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追赴都回寄零陵親故

《詔追赴都回寄零陵親故》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詩人寫奉詔北還,既喜得離涸澤,又愁高飛力弱,難勝重任;既盼早到長安,又思念零陵親故等複雜心情。此詩在寫景中寄託離情,離情依依,自然生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詔追赴都回寄零陵親故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柳河東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詔追赴都回寄零陵親故1
每憶纖鱗游尺澤2,翻愁弱羽上丹霄3
岸傍古堠應無數4,次第行看別路遙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詔追赴都:詔書被逐的人赴京。
2.每憶:常常想起。纖鱗:小魚。尺澤:淺水池。
3.翻愁:愁緒翻滾,意為擔憂。弱羽:無力的翅膀。丹霄:霞光紅艷的天空,比喻高位。
4.堠(hòu):古代記里程的土堆,五里只堠,十里雙堠。應:是。
5.次第:依次,一個接一個地。行看:又看,復看。別路:離別的道路。

白話譯文

經常想起纖小的魚只能在一尺方圓的水澤中遊蕩,弱小的鳥兒直上雲霄反而令人犯愁。
岸邊堆起的古代記里程的土堠有許許多多,一個個在眼前晃過,使我知道離別的路程已經越來越遠。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十一月,柳宗元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至元和九年二月奉詔赴都,改任柳州刺史。三月赴任,途中路過零陵,有感作此詩,寄給在永州的親朋好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的起句用比喻的手法,極寫詩人被貶永州後的悽慘經歷。他把自己這次赴任比喻成“纖鱗”和“弱羽”,預示著前程將有層層風浪與九霄正在等待他,考驗他。眼看里程越來越長,離親故越來越遠,一種惆悵的別緒油然而生。全詩運用了兩個生機勃發的比喻,意在說明:征程是遙遠的,不可預見的困難一定不少。但由於是纖鱗,它還會壯大翻江;由於是弱羽,它還能長成健翎,直衝雲霄。這無疑給人一種信心與期待。
本來,得詔還朝是柳宗元十年來夢寐以求的結果,可此詩並未流露出詩人喜悅的跡象,相反,十年的貶謫經歷,讓他想起仕途驚懼難當。擔心自己無力堪擔重任,屬過謙之辭。詩人真正擔憂的是紛繁複雜的人事壓力,他還無法順應當時的潮流,違背自己的心愿,曲意逢迎權貴之徒,而這正是他深為憂患的地方。
詩的後二句實寫眼前之景,詩人離永州越來越遠,他一路北上,並沒有極目北望,相反,卻是一路回望,永州飽含著他多少數不清的辛酸。詩人用簡短而又平實的十四個字,勾起人們無限的聯想,滲透出他無盡的思緒。
這首詩中,詩人不獨念念不忘過去的困厄,而且在展望未來時也愁腸滿腹,同家人的暫時別離也鬱結著離情別緒。

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廖仲安:既想離開所貶之地的願望,但又擔心到京之後的官場風波,心情矛盾,也表達了對零陵親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唐詩一萬首》)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德宗貞元(793年)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與韓愈共事。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司馬。十年後,又改任柳州刺史,卒於任所時年47歲,世稱“柳柳州”,亦稱“柳河東”。柳宗元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世人以“韓柳”並稱。他的散文寫得很出色。其作品由劉禹錫編成《柳河東集》三十三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