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雜言詩。前兩句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出一幅粉壁為天、下有江海的絕妙景致,言意境開闊。接著兩句描繪一幅浮雲飄泊不定、在煙雲深處尋找鷗鳥身影的景致,言意境幽閒。繼而兩句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掛冠”的歸隱心,表露出詩人的江海之志。末兩句借“秋色”寄詩抒懷,勾勒出客居思歸的酸楚之情。此詩借用“空天”、“江海”、“游雲”、“日見”、“帶”、“坐”等有巨大氣勢的事物和表現大起大落的動詞,使得詩意具有飛揚跋扈、迅猛闊大的氣勢,體現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詩歌特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雜言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觀博平1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2
粉壁3為空天,丹青狀江海。
游雲4不知歸,日見白鷗在。
博平真人5王志安,沈吟至此願掛冠6
松溪石磴7帶秋色,愁客思歸坐曉寒。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博平: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縣,在今山東省聊城市西北。王志安,生平不詳。
  2. 粉圖:畫在粉壁上的畫圖。
  3. 粉壁:用白石灰粉刷的牆壁。
  4. 游云:指在外做官的人,一作浮雲。
  5. 真人:道家稱存養本性的得道的人。《莊子·大宗師》:“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後稱道士或有才德的人,也謂之真人。
  6. 掛冠:掛冠,即辭官。冠,帽子。《後漢書·逢萌傳》:“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南史》:蕭視素為諸暨令,到縣十餘日,掛衣冠於縣門而去。《釋常談》:休官謂之掛冠。西漢馮萌見王莽篡逆、乃曰:“不去,禍將及身。”遂解冠掛於城東門而去。《後漢書·光武帝紀》載,馮萌見王莽篡漢,便解冠掛在城東門而去。後世因以“桂冠”指代辭官。
  7. 石磴(dèng):石階。《韻會》:“磴,登涉之道也。”

白話譯文

牆壁雪白正可作天空,用丹青繪出江海。
浮雲不知歸還,白鷗日日長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畫前欲辭官。
秋色籠罩著松溪和石階,拂曉的涼意使愁客想把家還。

創作背景

詹鍈先生《李白詩文系年》云:此詩於開元二十五年(737)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海”這兩句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出一幅粉壁為天、下有江海的絕妙景致,意境極為開闊,易使讀者產生激昂振奮的感覺。側面表現出詩人超脫的想像力,雖寫觀畫感受,卻使讀者如身臨其境,表達出詩人在詠物題畫等方面有相當高超的技巧。
“游雲不知歸,日見白鷗在”描繪一幅浮雲飄泊不定、在煙雲深處尋找鷗鳥身影的景致,意境極為幽閒,表現了作者隱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曠達的情懷。此兩句有緊扣上文,烘托氣氛,皆寫畫中景物:天空、江海、浮雲、白鷗,為下文寫王志安的歸隱之思作鋪墊。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願掛冠”通過寫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掛冠”的歸隱心,表露出詩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寫,亦是喻己。
“松溪石磴帶秋色,愁客思歸坐曉寒”運用融情於景的手法,籠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無不帶有詩人、畫家的感情因素。結得自然,而又落腳於“秋”字,自然地點明了寄詩抒懷的時間,從而聯想到自已的身世,漂泊不定如浮雲一般。“愁客”、“思歸”,字裡間處處充溢著客居思歸的酸楚之情,讓詩句意境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感。
雲、風、雷、電,天、海、月、日、濤,是李白愛入詩的事物。凌、揮、飛、吼,奔、卷、橫、嘯是李白最愛入詩的動詞。此詩借用“空天”、“江海”、“游雲”、“日見”、“帶”、“坐”等有巨大氣勢的事物和表現大起大落的動詞,使得詩意具有飛揚跋扈、迅猛闊大、不可一世的氣勢,易使讀者產生激昂振奮的感覺,同時描寫了畫上的美景,又表達了思鄉的感情。在詩歌格式上,五言與七言融合一體,也體現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詩歌特色。

名家點評

唐·李白《李白詩歌全集》:題解:唐河北道博州平郡有博平縣。
近代·孔壽山《唐朝題畫詩注》:此詩先用五言四句描繪壁畫之景,後以七言四句抒寫作者之情,形式活潑而自然。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