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雅(百科詞典)

廣雅(百科詞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廣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詞典,共收字18150個,是仿照《爾雅體裁編纂的一部訓詁學彙編,相當於《爾雅》的續篇,篇目也分為19類。各篇的名稱、順序,說解的方式,以致全書的體例,都和《爾雅》相同,甚至有些條目的順序也與《爾雅》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雅
  • 性質: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詞典
  • 收字數量:18150個
  • 仿照:《爾雅
  • 成書時間:227-232年間
內容介紹,目錄,內容,流傳版本,歷史價值,文獻記載,

內容介紹

《廣雅》取材的範圍要比《爾雅》廣泛。書取名為《廣雅》,就是增廣《爾雅》的意思。 《廣雅》,訓詁書。三國魏時張揖撰。張揖字稚讓,魏明帝太和中為博士。張揖在《上廣雅表》里說,《爾雅》一書所集訓詁還很不完備,所以把群書中文同義異,音轉失讀,八方殊語,庶物易名,不在《爾雅》的都詳錄品核,以著於篇。其意在增廣《爾雅》,因此所釋仍用《爾雅》舊目,自《釋詁》、《釋言》、《釋訓》以下,直至《釋獸》、《釋畜》凡19篇。其書蒐集極廣,舉凡漢代以前經傳的訓詁。《楚辭》、《漢賦》的注釋,以及漢代的字書、《方言》、《說文解字》等書的解說都兼括在內。為研究漢魏以前辭彙和訓詁的重要著作。
《廣雅》成書於三國魏明帝太和年間(227-232),其書依《爾雅》體例,補所未備,集百家之訓詁,采八方之殊語,詳錄品核,以著於篇。令核其書,自易、書、詩、三禮、三傳經師之訓,論語、孟子、淮南、法言之注、楚辭、漢賦之解,讖之記,含頡、訓纂、滂喜、方言、說文之說,靡不兼載,蓋周秦兩漢古義之存者,悉萃於是。一向認為是研究漢魏以前辭彙和訓詁的重要著作。
《廣雅》原書分上、中、下 3卷,隋代曹憲作音釋,因避隋煬帝楊廣諱,改稱《博雅》,自稱所著為《博雅音》。曹憲所著本,《隋志》作 4卷,《唐志》則改作10卷,書名仍稱《廣雅》,沿用至今。 清代乾嘉語言音韻訓詁之學盛行,王念孫始治《廣雅》,成《廣雅疏證》10卷,每卷又分為上、下。
清儒譽為“蓋藉張揖之書以納諸說,而實多揖所未知,學者比諸酈道元之注《水經》,注優於經雲。”疏證成書至第9卷止,第10卷是其子王引之所述。王氏疏證《廣雅》,其最大特點在於就古音以求古義,引申觸類,不限形體。書中推闡“聲近義同”、“聲轉義近”之理,隨處皆是。其以聲音通訓詁,書中屢言“某之言某也”,探求詞源、詞族意。同時郝懿行作《爾雅義疏》,錢繹作《方言箋疏》都直接或間接受其影響。

目錄

前言
凡例
上廣雅表
廣雅詁林正文
《廣雅》《廣雅》
卷第一上釋詁
卷第一下釋詁
卷第二上釋詁
卷第二下釋詁
卷第三上釋詁
卷第三下釋詁
卷第四上釋詁
卷第四下釋詁
卷第五上釋言
卷第五下釋言
卷第六上釋訓
卷第六下釋親
卷第七上釋宮
卷第七下釋器
卷第八上釋器
卷第八下釋樂
卷第九上釋天
卷第九下釋地
釋立
釋山
釋水
卷第十上釋草
釋木
卷第十下釋蟲
釋魚
釋鳥
釋獸

