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達然

許達然

許達然,台南人,本名許文雄,一九四○年生,東海歷史系畢業,哈佛碩士、芝加哥大學博士,現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從事台灣社會史研究。曾得過第一屆青年文藝獎(一九六五)、金筆獎(一九七八)、府城文學特殊貢獻獎(一九九八)、吳三連文學獎(二○○一)。他的散文具社會意識,現實與人文關懷,理性與感性交融。著有散文集《含淚的微笑》《遠方》《土》《水邊》《人行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達然
  • 別名:許文雄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台南
  • 出生日期:1940年
  • 職業歷史學家文學作家
人物簡介,求學經歷,作品,文字特色,

人物簡介

許達然(1940年9月25日—),原名許文雄,台灣台南市人,是一位知名的台灣歷史學家與文學作家。

求學經歷

許達然是許筱華先生和何富女士的長子,在台南市進學國民學校(現台南市中西區進學國民國小)讀國小時,深受鄧正宗老師的關懷照顧和言教身教,國中就讀台南一中國中部,台南市長榮中學高中部畢業後,考入台中市的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師從王德昭楊紹震藍文徵黎烈文等教授,本科畢業服完預備軍官役,留在學校擔任助教,得獎學金到美國哈佛大學讀書,獲碩士學位,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得博士學位,1969年起在美國西北大學 (美國伊利諾州)教書,1980年代也曾到英國牛津大學做研究,主要學術專長是台灣史,特別是台灣社會史、台灣文化史。
他也是以漢語寫作的現代文學作家和詩人,創作現代詩和散文,共出版17本文集和1本詩集,部分作品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韓文

作品

他致力散文詩歌創作,作品取材社會現實生活,富有哲理和人道精神,風格一掃浮華淫艷的傾向。他的第1本散文集是《含淚的微笑》,也是他的成名作,自1979年起相繼出版了《》(1979年)、《吐》(1984年)、《遠方》、《水邊》(1984年)、《人行道》(1986年)、《防風林》(1986年)》、《同情的理解》等散文集,其新詩《疊羅漢》獲吳濁流文學獎新詩獎。
他的作品給讀者最深刻的印象是社會意識極為強烈,對社會底層黎民百姓的命運極為關切。他曾極力呼籲散文作家“多創作些主題鮮明,內容帶思想,反映時代,包含社會的散文”,鄙視“把殘酷的現實當籠鳥玩弄”的抒情散文和“以自為我中心,以閒適為格調”的名士派小品。許達然的創作的另一個特點是他非常倚重意象和講究語言的濃縮,這顯然是受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喜愛運用暗示、對比、烘托等藝術手法,在意象的選擇與營造中滲入自己對人生、社會、歷史的理性認識,從而形成他的散文的特殊風格。

文字特色

許達然的散文文字主要有三個特色:(1)簡練的敘述。許達然除了早期抒發個人苦悶愁緒之外,其作品大都排除自我情感的發抒,而傾向文明社會或鄉土情懷的主題。他的散文表達捨棄縱情的鋪敘,而是理性的探索。(2)跳躍的句式。在一個句子裡,作者刪去了一些多餘的字。讀者在閱讀時,不能順暢的一目而過,必須動腦思索。除此,他也善用頂真句法,讓意思擺盪在聲音節奏中。(3)詞的活用。許達然經常使用迭字來增強語氣,有時更利用文字的外表排列來引發文字潛在的內涵。如《失去的森林》:“它(阿山)不稀罕文明,卻被關在文明里,被迫看不是猴子的人人人人人人。”本句以六個人字的並列表現阿山被困住擁擠的人群中,更對比阿山自身的寂寞無聊。
他以英文和中文撰寫學術著作,部分論著有中文、日文譯本。
他已從美國西北大學 (美國伊利諾州)退休,同時得到該校授予名譽教授稱號。
在台灣台中市的東海大學讀書時,就與台灣資深左翼作家楊逵相過從,與其他資深台灣作家鐘肇政葉石濤鄭清文陳映真南方朔等人也頗有交情,並長期擔任台灣文學刊物《聯合文學》的編輯委員,近年的研究方向也以台灣文學史為主。
2005年11月10日起,他回到台灣的母校東海大學擔任駐校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