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

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

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於2001年5月22日建成,坐落在布達拉宮廣場。碑名由時任總書記的江澤民於2001年10月1日親筆題寫,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同志於2001年7月18日親自參加了奠基儀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
  • 建立:2001年5月22日
  • 位置布達拉宮廣場
  • 碑名題寫:江澤民
概況,背景,設計,基座,碑身,入口,銘文,主題,意義,

概況

該紀念碑坐落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布達拉宮廣場的南端,南以遠山綠樹為背景,北與巍峨壯麗的布達拉宮相距三百五十米,整個碑體只在入口門洞上方和基座處飾以富有西藏地方風格的裝飾造型,風格簡潔。其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瑪峰,希望藉此表現出紀念碑高聳入雲的氣勢和與天地同在的永恆性。
布達拉廣場上的和平解放紀念碑布達拉廣場上的和平解放紀念碑
在紀念碑前方將安放兩座銅像,表現西藏人民歡欣鼓舞迎接和平解放的場景。

背景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掀開了西藏歷史上嶄新的一頁,西藏人民從此永遠擺脫了帝國主義侵略的羈絆,中華民族實現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大團結。這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運用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從西藏的歷史和當時的實際出發作出的英明決策和偉大創舉,是中國共產黨按照民族平等、團結的原則處理我國民族問題的成功典範。
為紀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修建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紀念碑坐落在布達拉宮廣場南端,造型為抽象化的珠穆朗瑪峰。西藏各族人民如今昂揚向上、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

設計

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由中科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所教授齊康設計。
紀念碑總高37米,主體以灰白色為主色調,挺拔、簡潔,渾然一體。

基座

底部基座高3米,採用草坡形式,結合跌落式片牆、台階,使紀念碑猶如從大地中生長而成,莊嚴、神聖。

碑身

碑身局部嵌入不規則的金色、紅色鏡面玻璃細帶,與布達拉宮的色彩遙相呼應;碑體南面銘文上端設五條金帶,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

入口

入口處設有五級台階,代表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圓形象徵著各民族的大團結;
入口門洞頂部和兩側牆體飾以高浮雕,表現了西藏和平解放的歷史;碑前方設計有兩組青銅群雕,以西藏農奴翻身得解放和解放軍築路為主題。

銘文

公元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在北京簽訂。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驅逐帝國主義勢力,西藏和平解放。從此,西藏進入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建走向開放的新時代。
紀念碑紀念碑
一九五九年,西藏平息叛亂,實行民主改革,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當家作主。一九六五年,成立西藏自治區,實現民族區域自治,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發展,文化日益繁榮,社會祥和進步,人民安居樂業。
值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謹立此碑,以志先烈,永昭後世。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
公元二00一年七月十八日

主題

紀念碑的造型是抽象化的珠穆朗瑪峰,主體呈灰白色。紀念碑碑體南面雕刻銘文,前方設計有兩組青銅浮雕,以翻身農奴得解放、解放軍築路贊等為主題。
紀念碑碑身頂部設計有按國旗上排列的五星圖案,象徵國家主權和西藏和平解放,象徵各民族團結在黨中央周圍,走社會主義道路,才有今天的繁榮發展和美好未來,使紀念碑的政治內涵更為突出。

