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奉節縣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東北部,長江三峽庫區腹心,是渝東北地區的門戶。

奉節縣東鄰巫山縣,南界湖北省恩施市,西連雲陽縣,北接巫溪縣。至2013年,戶籍人口107.27萬人;轄30個鄉鎮,幅員面積4087平方公里。

奉節縣旅遊資源以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主,主要有夔門、白帝城、天坑地縫、龍橋河、夔州古象化石、黃金洞、古懸棺長龍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詩城
  • 地區:重慶奉節
  • 屬性:歷史文化名縣,自然環境優美
  • 名勝古蹟:夔門,白帝城,天坑地縫
基本信息,歷史沿革,景區景點,

基本信息

奉節,夔門雄峙,瞿塘幽深,環山皆秀,勝跡處處。墨客騷人至此,無不遊目騁懷,“吐納珠玉之聲”。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孟郊、白居易、劉禹錫、李賀、蘇軾、蘇轍、王十朋、范成大、陸游、楊慎、沈慶、王士禎、張問陶等歷代著名詩人,先後留下眾多優美的詩章。特別是“詩聖”杜甫,在流寓奉節的兩年多時間裡,寫詩430餘首,占其全集的七分之二。劉禹錫在夔,於巴渝民歌的基礎上開“竹枝詞”新風。近代以來,也有不少文人高士及革命英傑留下佳作。奉節當今人士,亦多承風騷,作品不少。家喻戶曉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寫的就是奉節。故奉節有“詩城”美譽。

歷史沿革

奉節,先秦時期,屬荊梁之域。
奉節縣在重慶市的位置(深紅色處)
秦代,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年),屬巴郡魚復縣。
三國時期,蜀漢章武二年(222年),改為永安縣。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恢復魚復縣名。[3]
南北朝時期,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改魚復縣為人復縣。
唐朝,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為尊崇諸葛亮奉劉備“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品質,改人復縣為奉節縣。
明末清初,李自成、張獻忠起義軍多次轉戰夔州,張獻忠死後,起義軍餘部組成“夔東十三家”,與清軍大戰於川東。戰亂延續多年,人民迭遭兵焚、饑饉、病疫,出現“村不見一舍,路不見一人”的荒涼景象。清康熙年間,採取輕徭薄賦、免其編審、永不加賦等措施招民墾荒,外省貧民紛紛遷移入川,奉節人口得以恢復和發展。至
奉節縣城區
嘉慶元年(1796年),奉節增添男女共118854丁口。這就是奉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移民。康熙六年(1667年),裁大寧縣併入奉節縣,雍正七年(1729年),復設定大寧縣。
詩城
民國24年(1935年),川政統一,四川實行行政督察區制,原定第九行政督察區署設在奉節,後改設在萬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起奉節屬四川省萬縣專區;1968年屬萬縣地區;
1992年屬萬縣市;
1997年3月,重慶恢復中央直轄市,隨萬縣市隸屬重慶,後直屬重慶。
信州,南北朝、隋唐時期的行政區劃名稱,治魚復縣(今重慶奉節),北周、隋、唐三朝在此曾設定信州總管府,為一級行政區劃,管理區域包括:信(夔)、硤、歸、施、業、浦(萬)、臨(忠)、涪、渝、谷、南、智、務(思)、黔、充、思、巫、平、溱十九州,包括今天重慶直轄市全境、四川東部、湖北西部、貴州省大部。
南朝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分益州東部而置信州,治魚復縣(今重慶奉節縣東,西魏改人復)。
武成元年(559),北周明帝開始在“州”之上建制“總管府”,作為地方最高行政管理機關,統一管理地方軍事、民政全部事務;從而改變了傳統的州、郡、縣地方3級管理模式,構成新型的總管府、州、郡、縣4級地方行政管理體系。
至周武帝保定二年(562),共設定包括信州總管府在內的22個總管府,其中信州總管府初始下轄7州,轄區大約為今天重慶直轄市、川東、鄂西等整個四川東部。
大象二年(580)九月,北周將益州(成都)管內“新(今四川三台)、遂(今四川遂寧)、普(今四川安岳)、合(今重慶合川)、瀘(今四川瀘州)、戎(今四川宜賓)”6州並隸信州總管府,至此,奉節信州總管府轄區範圍擴大到13州,相當於今天鄂西、重慶直轄市,再加四川省一半以上的地理,凸現了當時奉節信州的重要地位。
唐武德二年(619年),因避皇外祖獨孤信之諱,改名夔州,仍置夔州總管府

景區景點

夔門[kuí mén]
夔門,又名瞿塘峽、瞿塘關,瞿塘峽之西門。三峽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名。長江上游之水納於此門而入峽;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 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湧,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因瞿塘峽地當川東門戶,故又別稱夔門。
夔門雄踞瞿塘峽之首,亦是長江三峽之首,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中,它是最窄、距離最短的一個峽,瞿塘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讚嘆。
夔門由兩岸高山凌江夾峙,在巍峨壯麗的白帝城下,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聳入雲。近江兩岸則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白鹽山系因粘附在岩石上的水溶液,主要含鈣質,色似白鹽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粘附在風化的岩層表面,此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隔江相望,一個紅裝,一個素裹,可謂奇景。兩座山都是石灰岩,長期的風剝雨蝕,使兩岸岩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形成十分秀麗的片段景觀。面江迎風之絕壁陡岩,雖然寸草難生,而各現異彩,這些色調和晨曦、晚霞、明月交相輝映,形成了“赤甲晴暉”、“白鹽曙色”和“夔門秋月”等勝景。
2005版10元人民幣上的景點就是夔門。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奉節天坑地縫
奉節天坑地縫位於重慶奉節縣南部山區,主要景點有天井峽地縫、一線天、小寨天坑、旱夔門等。2014年4月,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白帝城
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在東白帝山上,三峽著名遊覽勝地。2006年,白帝城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天鵝湖風景區
天鵝湖風景區位於重慶奉節縣城區北部,原名大埡河水庫。水庫於1969年底竣工,耗時11年。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長龍山風景名勝區
長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重慶奉節縣公平鎮,為道教聖地。1998年,奉節縣政府批准長龍山為縣級風景名勝區。
詩城(重慶奉節的美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