長敬禮時,揚起的右手有些顫抖。魏巍親切地讓我坐在他身邊,深邃的目光透過近視眼鏡溫和地望著我。聽了我的情況匯報後,魏巍對團政委說:“這個小伙子不錯,要培養他搞文藝創作,就把他放到紅2連吧!搞創作沒生活不行,首先要當好一個兵。”這樣,我一直在紅2連生活、鍛鍊了六七個年頭。開始,連隊的緊張生活忙得我沒時間寫東西,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師政委和魏巍同志不斷地到連隊來看我,問我感覺苦不苦、累不累。開導我:“磨刀不誤砍柴功,有了生活一定能寫出東西的。”還指示連里領導適當地給我一點業餘時間搞文藝創作。每天晚上班務會後,班長總要我拿出當天寫的詩歌念給大家聽,戰友們紛紛傳抄,挺受歡迎。我寫的詩歌大都是在行軍路上、演兵場上朗誦,有的寫在連隊黑板報上。團里新聞幹事把我寫的較好的詩不斷投遞到軍內外報刊,經常在《戰友報》、《解放軍報》、《解放軍文藝》及《人民日報》、《詩刊》等報刊上發表。兩三年工夫,我寫的詩稿裝了一大麻袋。師政治部選編、列印了我的詩集《兵之歌》,經魏巍和師政委推薦,寄給了時任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的著名詩人田間同志,經他審選、編排了目錄,推薦給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這就是1964年出版的我的第一本詩集《兵之歌》。應該說,是魏巍同志引導和幫助我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
魏巍在我師創作《東方》,待了好長一段時間。節假日,我有時請假去師部拜望魏巍首長,他還執意留我吃飯。我一個列兵哪敢和首長一起吃飯。只記得有幾次,我和師部公務員一起去邢台城裡為首長買過稿紙。
長篇小說《東方》,創作的時間較長,前後跨越20年。後來“文革”,魏巍也受了衝擊,被迫停筆數年,“文革”後才陸續完成。當1979年《東方》出版後,魏巍及早簽名寄給了我,此時我已從連隊調到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搞歌詞創作。我先讀為快,感到格外親切、動人。讀後曾寫過一篇學習心得,發表在當時的《戰友報》上。
《東方》的顯著特點是,作者不僅描繪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全過程,包括主要的戰役和戰鬥,而且巧妙地把統帥部和基層指戰員聯繫起來,把志願軍和朝鮮軍民聯繫起來,把前方和後方聯繫起來,把國外和國內聯繫起來,駕馭全局,精心結構,縱橫捭闔,揮灑自如,背景廣闊,氣度恢宏。為了創作這部作品,魏巍動用了他全部的生活積累。他不僅三次入朝採訪,還先後深入冀中農村和北京長辛店二七車輛廠調查研究和掛職鍛鍊。人們讀後不禁掩卷驚嘆:這本書里有多少令人喜歡、令人景仰、使人深思、使人懷念的英雄、優秀人物啊!著名作家丁玲在《我讀東方——給一個文學青年的信》中寫道:“……《東方》是一部史詩性的小說,它是寫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創造的宏偉業績的史冊,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是一座雕塑了各種不同形象的英雄人物的豐碑……從《東方》的七十幾萬字里,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發展,是比較清楚的,對約二十來個主要人物的描寫,其個性也是比較分明的。作家花了很大的精力科學地組織起這部長篇,筆力始終不懈,感情貫穿到底。這在只有一般文學基礎,剛剛開始寫作的人是難以達到的,即使與魏巍同時代、功夫較深、有成就的作家也不是隨便能夠達到或超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