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橋(天津市海河橋樑)

解放橋(天津市海河橋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解放橋位於天津火車站(東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樑,建於1927年。橋長97.64米,橋面總寬19.5米。它不僅是天津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也是連線河北、河東、和平三區,溝通天津站地區的樞紐橋樑。

天津解放橋又稱萬國橋,俗稱法國橋、法俄橋,是目前海河跨橋中僅剩的三座可開啟的橋之一,連線著河北區的世紀鐘廣場與和平區的解放北路,位於天津火車站與解放北路之間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樑,建於1927年。橋長97.64米,橋面總寬19.5米。

解放橋附近原有一座老龍頭橋,是法租界當局要求清政府於1902年修建的。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於1923年籌建新橋,1927年正式建成後,於1928年將老橋拆除。

解放橋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等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稱它為法國橋。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叫做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並沿用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放橋
  • 外文名:Jiefang Bridge
  • 坐落地點:天津火車站與解放北路之間海河上
  • 地位:天津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 結構:全鋼
  • 創建時間:1927年
  • 橋長:97.64米
  • 橋寬:19.5米
  • 原名:萬國橋、中正橋
  • 俗稱:法國橋、法俄橋
  • 所屬國家:中國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可
  • 門票價格:免費
  • 開放時間:全天
  • 所屬城市:天津市河北區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建築歷史,歷史軼事,設計師之謎,維修方案,

建築歷史

解放橋曾是海河上造價最為昂貴的一座橋。修建萬國橋時,原定工程費用以100萬兩白銀為限。開工以後,造價大為提高,主橋增至152萬兩,拆除老龍頭橋等費用增至39萬兩,總計190萬兩白銀,遂成為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樑。好在性能良好至今通車無阻,也不枉昂貴之名。解放橋是一座雙葉立轉式開啟式鋼結構大橋,橋身分為3孔,中孔為開戶跨。開戶跨為雙葉立轉式,在桁架下弦近引橋部分背貼一固定軌道,備有汽油發電機,可自行發電啟閉。合則走車,開則過船。開橋時,活葉桁架沿軌道移動開啟,以便讓開更大的通航淨空。“萬國橋下過大船”,曾經是海河上一道景觀。
解放橋
由於橋體鋼樑鏽蝕嚴重,傳動、電力系統嚴重老化,解放橋上一次開啟是1973年。2007年1月18日,經過8個多月的封閉施工,八旬高齡的解放橋修舊如舊,完全按照原貌修復完成竣工通車,並恢復了橋體開啟功能,為靚麗的海河再添新景。解放橋上曾留下過許多故事和傳說,不僅有解放軍用一個連的兵力、僅用20多分鐘時間攻克大橋的佳話,也上演過一些人縱身橋下尋短見的人間悲劇,還先後拍過《馬永貞》、《雷雨》、《大決戰之平津戰役》、《被風吹過的夏天》等影視劇。最為撲朔迷離的,是至今沒有搞清楚大橋設計者到底為何方人士。
1902年法國租界當局要求清政府在海河下游老龍頭車站附近(即現在的天津站),修建一座橋樑,當時被稱為老龍頭橋。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開始修建此橋,橋樑共分四孔,採用變高度的連續鋼桁架。由於城市交通的發展,20世紀20年代開始籌建新橋。1927年新萬國橋建成,遂將舊橋拆除。新建的萬國橋於1923年開工,1927年竣工,工程總費用總計190萬兩白銀,成為海河上造價最高的一座橋樑。該橋性能良好至今通車無阻,一直正常使用。
解放橋
名稱更改
解放橋最初建於1902年,於1923年重建,1927年正式建成。原名“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北連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舊稱),南通紫竹林租界地。因當時的天津有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9國租界,故得此名。而此橋位於法租界入口處,又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的,所以當時天津民眾更願意稱它為“法國橋”。
抗日戰爭勝利後當時的國民政府以蔣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橋,將“萬國橋”改為“中正橋”。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正式更名為“解放橋”,並沿用至今。

