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異常

肝功能異常(Hepatic Insufficiency)是當肝臟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損害,引起肝臟形態結構的破壞和肝功能的異常。輕度的損害,通過肝臟的代償功能,一般不會發生明顯的功能異常;如果損害比較嚴重而且廣泛,引起明顯的物質代謝障礙、解毒功能降低、膽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礙及出血傾向等肝功能異常改變,稱為肝功能不全,即肝功能異常。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Hepatic Insufficiency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肝臟
  • 常見病因:感染、化學藥品中毒、免疫功能異常、營養不足、膽道阻塞、血循環障礙、腫瘤、遺傳缺陷等
  • 常見症狀: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乏力,嗜睡;黃疸;脂肪肝;腹腔積液,胸水;皮膚粗糙,夜盲;牙齦出血;蜘蛛痣,肝掌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1.感染
寄生蟲(血吸蟲、華枝睪吸蟲、阿米巴)、鉤端螺旋體、細菌、病毒均可造成肝臟損害。其中尤以病毒最常見(如病毒性肝炎)。
2.化學藥品中毒
如四氯化碳、氯仿、磷、銻、砷劑等,往往可破壞肝細胞的酶系統,引起代謝障礙,或使氧化磷酸化過程受到抑制,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有些藥物,如氯丙嗪、對氨柳酸、某些碘胺藥物和抗菌素(如四環素),即使治療劑量就可以引起少數人的肝臟損害,這可能與過敏有關。
3.免疫功能異常
肝病可以引起免疫反應異常,免疫反應異常又是引起肝臟損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能損害肝細胞;B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核心抗原、e抗原等能結合到肝細胞表面,改變肝細胞膜的抗原性,引起自身免疫。又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病人血內有多種抗體(抗小膽管抗體、抗線粒體抗體、抗平滑肌抗體、抗核抗體等),也可能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4.營養不足
缺乏膽鹼、甲硫氨酸時,可以引起肝脂肪性變。這是因為肝內脂肪的運輸須先轉變為磷脂(主要為卵磷脂),而膽鹼是卵磷脂的必需組成部分。甲硫氨酸供給合成膽鹼的甲基。當這些物質缺乏時,脂肪從肝中移除受阻,造成肝的脂肪變性。
5.膽道阻塞
膽道阻塞(如結石、腫瘤、蛔蟲等)使膽汁淤積,如時間過長,可因滯留的膽汁對肝細胞的損害作用和肝內擴張的膽管對血竇壓迫造成肝缺血,而引起肝細胞變性和壞死。
6.血液循環障礙
如慢性心力衰竭時,引起肝淤血和缺氧。
7.腫瘤
如肝癌對肝組織的破壞。
8.遺傳缺陷
有些肝病是由於遺傳缺陷而引起的遺傳性疾病。例如由於肝臟不能合成銅藍蛋白,使銅代謝發生障礙,而引起肝豆狀核變性;肝細胞內缺少1-磷酸葡萄糖半乳糖尿苷酸轉移酶,1-磷酸半乳糖不能轉變為1-磷酸葡萄糖而發生蓄積,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硬化。

臨床表現

消化功能障礙,致食慾減退、肝功能異常、厭油、噁心、嘔吐等;肝細胞損害,致血清轉氨酶等酶類增高,而膽鹼脂酶降低,可致乏力、易倦、嗜睡等;膽紅素代謝異常,可致黃疸;糖代謝障礙,可致血脂含量改變,膽固醇合成及酯化能力降低;脂肪代謝障礙可形成脂肪肝;白蛋白合成障礙,嚴重時導致腹腔積液、胸水等;維生素類代謝障礙,可致皮膚粗糙、夜盲、唇舌炎症、水腫、皮膚出血、骨質疏鬆等;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可致牙齦出血、鼻出血等;激素代謝異常,可致性慾減退、月經失調、皮膚小動脈擴張,出現蜘蛛痣、肝掌、臉色黝黑等。

檢查

1.肝細胞損害,致血清轉氨酶等酶類增高,而膽鹼脂酶降低。
2.膽色素代謝異常,可致黃疸。
3.糖代謝障礙,可致血脂含量改變,膽固醇合成及酯化能力降低。
4.脂肪代謝障礙可形成脂肪肝。
5.白蛋白合成障礙,可致白蛋白/球蛋白倒置。
6.維生素類代謝障礙,可致皮膚粗糙、夜盲、唇舌炎症、骨質疏鬆等。
7.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可致牙齦出血、鼻出血等。
8.激素代謝異常,可致性慾減退、月經失調、出現蜘蛛痣、肝掌等。

鑑別診斷

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脂肪肝、中毒性肝炎、肝淤血、肝腫瘤等均可引起肝功能異常,應根據其病因、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進行鑑別。

治療

如果發現肝功能異常,患者一定要及時作全面的檢查,查明具體的病因,針對不同的表現和病因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比如:保肝,降黃,抗病毒,降脂等對症治療,標本兼治。如果是B肝、肝硬化、脂肪肝等疾病因素引起的肝功能異常,要及時對症治療。如果是飲酒、過度勞累、熬夜、肥胖、服用藥物等因素導致的肝功能異常,要及時進行調理,注意休息和合理的飲食,有望恢復正常。肝功能異常時切勿盲目就醫用藥,如體型肥胖超體重者需檢查血脂及B超以了解有無脂肪肝;肺結核患者考慮藥物性肝損傷等。並非所有的肝功能異常都需用藥物治療,如劇烈運動以後、勞累、睡眠不佳等引起的一過性轉氨酶升高,常無需用藥也可自行恢復,需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如果肝功能異常同時伴有嚴重的消化道症狀必須立即到肝病專科就診治療以免貽誤病情。如果因HBV及HCV活動性複製所致的肝功能異常,及早抗病毒治療有望獲得長期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