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島鯨

角島鯨

角島鯨(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直到2003年才被確認與命名。 因為模式標本是擱淺在日本山口縣下關市角島,故俗名“角島鯨”。omurai 是大村,這個種名是為了紀念一位日本的鯨豚學者“Hideo Omura(大村秀雄)”。 成年角島鯨身長可達11米,屬中型鯨,外型極似長鬚鯨,但較長鬚鯨(體達可達26米)小很多。 已知分布海域為西太平洋地區,標本來自日本、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與索羅門群島。台灣的角島鯨標本,目前絕大多數保存於台中市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基本介紹

發現史,形態特徵,首次拍攝,

發現史

由日本科學家和田志郎、大石雅之、山田格等三人發表與命名,論文發表於2003年11月20日 Nature 科學期刊。角島鯨長相易與長鬚鯨布氏鯨塞鯨鬚鯨科成員混淆。為此歷經三年時間,作者遠赴所有標本可能出現國家,進行標本比對與鑑定。因在骨骼形態、須板數量(單側僅200片左右)及DNA分析結果卻有獨特的特徵,證實為新種。
角島鯨的頭骨角島鯨的頭骨
體型龐然的鬚鯨科家族,在2003年喜添一名新成員,就是在2003年才被確認與命名的角島鯨(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成年角島鯨身長可達11公尺,為中型鯨,外型極似長鬚鯨,但較長鬚鯨(體達可達26公尺)小很多,已知分布海域為西太平洋地區,標本來自日本台灣菲律賓澳洲索羅門群島。台灣的角島鯨標本,目前絕大多數保存於本館。
角島鯨是由日本科學家和田志郎、大石雅之、山田格等三人發表與命名,論文發表於2003年11月20日Nature科學期刊。根據他們的研究指出,長相易與長鬚鯨布氏鯨塞鯨等鬚鯨科成員混淆的角島鯨,事實上在骨骼形態、須板數量(單側僅兩百片左右)及DNA分析結果均有著非常獨特的特徵。而日本人能夠領先掌握到這個新種,又是根植於過去30年不間斷的、上萬份鬚鯨標本的蒐集、建檔與分析。
新種的描述與發表歷時至少7年,當中一度受到西方科學界質疑、甚至駁回,更激發三位日本科學家立志進行一番徹底的調查研究,在東京國家科學博物館的支持之下,他們花費了三年時間,繞了地球一圈,遠赴所有標本可能出現國家,進行標本的記錄、拍照與精細測量描繪,順便為這些國家的標本館鑑定標本名稱。他們的數據,使得本種的描述極為詳盡,還另解決了一個鬚鯨科的科學懸案,也就是布氏鯨混淆已久的兩個形態,其實分別是兩個特徵各異的獨立種類。這些發現也許可以讓以研究名義每年捕鯨數百頭而備受世人責難的日本人稍稍舒口怨氣,他們倒不只是把鯨肉吃掉而已。
目前保存了1990年以來在台灣死亡的角島鯨標本共四件。最早者為1990年10月,其後台灣大學動物系周蓮香教授鯨豚研究室分別於1997年、1998年,捐贈本館3件幼鯨屍骸(當時以未知種入館),製成骨骼標本。這些標本也是角島鯨發表時的重要參考標本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31日報導,科學家們第一次,也是人類首次拍攝到了世界上最罕見的鯨魚——角島鯨( Omura's whale)的影像。這隻罕見的鯨魚出現在馬達加斯加海岸,國際科學家捕捉到了這些影像,但目前尚不能確定角島鯨的數量。編譯/熊婉君(參考訊息獨家編譯,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帶頭人以及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特邀研究員Salvatore Cerchio在一份新聞通稿中表示:“這些年,儘管有一些人可能目擊到了角島鯨,但是都無法得到證明。”Cerchio補充道:“它們通常出現在非常偏遠的地帶,外加上他們的體型比較小,大約在33至38英寸(約10至12米)之間,所以很難在海里發現他們。”
Cerchio表示這是第一次有確鑿的證據,豐富了人們對於角島鯨的了解,也讓研究工作變得令人興奮。角島鯨的頭頂上有著獨特的不對稱的顏色。
這隻罕見的鯨魚出現在馬達加斯加海岸,國際科學家捕捉到了這些影像,但目前尚不能確定角島鯨的數量。圖為發現鯨魚的細節對比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31日報導,科學家們第一次,也是人類首次拍攝到了世界上最罕見的鯨魚——角島鯨( Omura's whale)的影像。這隻罕見的鯨魚出現在馬達加斯加海岸,國際科學家捕捉到了這些影像,但目前尚不能確定角島鯨的數量。
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帶頭人以及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特邀研究員Salvatore Cerchio在一份新聞通稿中表示:“這些年,儘管有一些人可能目擊到了角島鯨,但是都無法得到證明。”Cerchio補充道:“它們通常出現在非常偏遠的地帶,外加上他們的體型比較小,大約在33至38英寸(約10至12米)之間,所以很難在海里發現他們。”
Cerchio表示這是第一次有確鑿的證據,豐富了人們對於角島鯨的了解,也讓研究工作變得令人興奮。角島鯨的頭頂上有著獨特的不對稱的顏色。
這隻罕見的鯨魚出現在馬達加斯加海岸,國際科學家捕捉到了這些影像,但目前尚不能確定角島鯨的數量。圖為發現鯨魚的細節對比圖。