內容

《廣雅》前3篇,釋詁、釋言、釋訓,解釋的是一般詞語。釋詁多數條目是把許多同義詞放在一起,編為一組,然後用一個常用的、詞義寬泛的詞來解釋。例如:
澇(t-o)、汰(t-i)、?(jiǎn)、淅、滌、潒(d-ng)、*(sāo)、澡、沐、浴、(jiān)、、沫(hu-),灑(xǐ)也。
灑通洗。這個條目是《廣雅》增補的。其中的澇通洮,又寫作淘。澇、汰、?、淅、湅*,都指淘米,是用水沖洗糧食中的雜質。滌、湔、濯都指洗去污垢。潒通盪,是滌盪的意思,澡是洗手,沐是洗髮,浴是洗身,沫是洗面。
釋言的條目都很短,被釋詞有的僅一個。例如:
徇,營也。
韙,是也。
購,償也。
將,扶也。
徇是曲從的意思,營是謀求的意思,徇和營意義相近,所以徇釋為營。韙即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韙,韙和是同義,意思是認為正確。購是懸賞徵求的意思,償是酬報的意思,所以購釋為償。將有扶助的意思,例如《木蘭辭》出郭相扶將,扶和將同義詞連用。
釋訓解釋的是疊音詞和聯綿詞。例如:
孜孜、彶彶(j-j-)、惶惶、俇俇(gu-nggu-ng),劇也。
拳拳、區區、款款,愛也。
躊躇,猶疑也。
般桓(p-nhu-n),不進也。
孜孜形容勤勉不知疲倦。彶彶同汲汲,形容急切追求。惶惶形容匆忙倉促。俇俇形容心神不定匆匆忙忙。
這4個詞的共同點都是形容程度深、用力甚,而劇有極、甚的意思,所以用劇做訓釋詞。拳拳形容懇切、忠謹。
區區形容誠摯、愛慕。款款形容忠實、誠懇。這3個詞都是形容感情好,所以用愛來做訓釋詞。躊躇意思是徘徊不前,用猶疑解釋躊躇是用詞來釋詞。般桓又作盤桓,是滯留、徘徊的意思,用不進也解釋般桓是用短語來釋詞。
釋親以下的16篇解釋百科名詞。其中釋親解釋親屬稱謂以及人的形體的名稱。釋宮解釋的是關於房舍建築方面的辭彙。釋器除了解釋器用,還解釋了一些有關骨骼、肌膚、臟腑、飲食等方面的詞語。釋樂解釋的是音樂的名稱、樂器的名稱、形制和禮樂的制度。例如:
翁、公、叟、爸、?(zhē),父也。(釋親)
埤堄(p-n-),堞(di-),女牆也。(釋宮)
兜鍪謂之胄。(釋器)
塤(xūn),象秤錘,以土為之,有六孔。(釋樂)
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等5篇主要解釋的是關於天文地理方面的詞語。例如:
夜光謂之月。(釋天)
湖、藪(sǒu)、陂(bēi)、塘、都、?(h-ng)斥(chǐ)、澤、埏(y-n)、衍、皋、沼,池也。(釋地)
小陵曰丘。(釋丘)
岱宗謂之泰山。(釋山)
濆泉,直泉也。直泉,湧泉也。(釋水)
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等7篇解釋的是關於植物動物方面的詞語。例如:
菅(jiān),茅也。(釋草)
楚,荊也。(釋木)
孑孓,蜎(yuān)也。(釋蟲)
鰱,鱮也。(釋魚)
野雞,雉(zh-)也。(釋鳥)
豨(xī)、豠(c-)、豭(jiā)、彘,豕也。(釋獸)
白馬裡脊,(zhān)。(釋畜)

流傳版本

清代乾嘉語言音韻訓詁之學盛行,王念孫始治《廣雅》,成《廣雅疏證》10卷,每卷又分為上、下。清儒譽為“蓋藉張揖之書以納諸說,而實多揖所未知,學者比諸酈道元之注《水經》,注優於經雲。”疏證成書至第9卷止,第10卷是其子王引之所述。王氏疏證《廣雅》,其最大特點在於就古音以求古義,引申觸類,不限形體。書中推闡“聲近義同”、“聲轉義近”之理,隨處皆是。其以聲音通訓詁,書中屢言“某之言某也”,探求詞源、詞族意。同時郝懿行作《爾雅義疏》,錢繹作《方言箋疏》都直接或間接受其影響。
《廣雅》舊刻本訛字較多,且曹憲音夾在正文之下,有正文誤為音的,也有音誤入正文的,王氏父子都一一校勘。把曹憲音分出,列於《廣雅》原書之末,眉目一清。《廣雅疏證》有學海堂本、畿輔叢書本、王氏家刻本。近年北京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均有影印本刊行;江蘇古籍出版社亦影印出版高郵王氏4種,其中《廣雅疏證》編有詞目索引附後,極便檢核。《廣雅疏證》刊成後,王氏又不斷加以修改,成《補正》一卷。此書1918年上海廣倉學宭有排印本;羅振玉據手稿本抄錄,1929年編印入《殷禮在斯堂叢書》中。王氏之後又有為之補證的數家,惟精義不多。
與王念孫同時疏解《廣雅》的,還有錢大昭作《廣雅義疏》20卷,當時只有傳抄本,未經刊行,影響不大。桂馥看過原稿,嘆其精審。又盧文弨有《廣雅釋天以下注》,收在《廣雅義疏》中。日本刊有《靜嘉堂叢書》本,國內各大圖書館都有庋藏。

