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蔣介石

解讀蔣介石

《解讀蔣介石》大致按蔣介石言論的類別,主要從倫理觀、民眾觀、民族觀、政治觀4個方面對蔣介石的言論分別加以研究,力圖從言行結合的角度探究蔣介石的政治靈魂。希望讀者在閱讀中能夠進一步了解和認識當年統治中國大陸的蔣介石到底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為什麼最終被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所推翻,並能夠從中引發思考。

基本介紹

  • 書名:解讀蔣介石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頁數:234頁
  • 開本:16
  • 定價:39.80
  • 作者:庹平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330987, 7511330983
  • 品牌:中國華僑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解讀蔣介石》由庹平著。蔣介石曾經作為國民黨的領袖,操縱中國政權20餘年。他的特殊歷史地位及其扮演的不可替代的歷史角色,使其成為人們關注和研究的對象。蔣介石統治中國的時間較長,要研究他的東西有很多很多,學術界已經有了不少研究成果。《解讀蔣介石》所研究的主要是蔣介石的政治靈魂。選擇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的靈魂作透視,試圖從思想言論的角度來探尋蔣的政治動機與目的,以進一步加深人們對蔣的認識。這是作者的主要意圖。

作者簡介

庹平,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副主任。擔任《朱德年譜》(新編本)副主編。出版著作主要有《朱德與中共黨史重大事件》、《人民的總司令朱德》、《天下鐵軍·紅星篇》、《長江作證——新四軍抗戰紀實》及《中國軍事科學的西傳及其影響》(合著)等。發表文章主要有《孫中山對中國未來社會經濟結構的構想》、《中國共產黨早期軍事思想評析》、《紅軍長征中的運動戰戰略》、《八路軍、新四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及其戰略展開》、《華北敵後國民黨軍的游擊戰及其失敗》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倫理觀解讀
第一節 復活孔家店
孔孟之道——“新生活運動”的實質
“忠孝”與一黨專政
革命—黨·個人英雄主義
王陽明·曾國藩·孫中山
民族固有道德喪失論
五四運動“簡直是一個大罪過”
“謀中國人的思想統一”
第二節 國民黨黨員守則中的封建道德
四維乃“維繫軍心之道”
八德是“革命精神”之基礎
“倫理建設”即“國民精神建設”
以“禮”為中心的倫理道德網
誠與行的哲學
黨員守則即為國民守則
發起“新生活運動”竟是為了“剿共”
抗戰軍興,改變了“新生活運動”的初衷
第三節 “殺身成仁”——蔣介石倡導的“革命的人生觀”
從黃埔軍校開始的教育
以個人崇拜反對個人崇拜
以“革命”的名義將人們引入生與死的迷津
塑造“中華民國的岳武穆”
要求軍人和黨員,為統帥為國民黨而死
要求一般國民,“只知有國家,不知有個人”
第二章民眾觀解讀
第一節 工農商學兵——以職業模糊階級概念
“國民中的知識分子,都負有教導一般國民的責任”
並非不知民間疾苦
北伐印象:工農能來革命,這個革命才能成功
因“爭民”而“重民”
因“不滿”而“輕民”
重社稷,輕庶民
第二節 “教民”方能“用民”
注重民眾教育
教育民眾的方法
“用民”在於“剿共”和“禦侮”
保甲制度是“用民”的最好方式
“教民”—“用民”論的失敗
第三節 “革命的中心目的,即在民生”
以“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詮釋民生
坦陳國民黨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國民經濟建設上
在“中國國民黨旗幟之下”資本家“完全是在保護之列”
中國土地的經營及整理“更急於分配問題”
處置土地問題,應以“補助剿匪進行為前提”
二五減租——“反其的最後有效的武器”
帶有明顯階級特徵的民生主義
第三章民族觀解讀
第一節 復興民族論
中華民族的絕對統一性——復興前提
自強自立——復興途徑
民族的固有道德——復興關鍵
自強自立包含精神和物質雙重層面
復興願望的落空
提倡“哲學運動”無果
第二節 “臥薪嘗膽”論
“我們的敵人是帝國主義”
扮左派:在民族觀上不乏反帝親共詞藻
轉向社會達爾文主義
妥協退讓,將全民族置於空前的危機之中
“臥薪嘗膽”論成為國民黨政權的對外政策
第三節 “不抵抗”論
對日方針和政策:不抵抗論
“日本人要你幾時死,就可以幾時死”
一度認為:日本對中國“壓迫得越厲害,我們中國革命就成功得越快當”
“東北淪喪了,東北軍隊反而得以完全統一於中央”——九一八價值觀
中日“提攜”,可以消弭世界大戰
對日外交提出“四不原則”
對日外交的妥協、恐懼、僥倖心態
第四節 “安內攘外”論
“安內攘外”理論和政策同時形成
安內首要目標是“剿共”:“赤匪一日未滅,則中正之責任一天未盡”
安內另一目標是統一:“在我一個人意志之下統一起來”
攘外即“攘日”:“一息尚存,亦惟竭力抵抗”
攘外之心與禦侮之策
對日政策的變化——不輕言犧牲
第四章政治觀解讀
第一節 “以黨治國”論
孫中山認為“以黨治國”是“向憲政過渡的一個特殊方法”
蔣介石在闡釋“黨員與政府的關係”時,重提“以黨治國”
以黨治國——一黨專制——以黨訓政
第二節 “信仰領袖”論
從忠君思想推衍出的忠於國家元首和政黨領袖的現代政治觀
一個黨·一個領袖·一個主義
對軍隊提出“三信心”
痛說革命史的背後
儒家倫理道德與法西斯主義的怪胎
注釋
主要參考書目