歷史軼事

◇拒絕日軍過橋:
抗日戰爭期間,“萬國橋”曾阻斷了日本軍隊過橋,為中國軍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之後的第十天,即7月17日,日本政府召開五相會議,決定調集40萬日軍,全面開始侵華戰爭。當時天津守軍兵力很弱,受《辛丑條約》的限制,當時天津市內不允許駐有中國軍隊。雖然1935年張自忠將軍調了部分兵力駐守天津,但實際上守衛在天津地區的兵力僅有2個旅和1個手槍團。但是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1937年7月29日凌晨1時,天津抗戰的槍聲在整個市區打響。日本兵營、日本飛機場、天津總站、東車站(今天津站)都湮沒在炮火硝煙中。日軍的援兵沿著海河北岸向萬國橋衝來。假如援軍衝過了萬國橋,攻擊東站的中國軍隊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攻勢也將立刻被瓦解。然而就在這時,萬國橋中跨之上的橋面在尖厲的警報聲中徐徐開啟,駐守法國租界的法國軍隊以保護本國租界的名義,拒絕日軍通過。這讓攻擊東站的中國軍隊贏得了時間。激戰兩小時後,日軍被逐出東站。在此駐守的中國軍隊不僅贏得了攻打東站的勝利,還能抽調出一部分兵力去增援兄弟部隊。
◇目睹人間悲劇:
萬國橋開啟後通航貨輪,說明其橋下航道很深,這對通船航運是件好事,但於另一方面也是壞事,例如時常有人把它視為理想的自殺之地。萬國橋建成之後,曾有不少窮苦百姓被種種苦難壓得喘不過氣來,跑到橋上縱身一躍命赴黃泉;也有不少賭徒、破產的商人跑到萬國橋上扎進河底尋了短見。橋下水深,人跳下去轉眼之間就不見了蹤影。據說曾經有位名震全國的京劇名角,演戲多年,一招一式極其認真,從未出過半點差錯。不想一次在天津演出《八大錘》時,扮演前往敵營斷臂說降的王佐,一時疏忽舉錯了胳膊。觀眾眼尖,當時指出。這位名角羞得無地自容,除了再也不演《八大錘》外,還常對人說當時自己恨不得跑到萬國橋上跳下去。他也選擇萬國橋,足見對於自殺者而言,萬國橋的名氣有多大。後來法國人在橋上常設警察,除為保衛大橋的安全,也為防止有人跳橋。
◇見證天津解放:
萬國橋靠近天津市中心,北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天津火車站,南側是當時的北方金融中心-天津中街,也是國民黨各重要機構的所在地。1949之前,國民黨守軍在萬國橋頭修築了堅固的工事,派駐重兵,把萬國橋當作北翼守衛城南的最後一道防線。但對於攻城的解放軍部隊來說,萬國橋則是我軍在河西、河東兩大戰區迂迴穿插的惟一通道,同樣是勢在必奪的戰略要地。1949年1月15日拂曉時分,解放軍東野一縱三師二團經過1天的激戰,終於衝進市區,沿海河南岸插到了萬國橋前。駐守橋頭的軍民黨軍仍在負隅頑抗。為減少傷亡,同時迅速攻下大橋,我軍派出1個排的戰士從萬國橋上游200米處強渡北岸,準備從橋北攻擊敵人,同時另2個排的戰士猛攻橋南之敵。守衛大橋的是國民黨第九十四軍留守處的部隊,裝備精良,但是他們當時已經得知上游的橋樑失守,明白大勢已去,軍心渙散。看到解放軍攻到眼前,而且還在渡河準備包抄自己的後路,便開始潰逃。這樣一來,僅20多分鐘,我人民解放軍只用了不足1個連的兵力,就擊潰了人數眾多、武器先進且有工事可以依託的國民黨守軍,占領了萬國橋。萬國橋一役,共俘敵50餘人,繳獲汽車80多輛。萬國橋看到了解放軍神勇,也見證了這一戰爭史上的奇蹟。

設計師之謎

多年來社會上有一種傳說比較盛行:“這座風格獨特、現代感極強的鐵橋,出自法國建築設計大師,巴黎艾菲爾鐵塔的設計者居斯塔夫·艾菲爾之手。”?如果這個令人興奮的“說法兒”屬實,解放橋可真是身價倍增了。查閱解放橋建設的相關資料,關於當年工程招標的情況有十分詳細的記載:“17個投標商,達31套的設計方案,海河工程局曾於審標時參與意見”,“經反覆權衡,最後選中了美國芝加哥布施爾澤爾橋樑公司的設計方案”等等。史料眾多,卻惟獨沒有提及設計者。
天津市市容委總工程師崔世昌質疑說:“設計者是艾菲爾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那時離他逝世相距不到兩年,建造橋樑是要到實地考察的,他不大可能在那時到天津來,並主持建造這座大橋。”查考了居斯塔夫·艾菲爾的傳記後得知這位法國建築大師逝世於1923年12月15日,而這時間恰巧是大橋開始動工的年份。也許有人會這樣猜測:建築工程設計在先,萬國橋1923年開工,其設計按規律要在一兩年前形成,艾菲爾是否在去世之前已經完成了設計方案?人們的傳說恐怕是出自對“法租界”、“法國橋”、“由法國達德與施奈爾公司建造”、以及“艾菲爾是法國著名鋼材建築設計大師”的聯想吧。
戴相龍作天津市長訪問法國時,中新社的一篇發自巴黎的電訊說,艾菲爾在中國的唯一作品在哪裡?答案是天津。這位以建造巴黎鐵塔而聞名的工程師在中國留下唯一的作品就是天津的解放橋。天津市市長戴相龍不斷用天津的這些與法國有關的掌故向法國推介這個正在迅速崛起的城市。問題是,學者們並完全不認可這個推斷,更多的天津人也不願意在沒有確鑿的事實面前而攀龍附鳳,抬高解放橋的身價。法國建築大師艾菲爾逝世於1923年12月15日,也就是大橋開始動工的年份。而在他去世的兩年前,即89歲高齡時,就已宣布要閉門著書,並在兩年內寫出了三部堪稱世界建築遺產的專著,這期間他大概不會再接設計任務,特別是一座遠在東方、規模並不是很大的萬國橋。解放橋的設計者,至今還是一個謎。
天津學者方博在查閱當年出版的《北洋畫報》時已查明,解放橋的設計者為法國工程師白璧。