歷史價值

《廣雅》原書分為上中下3卷,總計18150字。拿《廣雅》和《爾雅》相比,多出7000多字。從條目來看,前3篇中釋詁篇幅最長,計有809條,比《爾雅-釋詁》多出600多條。後16篇中釋器篇幅最長,計有359條,比《爾雅-釋器》多出200多條。
《廣雅》是在《爾雅》後出現的雅書中最有價值的一部訓詁詞典。《廣雅》書中收錄了不見於《爾雅》的許多詞語,其中包括漢魏以前經傳子史的箋注,以及《三蒼》、《方言》、《說文》等字書當中的訓詁,為後人考證周秦兩漢的古詞古義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資料。清人王念孫在《廣雅疏證序》中評論《廣雅》說:蓋周秦兩漢古義之存者,可據以證其得失;其散逸不傳者,可藉以闚其端緒。則其書之為功於訓詁也大矣。
由於《廣雅》就是增廣《爾雅》的意思,所以它的“局限性”跟《爾雅》也就相同。王力在他的《中國語言學史》一書里對《爾雅》的評論缺點也可用在《廣雅》。他提了三點:
一、當解釋的字是一個多義詞的時候,用的是哪一種意義,不明確。
二、簡單地匯集故訓,容易令人誤會,以為擺在一起的都是同義詞,可以互相轉注。
三、有時候,解釋的字和被解釋的字根本不是同義詞,它們之間只有某種意義上的聯繫,甚至是很勉強的牽合。
上述三種情況都是相當普遍地存在的。這樣就讓曲解古書的人們能利用這一類材料來助成臆說。

文獻記載

《廣雅·十卷(內府藏本)》:
魏張揖撰。揖字稚讓,清河人。太和中官博士。其名或從木作楫。然證以稚讓之字,則為揖讓之揖審矣。後魏江式《論書表》曰:“魏初博士清河張揖,著《埤倉》、《廣雅》、《古今字詁》。究諸《埤》、《廣》,增長事類,抑亦於文為益者也。然其《字詁》,方之許篇,或得或失矣。”是式謂《埤倉》、《廣雅》勝於《字詁》。
今《埤倉》、《字詁》皆久佚,惟《廣雅》存。其書因《爾雅》舊目,博採漢儒箋注及《三蒼》、《說文》諸書以增廣之,於揚雄《方言》亦備載無遺。隋秘書學士曹憲為之音釋,避煬帝諱,改名《博雅》。故至今二名並稱,實一書也。前有揖《進表》,稱凡萬八千一百五十文,分為上、中、下。
《隋書·經籍志》亦作三卷,與《表》所言合,然注曰:“梁有四卷。”《唐志》亦作四卷。《館閣書目》又云:“今逸,但存《音》三卷。”憲所注本,《隋志》作四卷,《唐志》則作十卷,卷數各參錯不同。蓋揖書本三卷。《七錄》作四卷者,由後來傳寫,析其篇目。憲《注》四卷,即因梁代之本。後以文句稍繁,析為十卷。又嫌十卷煩碎,復並為三卷。
觀諸家所引《廣雅》之文皆具在,今本無所佚脫,知卷數異而書不異矣。然則《館閣書目》所謂逸者,乃逸其無注之本。所謂存《音》三卷者,即憲所注之本。揖原文實附《注》以存,未嘗逸,亦未嘗闕。惟今本仍為十卷,則又後人析之以合《唐志》耳。考唐玄度《九經字樣序》,稱音字改反為切,實始於唐開成間。憲雖自隋入唐,至貞觀時尚在,然遠在開成以前。今本乃往往雲某字某切,頗為疑竇。殆傳刻臆改,又非憲本之舊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