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毀

訾毀

訾毀,漢語辭彙。

拼音:zǐ huǐ

注音:ㄗˇ ㄏㄨㄟˇ

釋義:亦作“毀疵”。亦作“毀訿”。亦作“毀呰”。非議詆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訾毀
  • 拼音:zǐ huǐ
  • 注音:ㄗˇ ㄏㄨㄟˇ
  • 含義:亦作“毀疵”。
詞目,拼音,注音,引證解釋,

詞目

訾毀

拼音

zǐ huǐ

注音

ㄗˇ ㄏㄨㄟˇ

引證解釋

亦作“毀疵”。亦作“毀訿”。亦作“毀呰”。
非議詆毀。
《漢書·地理志下》:“俗儉嗇愛財,趨商賈,好訾毀,多巧偽。”
唐 柳宗元 《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又況 楊 、 墨 、 申 、 商 刑名縱橫之說,其迭相訾毀、抵捂而不合者,可勝言耶?”
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盲也。”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按語》:“此篇所論,有疏於學理處。且訾毀孔子 ,不無過當。”
管子·形勢解》:“毀訾賢者之謂訾,推譽不肖之謂讆。”
荀子·不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 楊倞 註:“疵,病也。或曰讀為訾。”
徐幹中論·核辯》:“ 孔子 曰:小人毀訿以為辯,絞急以為智。”
百喻經·嘆父德行喻》:“猶如世間無智之流,欲贊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毀呰。”
賈島辯士》詩:“辯士多毀訾,不聞談己非。”
蘇軾 《代滕甫辨謗乞郡書》:“況臣受知於陛下中興之初,効力於眾人未遇之日,而乃毀訾不忌……此臣所以涕泣而自傷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