維修方案

2005年開始改造的解放橋,通過對電路、傳動等開啟系統的全面整修,恢復了原有的可開啟功能,同時對整個橋的鋼樑進行了維修和加固,並重新油飾。由於鏽蝕嚴重,天津城建設計院的專家和同濟大學的教授、專家一道,對鏽蝕嚴重的部分零部件進行了1:1的複製和更換。據工程人員介紹,複製的零件數量並不是很多,為了儘可能保持這座古董橋的“原汁原味”,更換的零件多是解放橋保證開啟旋轉系統的主要零部件,而對於其他部分則採取現場修復、對結構桿件進行除銹、防鏽塗刷處理等方法。解放橋在改造的過程中使用了千斤頂托起整個橋身。雖然海河改造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曾成功抬升了獅子林橋和北安橋,但抬升一座鋼橋尚屬首次。技術人員介紹說,抬升鋼橋的難度更大,因為橋本身的主要桿件相互支撐受力,如外力不均,結構極容易發生變形,加之歲月侵蝕,對解放橋的改造工程難度超過了其他的橋樑。改造後的新橋將在原來的基礎上抬升20厘米,橋下淨空增加60厘米。相信不久後百年解放橋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廣大遊客。
原地改造
◇主要病害
改造解放橋分為“三步走”經過長時間的檢測發現,解放橋的主要病害包括:開啟系統齒座梁內部發生鏽蝕;齒座梁下緣銹損嚴重,角鋼銹斷,腹板下方截面銹損;齒座樑上方齒槽內產生鏽蝕,銹層厚約20毫米;弧形梁除板間銹脹和頂部鏽蝕外,中腹大量積水,板件銹損嚴重等。也正是因為這些病害一直以來沒有得到根治,所以,解放橋的開啟功能已經喪失了三十多年,最後一次開啟還是在1973年。
◇修舊如舊
為保持老橋的歷史風貌,解放橋將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整修、翻新,不會添加新的設計元素。改造主要分為三個步驟:對橋上所有零件進行修復和養護;恢復原有開啟功能;重新鋪裝橋面。在改造過程中,解放橋橋面不會加寬。改造後,解放橋將恢復“施爾澤爾”式開啟功能,即橋面從中間向兩側向上打開直到與原橋面接近垂直,同時雙葉向後移動,保證遊輪順利通過。
◇保證原味
保證原味兒制“英式”零件為消除解放橋的病害並保持其原有的結構和功能,需要將鏽蝕嚴重的零件全部更換成新制的零件。據了解,當年解放橋建橋時所用的零件均為英國生產的“英式”零件。為了保持解放橋的“原汁原味”,本市相關部門在全國僅有的兩家生產企業之一為解放橋量身訂製了和當年一模一樣的“英式”零件,這些零件都將在車間裡按照原件1:1的比例進行複製,然後對其進行後期加工,最後再運往施工現場進行安裝。目前,零件的複製、加工工作接近尾聲,現場安裝已經開始。
◇保整體形象
工藝仿當年保整體形象不僅僅是零件,連施工工藝也要模仿當年的樣子,這樣才能保證解放橋的整體形象、功能不受到破壞。據了解,解放橋改造過程中將使用和當年一樣的“熱鉚”工藝,即將鉚釘加熱,然後利用高溫把鋼板緊緊夾在中間,從而使橋體結構更加緊密、結實、穩定。目前,解放橋人行道已斷行,非機動車、行人可以從解放橋主橋通過。待解放橋上的零件更換完畢,開啟功能恢復後,將進行改造的最後一步:重新鋪裝橋面。屆時,解放橋將整體斷行,行人和車輛均可繞行大沽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