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存在:探尋新詩之根

《語言與存在(探尋新詩之根)》精選了著者張桃洲研究新詩歷史和現象的論文17篇,主要圍繞“語言”和“存在”兩個層面展開討論。在《語言與存在(探尋新詩之根)》中,著者將“語言”和“存在”這兩個不可分隔、相互依存的範疇稱為新詩之“根”,並以之作為透視新詩諸種問題的切入點:在分析新詩語言時隱含對現代人生存狀況、文化處境的關切,在探討新詩的存在主題時多從語言層面入手。這樣的思路集中體現在前兩輯論文中,分別著眼於新詩語言及相關問題的總體論述,和詩人個體、詩歌文本的具體剖析。

基本介紹

  • 書名:語言與存在:探尋新詩之根
  • 作者:張桃洲
  • 頁數:328
  • 出版時間:2013-12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信息,

基本信息

語言與存在:探尋新詩之根
作者:張桃洲 著
出版時間:2013-12
叢書名:京華學術文庫
頁數:328
開本:16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圍繞“語言”和“存在”兩個層面展開討論。書中,著者將“語言”和“存在”這兩個不可分隔、相互依存的範疇稱為新詩之“根”,並以之作為透視新詩諸種問題的切入點:在分析新詩語言時隱含對現代人生存狀況、文化處境的關切,在探討新詩的存在主題時多從語言層面入手。這樣的思路集中體現在前二輯論文中,分別著眼於新詩語言及相關問題的總體論述,和詩人個體、詩歌文本的具體剖析。

作者簡介

張桃洲,南京大學文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

目錄信息

內篇上 新詩的語言基石
現代漢語的詩性空間
——論20世紀中國新詩語言/003
論歌謠作為新詩自我建構的資源:譜系、形態與難題/019
內在旋律:20世紀自由體新詩格律的實質/037
新詩音韻的探測:朗誦的功能與意義/057
對“古典”的挪用、轉化與重置
——論當代台灣新詩語言的構造/072
內篇下 走向存在之思
存在之思:非永恆性及其魅力
——探究馮至《十四行集》的意蘊/099
論穆旦的“新的抒情”與“中國性”/126
內在轉換:鄭敏詩思與詩學言路的共通性/142
“獨自成俑”的詩與人——論梁小斌詩歌的取向/161
聆聽的眼——論宋琳詩歌中的看與聽/175
尋找話語的森林——論朱朱詩歌中的詞與物/192
存在的幾副面孔——析臧棣的《入梅叢書》/221
外篇 雜語共生與未竟轉型
雜語共生與未竟的轉型:90年代詩歌/237
導引、偏移與形塑:理論的效應及其局限/276
從邊緣出發:1990年代以來的新詩研究/288
重啟現代解詩學的本體論維度
——評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298
“非詩意”的詩史及其書寫
——評洪子誠、劉登翰《中國當代新詩史(修訂版)》/312
後 記/32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