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過其實

言過其實

言過其實(yán guò qí shí)是一個中國漢語成語,作謂語、定語,實:實際。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出自《三國志·蜀書·馬良傳》: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言過其實
  • 拼音:yán guò qí shí
  • 釋義: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
  • 出處:《三國志·蜀書·馬良傳》
成語解釋,成語出處,成語示例,成語用法,詞語辨析,成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解釋,

成語解釋

【釋義】實:實際。說話誇大,同實際不符。

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書·馬良傳》: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馬謖馬謖

成語示例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我不能不將他們那旗人的歷史對你講明,你好知道我不是~~,你好知道他們各人要擺各人的架子。”
劉鶚老殘遊記》續集第二回:“怎么外官這們利害,咱們在京里看御史們的摺子,總覺~~,若象這樣,還有天日嗎?”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一回:“自此以後,人人說清朝政治不良,百般辱罵;甚至說他是犬羊賤種,豺虎心腸,又把那無中生有的事情,附會上去,好象清朝的皇帝,無一非昏淫暴虐,清朝的臣子,無一非卑鄙齷齪,這也未免言過其實呢。”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那時的事,我以為即使在《阿Q正傳》中再給添上一混成旅和八尊山炮,也不至於~~罷。”

成語用法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浮誇

詞語辨析

【近義詞】誇大其辭、誇誇其談名不副實
【反義詞】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實

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馬謖喜歡談論軍事理論,諸葛亮比較欣賞他。劉備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魏國司馬懿親自帶兵與張郃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帶兵防守,可是馬謖驕傲輕敵,死搬兵書,結果被打敗。諸葛亮只好揮淚斬馬謖

成語故事

馬謖是三國時的將領。他與哥哥馬良,都在劉備手下做官。 馬謖愛好談論軍事,丞相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劉備總覺得馬謖好高談闊論,說話不踏實。劉備臨死前,曾經對諸葛亮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丞相要留意才是!” 公元227年,諸葛亮向劉禪上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師表》。 次年春,他率軍伐魏。由於他忘記了劉備的忠告,派馬謖去駐守戰略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敗。到了這時,諸葛亮才想到劉備是何等的英明,自己信用馬謖又是何等的愚蠢。自己沒有聽從先帝的遺言,終於造成北伐的失敗,實在太不應該了。
事後,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職務,降級三等,以處罰自己用人不當,造成敗績的重大過失。這時他才想起,劉備臨終時囑咐自己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要留意才是。由於自己沒有照此辦理,結果鑄成了大錯。
“言過其實”指言詞浮誇,超出他的實際能力。
(《三國志·蜀志·馬良傳》)

英文解釋

exaggerate;a statement surpassing the fact;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over stat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