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差修正模型

誤差修正模型

誤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簡記為ECM)是一種具有特定形式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它的主要形式是由Davidson、 Hendry、Srba和Yeo於1978年提出的,稱為DHSY模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誤差修正模型
  • 外文名:error correction model
  • 含義:具有特定形式的計量經濟學模型
  • 提出者:Davidson、 Hendry、Srba和Yeo
  • 提出時間:1978年
  • 學科:統計學
概念,產生原因,創建模型方法,結構,

概念

建立誤差修正模型,首先對變數進行協整分析,以發現變數之間的協整關係,即長期均衡關係,並以這種關係構成誤差修正項。 然後建立短期模型,將誤差修正項看作一個解釋變數,連同其它反映短期波動的解釋變數一起,建立短期模型,即誤差修正模型。

產生原因

誤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
對於非穩定時間序列,可通過差分的方法將其化為穩定序列,然後才可建立經典的回歸分析模型。如:建立人均消費水平(Y)與人均可支配收入(X)之間的回歸模型:
Yt = α0 + α1Xt + μt
如果Y與X具有共同的向上或向下的變化趨勢,進行差分,X,Y成為平穩序列,建立差分回歸模型得:
ΔYt = α1ΔXt + vt
式中,vt = μt − μt − 1
然而,這種做法會引起兩個問題: (1)如果X與Y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係 Yt = α0 + α1Xt + μt 且誤差項μt不存在序列相關,則差分式 ΔYt = α1ΔXt + vt 中的vt是一個一階移動平均時間序列,因而是序列相關的;(2)如果採用差分形式進行估計,則關於變數水平值的重要信息將被忽略,這時模型只表達了X與Y間的短期關係,而沒有揭示它們間的長期關係。
因為,從長期均衡的觀點看,Y在第t期的變化不僅取決於X本身的變化,還取決於X與Y在t-1期末的狀態,尤其是X與Y在t-1期的不平衡程度。 另外,使用差分變數也往往會得出不能令人滿意回歸方程
例如,使用ΔY1 = ΔXt + vt 回歸時,很少出現截距項顯著為零的情況,即我們常常會得到如下形式的方程:
式中,α不等於0.(*)
在X保持不變時,如果模型存在靜態均衡(static equilibrium),Y也會保持它的長期均衡值不變。但如果使用(*)式,即使X保持不變,Y也會處於長期上升或下降的過程中,這意味著X與Y間不存在靜態均衡。這與大多數具有靜態均衡的經濟理論假說不相符。可見,簡單差分不一定能解決非平穩時間序列所遇到的全部問題,因此,誤差修正模型便應運而生。

創建模型方法

(1)Granger 表述定理
誤差修正模型有許多明顯的優點:如 a)一階差分項的使用消除了變數可能存在的趨勢因素,從而避免了虛假回歸問題; b)一階差分項的使用也消除模型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c)誤差修正項的引入保證了變數水平值的信息沒有被忽視; d)由於誤差修正項本身的平穩性,使得該模型可以用經典的回歸方法進行估計,尤其是模型中差分項可以使用通常的t檢驗與F檢驗來進行選取。因此,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是否變數間的關係都可以通過誤差修正模型來表述?就此問題,Engle 與 Granger 1987年提出了著名的Grange表述定理(Granger representaion theorem):
如果變數X與Y是協整的,則它們間的短期非均衡關係總能由一個誤差修正模型表述:
ΔYt = laggedYX) − λμt − 1 + εt
式中,μt − 1是非均衡誤差項或者說成是長期均衡偏差項, λ是短期調整參數。
對於(1,1)階自回歸分布滯後模型如果 Yt~I(1), Xt~I(1) ; 那么的左邊ΔYt~I(0) ,右邊的ΔXt ~I(0) ,因此,只有Y與X協整,才能保證右邊也是I(0)。
因此,建立誤差修正模型,需要首先對變數進行協整分析,以發現變數之間的協整關係,即長期均衡關係,並以這種關係構成誤差修正項。然後建立短期模型,將誤差修正項看作一個解釋變數,連同其它反映短期波動的解釋變數一起,建立短期模型,即誤差修正模型。
(2)Engle-Granger兩步法
由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的的關係,可以得到誤差修正模型建立的E-G兩步法:
第一步,進行協整回歸(OLS法),檢驗變數間的協整關係,估計協整向量(長期均衡關係參數);
第二步,若協整性存在,則以第一步求到的殘差作為非均衡誤差項加入到誤差修正模型中,並用OLS法估計相應參數。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變數間的協整檢驗時,如有必要可在協整回歸式中加入趨勢項,這時,對殘差項的穩定性檢驗就無須再設趨勢項。 另外,第二步中變數差分滯後項的多少,可以殘差項序列是否存在自相關性來判斷,如果存在自相關,則應加入變數差分的滯後項。
(3)直接估計法
也可以採用打開誤差修整模型中非均衡誤差項括弧的方法直接用OLS法估計模型。 但仍需事先對變數間的協整關係進行檢驗。如對雙變數誤差修正模型可打開非均衡誤差項的括弧直接估計下式:
這時短期彈性與長期彈性可一併獲得。 需注意的是,用不同方法建立的誤差修正模型結果也往往不一樣。

結構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通過一個具體的模型來介紹它的結構。
假設兩變數X與Y的長期均衡關係為:
Yt = α0 + α1Xt + μt
由於現實經濟中X與Y很少處在均衡點上,因此實際觀測到的只是X與Y間的短期的或非均衡的關係,假設具有如下(1,1)階分布滯後形式,該模型顯示出第t期的Y值,不僅與X的變化有關,而且與t-1期X與Y的狀態值有關。由於變數可能是非平穩的,因此不能直接運用OLS法。
對上述分布滯後模型適當變形得:
式中,λ = 1 − μ, 如果將(**)中的參數,與Yt = α0 + α1Xt + μt中的相應參數視為相等,則(**)式中括弧內項就是t-1期的非均衡誤差項。(**)式表明:Y的變化決定於X的變化以及前一時期的非均衡程度。同時,(**)式也彌補了簡單差分模型ΔY1 = ΔXt + vt的不足,因為該式含有用X、Y水平值表示的前期非均衡程度。因此,Y的值已對前期的非均衡程度作出了修正。(**)  稱為一階誤差修正模型(first-order error correction model)。(**)式可以寫成: 其中:ecm表示誤差修正項。由分布滯後模型知:一般情況下|μ|<1 ,由關係式μ得0<λ<1。可以據此分析ecm的修正作用:
(1)若(t-1)時刻Y大於其長期均衡解α0 + α1X,ecm為正,則(-λecm)為負,使得ΔYt減少;
(2)若(t-1)時刻Y小於其長期均衡解α0 + α1X,ecm為負,則(-λecm)為正,使得ΔYt增大。
其主要原因在於變數對數的差分近似地等於該變數的變化率,而經濟變數的變化率常常是穩定序列,因此適合於包含在經典回歸方程中。
(1)長期均衡模型
Yt = α0 + α1Xt + μt
中的α1可視為Y關於X的長期彈性(long-run elasticity)
(2)短期非均衡模型 中的β1可視為Y關於X的短期彈性(short-run elasticity)。
更複雜的誤差修正模型可依照一階誤差修正模型類似地建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