意義

從整體氣勢上充分體現了西藏和平解放、農奴翻身做主人所蘊涵的偉大精神,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和藝術感染力,意義重大而深遠。
該紀念碑是為牢記歷史,緬懷先烈,根據曾在藏工作過的老同志們提議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這使紀念碑在具有時代性的同時,也帶有一定的西藏地方民族特色,整體造型更為成熟和完善。
1951年,西藏的 和平解放 ,掀開了西藏歷史上嶄新的一頁, 西藏 人民從此永遠擺脫了 帝國主義 侵略的羈絆, 中華民族 實現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大 團結 。這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運用 馬克思主義 民族理論,從西藏的歷史和當時的實際出發作出的英明決策和偉大創舉,是 中國共產黨 按照民族平等、團結的原則處理我國 民族 問題的成功典範。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的建立,是對西藏和平解放這一中國現代史上重大歷史事件的永久紀念。
為紀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西藏自治區 黨委 、 政府 決定修建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紀念碑坐落在布達拉宮廣場南端,造型為抽象化的 珠穆朗瑪峰 。高聳入雲的珠峰象徵著西藏和平解放50年來,在這塊神聖的土地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藏各族人民如今昂揚向上、奮發圖強的 精神風貌 。
今天,在西藏和平解放51周年前夕,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揭幕儀式,這是全區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西藏獲得和平解放,徹底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羈絆,為苦難深重的西藏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開創了西藏歷史的新紀元。
50年來,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中央三代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在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實現了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跨越,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人民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改善。這50年是西藏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輝煌的50年。西藏半個世紀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雄辯地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祖國大家庭中,走社會主義道路,西藏才會有發展繁榮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來。? 此時此刻,我們更加緬懷在進軍西藏、和平解放、平息叛亂、民主改革、自衛反擊作戰和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中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範,更加緬懷為西藏革命和建設事業、為西藏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過重大貢獻的革命前輩們,他們的光輝業績和偉大精神將永遠銘刻在西藏歷史的豐碑上,永遠銘記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心中。?
為了牢記歷史、緬懷先烈、激勵當代、昭示未來,表達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經中央批准,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決定建立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以此,作為西藏和平解放50年來的歷史見證,作為半個世紀西藏發展進步的歷史豐碑,作為對西藏和平解放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永久紀念。
中央十分關心和重視建立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江澤民總書記親筆為紀念碑題寫了碑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同志親自參加了奠基儀式,中央對紀念碑銘文進行了審定,這使我們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西藏人民的親切關懷。
同志們,氣勢恢宏的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高高聳立在布達拉宮廣場上,將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歷史教材,成為不朽的精神力量。它昭示我們不忘過去、不忘歷史;激勵我們繼承和發揚“老西藏精神”,為新世紀西藏的發展和進步再立新功。讓我們牢記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輩的重託,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實現我區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而努力奮鬥。?
人民網拉薩5月23日電  (張帆、扎西、楊慶軍) “雪山霞光萬丈,雄鷹展翅翱翔。”23日清晨,拉薩的天空,藍得如洗過般透徹,一輪紅日,在藍天中顯得更加閃耀。西藏各族人民通過升國旗、唱國歌,召開座談會和文藝演出等形式,熱烈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當日,在高原古城拉薩,在後藏谷地日喀則,在藏東三江流域,在藏北萬里草原,五星紅旗在世界屋脊各地高高飄揚。歷經1300餘年風雨滄桑的布達拉宮,也聆聽著60年來世界屋脊不斷發展前進的腳步聲。
在花團錦簇的布達拉宮廣場,69歲的藏族老阿媽次仁培穿著藏袍,喜氣洋洋的等待著升旗時間的到來。
“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我們一大早就來到了廣場,來慶祝我們自己的節日。”次仁培說,和平解放前,次仁培的爸爸媽媽在當雄宗政府做傭人,割草、餵馬、撿牛糞,整天有乾不完的活,當時還是小孩的次仁培也跟著父母親幹活。“苦的不得了,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
“和平解放,特別是民主改革後,我們農奴都翻身做了主人,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援助下,我們的生活過得幸福美滿,做為經歷過新舊兩個社會的人,我們要好好教育下一代,珍惜現在的好生活,永遠跟著共產黨走。”升國旗唱國歌活動現場,經歷新舊社會兩重天的次仁培老人留下激動的淚水。
上午10時,布達拉宮廣場,五星紅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緩緩升起。60年前,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雪域高原。
“西藏各族人民永遠銘記著這個偉大的日子。”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向巴平措在升旗儀式上說,他向為西藏解放、革命和建設犧牲的先烈表示深切的緬懷,向為西藏發展進步作出貢獻的前輩和所有人致以敬意,並衷心感謝支持西藏的國際友人。
升旗儀式結束後,在西藏各族各界人士的注目禮中,年輕的戰士邁著莊嚴的步伐,向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敬獻花籃。5000多人一齊向為西藏和平解放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事業英勇犧牲的烈士默哀。
下午,在各族各界人士慶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座談會上,全國和自治區黨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黨外知識分子代表,非公有制經濟、宗教界等各族各界代表紛紛發言,從不同角度深刻揭露了舊西藏的黑暗殘酷和腐朽沒落,熱情謳歌了社會主義新西藏的文明進步和繁榮發展,充分表達了對黨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舊西藏,農奴除了自己的影子,別無所有。”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佛協西藏分會會長珠康·土登克珠說,舊西藏是不到總人口5%的噶夏政府、貴族、寺院“三大領主”的天堂,是百萬農奴的人間地獄。通過民主改革,西藏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政教分離不僅純化了政治,而且符合宗教的教義,純潔了宗教,是一件喜人的大事。
作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西藏達氏集團董事長達娃頓珠說,60年來,在黨中央的關懷和全國的大力支援下,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晚上8時,由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地區乃東縣克松村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的話劇《農奴淚》在西藏人民會堂上演。話劇以農奴赤來多吉一家六口、三代人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描述其不堪忍受壓迫,奮起反抗,最後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
情景再現的演出,引起了場下觀眾的強烈共鳴,台上劇情牽動台下觀眾心弦,時而有人落淚,時而有憤怒之音,時而有歡樂的掌聲。群培老人說,這就是我們以前的生活,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銘記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記得解放前我才19歲,當時我也是農奴,我的家人沒有過過一天‘人’的生活。經過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後,我們成為自己的主人,當時就感覺像太陽升起,陽光碟機散了烏雲一樣。”觀眾次仁羅布曾經飽嘗身為農奴的苦,如今,住在寬敞的藏式小樓房裡,享受著溫暖的春光。
夜幕下,雪域高原歡聲笑語,璀璨的煙花划過拉薩的星空,這片祥和的雪域高原將是一個不眠之夜……★
藏北當雄縣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扎西在畫唐卡(2005年4月25日拍攝)。西藏和平解放特別是民主改革後,國家十分重視保護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專門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和制度,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保護西藏的優秀文化遺產。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先後成立了設有藏語語文教學、藏學研究職能的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學院以及西南、西北、青海和西藏等民族學院,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藏學人才。1982年,西藏社會科學院成立;1986年,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使藏學研究進入了一個快速、穩定的發展軌道。 國家高度重視藏語文的學習、使用和發展,切實保障藏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1997年,藏文編碼形成了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藏文成為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的少數民族文字。古老的藏醫藏藥在繼承中發展,藏醫藥已列為西藏自治區著力扶持發展的支柱產業。對西藏民族民間文化遺產進行大規模、有系統的普查、收集、整理、研究和編輯出版工作正在加緊進行。近年來,西藏自治區每年出版的藏文圖書都在100種以上,發行數十萬冊。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西藏文化日益走出高原,參與國際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獨特的魅力。 過去5年,國家和自治區先後投入3000多萬元資金,專項保護西藏非遺代表作,其中九成以上的經費來源於中央投入,且投入經費在逐年遞增,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截至目前,西藏的藏戲和格薩爾王傳2項進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此外,西藏還有7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53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繼承人。 新華社記者格桑達瓦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