序言

蔣介石曾經作為國民黨的領袖,操縱中國政權20餘年。他的特殊歷史地位及其扮演的不可替代的歷史角色,使其成為人們關注和研究的對象。蔣介石統治中國的時間較長,要研究他的東西有很多很多,學術界已經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書所研究的主要是蔣介石的政治靈魂。選擇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的靈魂作透視,試圖從思想言論的角度來探尋蔣的政治動機與目的,以進一步加深人們對蔣的認識。這是作者的主要意圖。
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乘飛機離開大陸逃往台灣,結束了其在大陸長達20餘年的統治。水可載舟也可覆舟,不管蔣介石是否承認這個道理,他的的確確在人民面前栽了一個大跟頭,其政權之舟也同樣在人民的汪洋大海里覆沒了。
蔣介石逃跑了,但他給人民留下的創痛是至深的。誰也無法否認蔣走後給大陸留下的是一個隱隱約約卻又十分龐大的身影:蔣介石為什麼能在大陸獨裁統治22年,最終又為何逃不脫失敗的厄運等等,類似的問題似乎至今仍然在好思考的人們的大腦中縈繞著。在蔣介石統治中國的20餘年裡,正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急劇震盪的年代。在當時中國這個寬廣無垠的歷史舞台上,蔣介石以其反共反人民的言行扮演了一個極其反動的政治角色。對政治上反動的蔣介石無疑是要否定的,但用辯證唯物主義看問題便可知,在蔣介石的思想中存在一些矛盾的東西。他既有鮮明的維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根本利益的階級傾向性,又有想爭取民眾以穩定和鞏固國民黨政權的“用民”心理;既有在帝國主義威脅和利誘下出於個人利益高於民族利益的考慮而表現出來的無奈或有意的對帝國主義的妥協態度,又有在廣大民眾強烈要求抗日的巨大壓力下和個人民族情感或民族主義支配下產生出來的一定的反帝願望:既能夠根據此一時的政治需要極力歪曲孫中山的主張,又能夠為了彼一時的政治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正確解釋孫中山的思想。對蔣介石思想中這些矛盾現像的簡單肯定和否定,或者乾脆迴避它,都不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工作者所應採取的態度。
當然,蔣介石在獨攬國民黨的黨政軍大權時期,總是在自己的政治靈魂上蒙起一層又一層的面紗,由政治靈魂透射出來的是一張堂而皇之的束縛人們心靈的精神羅網。揭開其面紗和撕碎其羅網至今也許仍是一個十分複雜而又非常敏感的問題。
平心而論,蔣介石雖然有些言論賦有一定的個人特色,但從根本上說,他卻不能認識時代的需要或者是不願根據時代的需要,來繼往開來地批判與吸收古今中外文化寶庫中有益的東西,以至在某一方面形成具有獨創性且自成體系的思想。他主要是以政治家的身份來利用各種思想為己服務。就像蔣自己所言:“學術上,我是一個沒有造詣的人。”“領袖的思想是常常變動的”。因此,蔣介石的思想具有因各種政治需要而“常常變動”的十分突出的特點。這就為研究其思想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陳鐵健先生在《蔣介石與中國文化》一書的緒論中說:“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蔣介石的很多行動都以實現其既定的政治目標為出發點,因此,他的文化觀念具有強烈的政治性質。只有透過政治的帷幕,深窺其文化意義,才能對現代中國歷史行程中出現的蔣介石現象進行深入的了解,作出科學的評估。”同樣,也只有從蔣介石的言論著手研究,把握其思想脈搏,才有助於掀開他的政治帷幕,科學地探究其政治動機。這當然更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本書大致按蔣介石言論的類別,主要從倫理觀、民眾觀、民族觀、政治觀4個方面對蔣介石的言論分別加以研究,力圖從言行結合的角度探究蔣介石的政治靈魂。希望讀者在閱讀中能夠進一步了解和認識當年統治中國大陸的蔣介石到底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為什麼最終被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所推翻,並能夠從中引發思考。不當之處,祈望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