形態特徵

雌性標本體長5.7米,體重約1,500千克;體呈流線型;頭部前端較尖,其背面中央隆起,有1條明顯的縱脊從呼吸孔伸達吻端,口裂大,後端伸達噴氣孔的中線,北鰭高,後緣稍凹陷,呈鐮刀形,位於體後端三分之一處;腹部褶溝74條,細長,伸達臍部;下頜顏色左右不對稱,左側下頜為灰黑色,右側下頜為灰白色;鯨鬚板每側246片,須板和鯨鬚的顏色左右不對稱,左側灰黑色,其外緣淡白色;其顏色與長鬚鯨較相似,但其鯨鬚明顯較短;鰭肢和尾葉的背面皆藍黑色,腹面中央灰白色,其外緣藍灰色,邊緣淺白色;體背部藍黑色,體側面灰藍色,腹部白色,並略帶淺藍灰色。
該種與綿鯨、小鬚鯨、布氏鯨和長鬚鯨較相似,但有以下區別:
1.該種體形修長,與鯤鯨相似。但本種腹褶74條,向前伸達臍,而媼鯨腹褶30—60條,向前止於兩鰭肢之間;
2.該種頭部吻端較尖與小鬚鯨相似。但本種鰭肢背面黑色,腹面中央白色,邊緣淡色,而明顯區別於小鬚鯨;
3.該種下頜顏色左右不對稱以及右側前端四分之一的鯨鬚板和鯨鬚黃白色,與長鬚鯨相似 ],並區別於布氏鯨。但鯨鬚明顯較短,而區別於長鬚鯨。

首次拍攝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5年10月31日報導,世界最罕見鯨種角島鯨(Omura'swhale)首次在海里被拍入相機鏡頭,拍攝工作由一組國際生物學家組成的隊伍完成,地點在馬達加斯加海岸。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帶頭人以及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特邀研究員Salvatore Cerchio在一份新聞通稿中表示:“這些年,儘管有一些人可能目擊到了角島鯨,但是都無法得到證明。”Cerchio補充道:“它們通常出現在非常偏遠的地帶,外加上他們的體型比較小,大約在33至38英寸(約10至12米)之間,所以很難在海里發現他們。”
角島鯨
Cerchio表示這是第一次有確鑿的證據,豐富了人們對於角島鯨的了解,也讓研究工作變得令人興奮。角島鯨的頭頂上有著獨特的不對稱的顏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