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漢字)

記(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記是一個漢字,讀作jì,一般指用大腦記憶下或筆記錄下,通常是動詞,名詞者是指記憶力等。《公羊傳·僖公二年》和《漢書·張敞傳》均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記(繁體字:記)
  • 外文名:記(日文
  • 拼音:jì
  • 部首:訁(繁體:訁)
  • 部外筆畫:3
  • 總筆畫數:5
  • 注音:ㄐㄧ
  • 鄭碼:syy
  • 五筆86:ynn
  • 倉頡:ivsu
  • 五筆98:ynn
  • 四角號碼:37717
  • Unicode:CJK統一漢字 U+8BB0
  • 筆順編號:45515
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1. 把印象保持在腦子裡:~憶。~取。~性。博聞強~。
2. 把事物寫下來:~錄。~功。~者。
3. 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游~。日~。大事~。
記
4. 符號,標識(zhì):印~。標~。~號。
5. 古時的一種公文:奏~。箋~。
6. 皮膚上的生下來就有的深色斑:胎~。
7. 量詞,指打一下:給他一~耳光。

詳細字義

〈動〉
(1) (形聲。從言,己聲。本義:記住)
(2) 同本義 [remember;bear in mind]
記,疏也。——東漢·許慎《說文
記,識也。——《廣雅
記有成。——《禮記·內則》
記間之學。——《禮記·學記》
凡所經履,莫不暗記。——《後漢書·應奉傳》
常記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夢令
吾記天聖中。——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望中猶記。——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又如:記混了;記錯了;切記;牢記;銘記;記不清;記省(回憶,記憶);記心(記在心上,常用於叮囑);記念(掛心;惦念);記憶(記在心裡)
(4) 記載,記錄 [record;write down]
記,書也。——《廣雅
宮之奇果諫,記曰。——《公羊傳·僖公二年》。注:“史記也。”
受記考事。——《漢書·張敞傳》
屬予作文以記之。——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記之而去。——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宋·文天祥《<指南錄> 後序》
請曰:“君必為我記之。”——明·顧彥夫 《村落嫁娶圖記
覽則省記。——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姚鼐記之。—— 清· 姚鼐《登泰山記
(5) 又如:摘記(摘要記錄);筆記(用筆記錄);手記(親手記錄);記言(記錄言論)
記:古代文學作品中記載風景、瑣事、感想等的一種文體,如《小石潭記》《桃花源記》等。
〈名〉
(1) 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章 [note]。如:記書(傳記及諸家之書);遊記;日記;雜記;摘記
(2) 按時間順序記述歷史史實或事件 [chronicle]。如:大事記;史記;記傳(歷史傳記);記牒(史冊;文字記錄);記府(古代國家收藏文書史策的府署)
(3) 標誌,記號 [mark]
倉廒內自有官司封記。——《水滸傳
(4) 又如:標記;以紅色為記;記色(憑據;證據)
(5) 胎記 [birthmark]
生那兒時,脊背下有一搭紅記。——《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塊記
(7) 古時的一種公文 [accounts]。如:奏記;殘記。又指記述或解釋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經中的《周禮·考工記》和《禮記》
(8) 印章 [seal]
正其名,請鑄銅記給之。——《宋史·職官志》
(9) 又如:戳記;圖記;鈐記;記室(官名。掌管章表書記文檄)
(10) 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人、事、山川名勝、器物建築等,故又稱“雜記”。[a written narration]。如:《桃花源記》;《岳陽樓記》。
〈量〉
張開手掌迅速厲害地一擊,摑 [slap]。如:一記耳光。
<方言>
山東臨沂一帶方言中為“家”的意思,張記就是張家,李記就是李家,誰記就是誰家。全國各地店名中的“張記羊肉”中的“記”字,應該與此有關。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記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吏切,音冀。《說文》疏也。《徐曰》謂一一分別記之也。《博雅》識也。《釋名》紀也。《玉篇》錄也。《廣韻》志也。《書·益稷》撻以記之。《傳》使記識其過也。《禮·王制》太史典禮執𥳑記。《注》國有禮事,則豫執𥳑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關尹子·五鑒篇》昔游再到,記憶宛然。
又《博雅》書也。《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於蕭望之。《注》記,書也。奏記自朋始。《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又《正字通》文符也。《後漢·锺離意傳》少為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又與其通。《字彙補》助語辭。《詩·王風》彼其之子。《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
又葉苟起切,音幾。《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征,戾衡門而造止。覿游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一說本作紀,紀與止葉,譌作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